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5228990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第一节 发展简史 儿科学最早的专著:颅囟经。书中提出幼儿体属“纯阳”的观点。 北宋钱乙被誉为“儿科之圣”,其弟子编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幼科鼻祖。书中概括小儿 病生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妊娠早期 12 周之内孕妇患风疹者,新生儿制畸率 60%以上。围生期:胎龄满 28 周至出生后 7 天。这一时期小儿死亡率最高。新生儿期:出生28 天。出现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胎黄、阴道出血等。(35 天可见,12 周消失)婴儿期:28t1年。人生长发育最快的时间。幼儿期: 13 岁。人传染病发病率最高的时期。易发生脾胃系疾病。学龄前期: 37 岁。要培养

2、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防护意外。学龄期: 7青春期。蛀牙、肾病、紫癜等易出现。 青春期:女孩一般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到1820岁。易出现心里问题。第三节 小儿生长发育体重 测量出生时体重3kg,前半年平均0.7kg/月。后半年平均0.5kg/月。一周岁后每年2kg。 6个月体重(kg)=3+0.7*月龄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一岁以上 体重(kg)=8+2*年龄身高 出生时50cm。第一年增长约25cm。第二年10cm。2周岁后每年7cm。身高(cm)=70+7*年龄囟门 前囟闭合时间 1218 月。后囟出生时或出生后 24月闭合。头围 出生时3334cm

3、。前3月、后9月各长6cm。一周岁46cm。2周岁48cm。5岁50cm。15 岁接近成人 5458cm。胸围 新生儿32cm。一岁44cm,接近头围。2周岁后渐渐大于头围。 牙齿 410月乳牙萌出,先下后上。 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2 岁内乳牙数=月龄-4 (或 6)呼吸、脉搏 新生儿呼吸 4540 脉搏 140120.血压 收缩压( mmHg) =80+2*年龄舒张压( mmHg) =收缩压*2/3第四节 生理病理及特点*、 稚阴稚阳:是指无论构成小儿的有形结构或从其产发的生理功能都是幼稚的、未成熟的、未 完善的。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以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

4、脏腑的 各种生理功能。生理特点: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病理特点:一、发病容易,传遍迅速。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三、易亡。 小儿四不足,三有余: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长虚,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心常有余,肝 常有余。小儿生理特点如何决定病理特点*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指小儿各个组织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都是未成熟未完善的,因 而表现在小儿病理特点为发病容易。小儿肺脏娇嫩,卫表未固,故易为邪气所感。小儿脾常 不足,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又因喂养不当易出现异常。小儿肾长虚:气 血未充,肾气未固,对小儿骨、脑、发、耳、齿功能及形态都有影响。 小儿疾病传遍迅

5、速,主要表现在寒热虚实的迅速转化较成人突出,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小儿生机蓬 勃,脏腑之气清灵,对治疗敏感,且小儿宿疾较少,病情相对单纯。因而小儿虽发病容易传 遍迅速,但病情好转快,治愈性较成人强。故称小儿病理特点为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第五节 儿科诊法概要望神色 五色主病:白色,多为寒症、虚证。红色,多为热症。黄色,多为脾虚或湿浊。青 色。多为寒症、痛证、瘀证、惊痫。黑色,多为寒症、痛证、瘀证、水饮证。,审苗窍 查舌:正常小儿舌体柔软、淡红润泽、伸缩自如,舌面有干湿适中的薄苔。新生儿 舌红无苔和哺乳儿乳白苔均为正常舌像。查指纹 一指定三关:纲要:浮沉分表里,红紫辩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

6、重。 第六节 儿科治法概要小儿用药剂量:新生儿用成人量的 1/6,乳婴儿用成人量的 1/3,幼儿用成人量1/2,学龄儿 童用成人量 2/3 或接近成人量。第二章儿童保健小儿可在1012 个月断奶,季节最好是春秋季节。第三章新生儿疾病胎怯:新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形气均未充实。出生时形体瘦小,肌肉瘠薄,面色 无华,精神萎软,气弱声低,吮乳无力,筋弛肢软。一般体重低于2.5kg。身长少于46cm。 硬肿证:全身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早期哺乳差, 哭声低,反应低下,病情加重后35。C,严重者30。C,腋温-肛温差由正值变负值。感染或 夏季发病者不出现低体温。硬

7、肿对称,依次为双下肢,臀,面颊,双上肢,背,腹,胸部等, 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多脏器功能损害。脐部疾患:脐部湿润不干是脐湿;脐部红肿热痛,流出脓水者为脐疮;血从脐中溢出者为脐 血;脐部突出者为脐突。*胎黄鉴别:1、生理性胎黄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第 23 天出现黄疸,于 46 天最重。 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周才消退。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 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血清总胆红素低于 221umol/L(12.9mg.dl)。2、 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早(出生后 24 小时之内)、发展快(血清总胆红素每天增加超过 85umol/L)、程度重(总胆红素超过221u

8、mol/L)、消退迟(超过23周)或黄疸退而复 现。黄疸伴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为溶血性黄疸。黄疸伴有中毒症状,如神萎、不哭、 体温不升或有波动,多为败血症。黄疸伴有消化道症状,血清胆红素有波动,多考虑新 生儿肝炎。黄疸伴有肝脏进行性肿大,大便灰白,黄疸逐渐加深,多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第四章 肺系疾病第一节 感冒 小儿感冒容易化热。病案分析:严女5岁, 1月13日初诊主诉:发热 1 天伴呕吐 2 次患儿昨起发热,体温39.6(肛温),家长给服泰诺感冒糖浆热退,今天上午热又起而 来诊。证见身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咽不红,口不渴,脘腹胀满,呕吐酸腐,不思饮食,舌 质淡红,苔白腻,脉浮滑。请按上述病情回

9、答以下问题1 中医诊断(病名,证型)(2 分)2 症候病机分析(4 分)3 治法(1 分)4 方药(3 分) 诊断:感冒风寒感冒夹滞 病机分析:外感风寒腠理闭郁,卫阳被遏故发热无汗;鼻为肺窍,风寒外束,肺气失宣,故 鼻塞流清涕;感受外邪、影响脾运导致食滞不化,阻止中阻,出现脘胀腹满,不思饮食胃失 和降则呕吐酸腐,咽不红,口不渴,舌苔百腻,脉浮紧为风寒夹食滞之象。 治法:辛温解表消食导滞主方:荆防败毒散合保和丸加减 荆芥、防风、姜半夏、茯苓、枳壳、羌活各9 克川芎、柴胡、薄荷6 克,谷麦芽神曲山楂各 15 克甘草 6 克生姜3 片大枣5 枚为引。小儿感冒出现兼挟证的机理:易夹痰、夹滞、夹惊。 小

10、儿感冒出现兼挟证与小儿的生理特点有关: 小儿感冒夹痰肺常不足,外邪未彻。肺络失宣,津液停留,酿液为痰,痰阻肺络,可出 现咳嗽加剧,喉间痰鸣等。小儿感冒夹滞脾常不足,小儿感冒后,脾的运化功能容易受影响,加上喂养不当,感邪 后易出现脾运失司,乳食停滞,留滞中焦,可见腹胀、呕吐、腹泻等(胃肠型感冒)。 小儿感冒夹惊小儿神气怯弱,肝气未盛,小儿肝脏发育未完善,感受邪气之后,肝经易 被热邪所扰动,出现心神不宁、惊惕、抽搐等证(高热惊厥)。小儿咳嗽外感多见。第三节肺炎喘嗽*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 状,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

11、证。(热、咳、痰、喘、煽) 病因:外因为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内因为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 固。病机:邪热闭肺。 变证:1、肺气闭塞,气机不利则血流不畅,脉道涩滞,故重症患儿常有颜面苍白、青紫、 唇甲发紫、舌质紫暗等气滞血瘀的征象。2、若正不胜邪,气滞血瘀加重,可致心失所养, 心气不足,甚至心阳虚衰,并使肝脏藏血功能失调,临床出现呼吸不利、或喘促息微、颜面 唇甲发紫、胁下痞块增大、肢端逆冷、皮肤紫纹等危重症。治疗原则:开肺化痰,止咳平喘。 分型论治:痰热闭肺型*病案分析: 主诉:发热、咳嗽 5 天。现病史:患儿王某,女,3 岁。发热、咳嗽已 5 天,经服西药“感冒药”治疗效果

12、不明显。 现患儿发热,T: 39度,咳嗽喘促,面赤气粗,口渴鼻煽,唇红而干,喉间痰鸣,痰多而稠, 舌质红苔黄而腻,脉滑数。查体:两肺呼吸音粗,右下肺有少量细湿罗音。 要求:(1)写出病名、证型(2 分)2)分析病机(3 分)(3)治则(1 分)(4)方剂、药物(名称及剂量)(2 分) 病名:肺炎喘嗽(1 分)证型:痰热闭肺证(1 分) 病机分析:此证多为肺炎极期,痰热内盛,搏结于内,阻滞肺络,肺气失于宣降,肺逆于上, 则咳嗽喘促,气急鼻翼(1 分)里热壅盛,则高热烦躁、面赤口渴或痰多黄稠,舌红太黄而 腻,脉象滑数为痰热内蕴之象(1 分)。治则:清热泻肺,涤痰降逆(1 分) 方剂:麻杏石甘汤、泻

13、白散、葶苈大枣泻肺汤三房加减(1 分) 药物:麻黄 10 克、桑白汤 10克、鱼腥草 15克、黄芩 10克、甘草6 克。(1 分)华盖散加减。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沙参麦冬汤加减。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风寒闭肺 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风热闭肺 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毒热闭肺 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阴虚肺热 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肺脾气虚 补肺健脾,益气化痰。哮喘有遗传倾向,病因为伏痰留饮。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卫失和,邪毒留恋反复感冒,恶寒怕热,不耐寒凉,平时多汗,肌肉松弛:或伴有低热,咽红不退,扁桃体肿 大,或肺炎喘嗽后久不康复:舌淡红,苔薄白,或花剥,脉浮数无力,指纹

14、紫滞。 治法 扶正固表,调和营卫方药 黄芪桂枝五物汤。二、肺脾两虚,气血不足 屡受外邪,咳嗽迁延不已,或愈后又作,面黄少华,厌食,或恣食肥甘生冷,肌肉松弛,或 大便唐薄,咳嗽多汗,唇口色淡,舌质淡红,脉数无力,指纹淡。治法 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方药 玉屏风散加减。 以上两种证型容易混淆。第五章 脾系疾病第一节 鹅口疮 临床表现:舌上、颊内、牙龈或上颚散步白屑,可融合成片。重者可向咽喉处蔓延,影响吸 奶与呼吸,偶可累及食管、肠道、气管等。偏灰白色,周围绕有红晕。病因病机:内因为胎热内蕴,口腔不洁,外因为感受秽毒之邪。白色念珠菌。 用药:心脾积热用清热泻脾散加减。虚火上浮用知柏地黄丸加减。第二节

15、口疮 临床表现: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点,大小不等,甚则满口糜腐,疼 痛流涎,可伴发热或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病因病机:外感风热乘脾,心脾积热上熏,阴虚虚火上浮。 用药:风热乘脾用银翘散加减。心火上炎用泻心导赤散加减。虚火上浮用六味地黄丸加肉桂。外用药而这均可用冰硼散涂敷患处。导致腹痛的原因:感受寒邪,乳食积滞,脏腑虚冷,气滞血瘀。第五节 泄泻* 久泻易引起慢惊风一、湿热泻(暴注下迫) 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黏液,腹痛时作,食 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指纹紫。治法:清肠解毒,化湿止泻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王XX,男,2岁。8月20日就诊。主诉:腹泻 2 天。现病史:患儿于 2 天前起病,腹泻,大便黄色浠水便,加少许粘冻,泻下急迫秽臭,量较多, 日行 78 次,轻度发热口渴,便时哭闹,肛门灼热发红,食少,恶心未吐,小便短黄。曾用 思密达等药治之,疗效不显。查体:T: 38C,神烦,体倦,口唇干红,舌红,苔黄腻,指纹紫滞。心肺(一),腹软, 无明显压痛,无明显水证,肝脾不肿大。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少许,红细胞: 01/HP。 要求: 1 分析病因病机。( 3 分)2 作诊断(中医病名,证型各1.5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