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生物反馈的心理治疗机制.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5231229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说生物反馈的心理治疗机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简说生物反馈的心理治疗机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简说生物反馈的心理治疗机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简说生物反馈的心理治疗机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说生物反馈的心理治疗机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说生物反馈的心理治疗机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说生物反馈的心理治疗机制 生物反馈建立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系统论。用系统论解释人体机能时,是把人的各种生理、心理活动过程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生理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心理活动反过来又可影响生理活动。 单就机体的生理活动来说,从来就不是各器官系统活动的简单相加。机体稳态的维持,是生理、心理整体性调节的结果。对身体内部各种信息的反应,是在整体最优原则的基础上,按照个体特有的规律,以完整、协调、特定功能组合的形式进行的;对身体外部纷繁多变的各种刺激,机体也是以整体的形式做出不同程度和范围的相应应答,而不是各种生理、心理功能的简单叠加。 生物反馈则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把机体平时不

2、能感知的生理信息加以处理、放大,以机体能感知和理解的方式(通常是视觉或听觉等方式)呈现出来,让机体感知、理解,从而发挥心理对生理的调节作用,实现生理功能的恢复,达到心身平衡。例如,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机体本身不能直接感受到自己血压的变化,但通过血压生物反馈仪可把血压变化的情况加以处理,以机体能理解的视觉或听觉方式呈现出来,实现机体“感知”自己的血压变化,以操作学习的方式有意识地主动加以调节(心理变化),使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生理变化),从而在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统一有机整体高度上完成了对高血压进行治疗的工作。 同时,生物反馈也充分利用了生理变化实现了对心理状况产生影响的作用。例如,肌电生物反馈

3、治疗焦虑症,主动进行放松训练(心理调节),全身肌肉放松,降低肌电水平,从而使焦虑水平下降。 因此,生物反馈疗法是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心身相互影响又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的特性,借助于相关的仪器设备,完成了心、身之间的复杂反馈通路,达到了治疗各种心身疾病目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大家知道,我们的机体作为一个整体,需要保持稳态,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稳态是机体的一种动态平衡,稳态的维持,需要机体不断地进行自身调节。用控制论的观点分析人体各种功能的调节活动,可以发现人体的各种活动的调节都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进行的。控制部分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控制部分是受调节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为实现自动控制,

4、不但要有来自控制部分的信息对受控部分活动进行调节,还要有受控部分发回给控制部分的反馈信号(信息的反馈),不断纠正和调整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影响,才能达到精确的调节。反馈信息不但对于实现自动控制的精确调节是必须的,而且是维持稳态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人体,输入信号是人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如气温、湿度、营养、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被称为外环境;输出信号则是人体通过语言、运动系统等呈现出的各种适应、协调、逃避等措施,期间伴随的协调、支持运动系统顺利工作的内脏等活动,如血压、心率、血流、氧耗、体温、心电、脑电、肌电、皮电、血液成分等的改变,反应的是人体内部情况,称为内环境。人体借助各种感

5、觉器官与内、外环境相联系,通过各级中枢的整合,调整机体的相应功能水平和状态,恢复原来的平衡,或建立新的平衡。因此对原来的平衡状态而言,各种内外环境的刺激因素被称为扰动。这些刺激因素可由人本身的心理、生理因素产生,也可有外部的社会因素和自然物理因素引起。 一般情况下,人体内部的各种调节能力能够克服刺激因素引起的改变,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从而处于健康状态;如果刺激因素过于强大,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人体不能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就会产生疾病或死亡。生物反馈治疗疾病,就是借助生物反馈仪器提供的反馈信息,使机体不平衡的心理、生理状态向相对平衡状态转化,以保持身心健康。生物反馈的实现,需要机体各系统的参与,受控部分发出的各种反馈信息,通过生物反馈仪在中枢神经系统得以识别和理解,进而调动各系统参与生理、心理功能的调节,形成反馈信息的调节环路。个体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经过一定时间的专门化训练,机体就形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生物反馈治疗就得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