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大会精神汇1.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5232824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大会精神汇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大会精神汇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大会精神汇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大会精神汇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大会精神汇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大会精神汇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大会精神汇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大会精神汇报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大会精神汇报县委中心学习组: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9月14日在市委礼堂召开的“重庆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大会”精神作如下汇报。一、会议概况本次会议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主持。德江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奇帆市长就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若干意见作说明;市城乡建委、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万州区、渝北区、南川区、璧山县、开县、秀山县、大足区龙水镇的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市领导张轩、徐敬业、范照兵、刘光磊、徐松南、翁杰明、吴政隆、梁冬春、刘学普、凌月明、吴刚、张鸣、陈和平、杨天怡,市检察院检察长余敏出席了会议。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区县

2、党委、政府负责人,部分中央在渝直属机构、金融单位、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我县建设、市政、国土、规划、财政及拔山、石宝、汝溪三个市级中心镇的负责人随世明县长、加义常务副县长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市政府通报表扬2011年城镇化先进区县,我县获“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在会上印发了我县书面经验交流材料。二、德江书记讲话精神德江书记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认真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把握城镇化转型发展的新趋势,走出一条符合重庆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一)回顾了世界城镇化发展历程,阐述了城镇化的发展规律,高度评价了我国城镇化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肯定了重庆推进城镇化取得的重

3、大进展。他指出,当前重庆正处于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是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的重点任务,关系到重庆全局和长远发展,对于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化认识,统一思想,不断增强做好城镇化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既要遵循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借鉴国际国内推进城镇化的有益做法,又要符合重庆实际,适应重庆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扎实推进重庆城镇化健康发展。(二)强调重庆各区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要做到“六个坚持”。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注重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

4、会保障等均衡发展,注重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城镇和谐发展,使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二要坚持城乡统筹,着眼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矛盾,切实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把推进城镇化建设与优化城乡经济和人口布局、调整城乡利益关系结合起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互动发展。三要坚持产城融合,把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并重并举,培育和壮大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而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四要坚持集约发展,注重集约用地,注重节约资源,降低物耗水平,集中有限力量,提高使用效率,避免粗放式发展。五要坚持推进信息化,强化城镇化与信息化协同推进,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引领、推动和支撑作用,

5、积极运用信息化提高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城镇信息化水平。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承载能力,有步骤有节奏地稳步推进城镇化发展。同时还强调重庆城镇化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要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要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突出“城乡互动、经济繁荣”。注重以工业化引领城镇化,注重以农业现代化助推城镇化,注重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同推进。二要坚持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突出“规划科学、管理规范”。坚持规划科学化,严格规划管理,切实抓好主体功能规划、城镇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坚持建设集约化,不断完善城镇公

6、共服务配套设施,注重节约,加强监管。坚持管理现代化,着力健全依法、科学、规范的城镇管理长效机制,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促建设。三要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突出“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加快城镇群建设,坚持主城特大城市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各城镇既有明确定位、比较优势,城镇之间又联系紧密、功能互补的城镇集群。四要坚持城镇拓展与内涵提升相结合,突出“节约集约、特色鲜明”。转变城镇发展方式,提升城镇内在功能,突出自然和文化特色,打造一批独具风貌、特色鲜明、富有魅力的城镇。五要坚持市场驱动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突出“机制完善、充满活力”。创新和完善市场化机制、用地保障机制、城

7、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城乡居民权益保障机制等,真正使推进城镇化的进程成为安民利民、富民惠民的过程。(三)提出了以下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区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切实提高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能力和水平。要强化城镇化工作的组织保障,形成推进城镇化的强大合力。要不断完善城镇化工作的科学评价体系,切实把推进城镇化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四)德江书记特别强调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关于拆迁的问题。我们的城市拆迁太多、太快,重庆穷,经不起折腾,这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同

8、时反映出规划水平不高,眼界不宽,今后不支持大拆大建。第二、关于规划建设的问题。一是城镇化推进,两三年建不起一座城,五年能建成,概率极低,故此,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规划是城市灵魂,切记。区县规划以及中心镇规划审批上收市级,这不是收权,要加强对区县城、重点镇的管束。二是如今的建设,必须考虑100年,特别是公共建筑。体育馆(场)最好不再建了,全国95%的场地闲置,五年用不上一回,没有效益,还得投入维护。今后全市的体育活动集中在重庆、万州、涪陵、黔江。有钱了,再慢慢来。三是要集约发展。重庆山高坡陡,土地资源少而财力有限,不能贪大求洋。做到有特色,节约资源,集约土地,提高使用效率。四是如今区县主要领导

9、两、三年就动了,切忌好高骛远,要讲党性、靠能力、讲水平,区县领导要切记不懂装懂,否则会出政绩工程。这样脱离实际搞,会吃大亏、倒大霉。第三、关于城市信息化的问题。下一轮城市化,城市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方向,城市发展要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协调推进,引领推动。第四、关于城镇化考核的问题。因不同区县情况不一,原则上不考核量化指标。特别强调:不能在任急于求政绩,升官,过度负债,留下摊子后任处理,要多做“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之事,这是涉及素质问题、责任问题。特别是今天的会,不能回去之后,开始发疯,那问题就大了。三、奇帆市长的几点说明奇帆市长就意见有关内容,作了以下六点简要说明。(一)关于新型城镇化内涵和要

10、求意见明确提出“着力构建以国家中心城市为龙头、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支撑、区县城为纽带、小城镇为基本单元的大都市连绵带,着力推进城镇集群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重庆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要求,集中体现在意见提出的注意协调好“四个关系”和目标体系之中。具体讲,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第一,更加注重城乡一体。改变传统的城是城、乡是乡的理念,抓住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契机,切实做好城乡“四个一体化”: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一体化,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一体化,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一体化,资金、用地指标等资源要素一体化。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11、、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第二,更加注重集群发展。要强化多层级、多单元、多板块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紧密协作,加快构建主城、区域性中心城市、一般区县城、中心镇 “1+6+23+100”的城镇集群,促进大中小城市梯次承接。到2015年,主城人口830万左右,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区人口340万左右,23个区县城城区人口430万左右,100个中心镇和其他小城镇的城镇人口200万左右。到2020年,全市3000多万人,大体1/3在主城、1/3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区县城、1/3在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基本形成大都市连绵带格局。第三,更加注重产城融合。跳出“就城镇抓城镇、就园区

12、抓园区”的误区,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融合,强化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和开发区建设的城镇功能配套,促进人口、产业、资源合理分布。要推动城镇体系与开发区体系互动发展,实现工业集群与城镇集群空间融合。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作用,为园区生产和城市生活提供服务支撑。还要突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既为城镇发展提供农产品,又通过生产方式转变,解放部分农村劳动力,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供可能。第四,更加注重人口城镇化。抓住“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的过程”这一基本原理,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每年候鸟式的迁徙,有序推动农民工在城镇落户,让更多农民家庭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好处。第五,更加注重可持

13、续发展。摒弃高能耗、高污染、摊大饼式的发展路子,秉承绿色、低碳、生态理念,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推动内涵式、集约式发展,努力实现城市、人和自然相和谐。到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90%,建制镇分别达到50%和25%,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保持在315天以上。(二)关于城镇集群建设意见对主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县城和小城镇四个层级,分别进行了专章部署。第一,主城。中央把我市主城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西部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南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内陆地区和市域城镇集群的龙头,主城要担当起国家

14、赋予的使命,着力强化各种枢纽和中心功能,凸显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作用。一是重点打造中央商务区,改造提升既有商务集聚区,大力建设十大新兴商务集聚区,促进商务功能提档升级。二是全面拉开二环区域开发格局,加快21个大型聚居区建设,逐步形成三四百万人口规模的新城区。三是同步建设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硬件支撑。第二,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大都市连绵带的城镇集群布局原理,大中小城市相邻层级的人口比应当在1510以内。意见提出,要加快形成与大城市地位、功能相匹配的城市架构,强化区域性交通物流组织、要素聚散、服务分担等功能,加快推进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性项目。

15、第三,区县城。这是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火车头”。要坚持功能开发和产业发展并重,扩容提质和凸显特色并举,优化城区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增强县城的集聚力和承载力。“两翼”不少区县城,因地形条件限制,空间拓展严重受阻,每平方公里集聚人口有的甚至多达23万人。这不但影响城市品质,也危及城市运行安全。这几年,市委、市政府狠下决心,帮助打通穿山隧道、架设跨江桥梁,帮助酉阳、彭水、奉节等县城突破山水阻隔,进入新旧城区融合发展新阶段。下一步,还要支持武隆等受限区县城拓展发展空间,突破发展困境。第四,小城镇。当前很多小城镇以街为市、设施老化、功能残缺、配套滞后,特色不特,环境卫生也较差。要针对这

16、些问题,加强历史名镇、旅游名镇、商贸示范镇、农产品加工示范镇和工商业强镇建设,集中培育100个左右特色鲜明,辐射能力较强的中心镇,示范带动周边集镇和新农村建设。(三)关于园区开发建设今天的园区就是明天的城区。如果按每平方公里60亿元产出、每百亿产出集聚2万工人测算,2015年全市园区工业产值预计将超过2.5万亿元,集聚人口约500万人。加上周边住房、商贸、娱乐等消费拉动,园区开发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必须统筹推进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开发,促进园区城市形态化,建成产城融合、园城互动的产业新城。具体讲,在强化园区自身“七通一平”、标准厂房等基础配套和招商引资的同时,要抓好“五个同步”:一要同步推进园区职工居住体系配套,包括职工宿舍、公租房及商品房等,促进职住平衡。二要同步推进交通通讯配套,包括联网道路、公交体系、通讯基站、仓储基地等建设,畅通客流、车流、物流。三要同步推进水电气和垃圾、污水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