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5228683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三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三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三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三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试目的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所必需的技术方法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及相关业务工作中正确把握、运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能力。考试内容一、工程分析(一) 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1、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对于环境影响以污染因素为主的建设项目来说,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原则上是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包括建设项目的类型、性质、规模、开发建设方式与强度、能源与自用用量、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来确定。其工作内容通常包括六部分,详见表3-1-1。表3-1-1 工程分析基本

2、内容工程分析项目工作内容1、工作概况工程一般特征简介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项目组成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工艺流程及污染物产生环节3、污染物分析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物料平衡与水平衡无组织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非正常排放源源强统计及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清洁生产水平分析5、环保措施方案分析分析环保措施方案及所选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分析与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6、总图布置方案分析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分析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处置措施的

3、可行性工程分析的内容应满足“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多角度”的技术要求。“全过程”指对项目的分析应包括施工期、运营期以及服务期满后等;“全时段”指不但要考虑正常生产状态,同时要考虑异常、紧急等非正常状态;“全方位”指不但要考虑主体生产装置,同时应考虑配套、辅助设施;“多角度”指在着重考虑环保设施的情况下,同时应从清洁生产角度、节约能源资源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的污染物源强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工程分析应在全面的前提下,结合项目特征和环境特征突出重点。2、熟悉工程选址可行性和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中需要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分析:(1)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和

4、安全防护距离的保证性。参考国家的有关防护距离规范,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可靠性,合理布置建设项目的各构筑物及生产设施,给出总图布置方案与外环境关系图。图中应标明: 保护目标与建设项目的方位关系; 保护目标与建设项目的距离; 保护目标(如学校、医院、集中居住区等)的内容与性质。(2)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在充分掌握项目建设地点的气象、水文和地质资料的条件下,认真考虑这些因素对污染物的污染特性的影响,合理布置工厂和车间,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3)分析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处置措施的可行性。分析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的特点及其污染特征,结合现有的有关资

5、料,确定建设项目对附近环境敏感点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置措施(如搬迁、防护等)。3、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1)物料平衡法物料平衡法主要用于污染性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是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的方法,其原理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等于产出产品总量与物料流失总量之和。1)总物料衡算公式如下:G投入=G产品+G流失式中:G投入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G产品产出产品总量G流失物料流失总量当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可按下列总量法公式进行衡算:G排放=G投入G回收G处理G转化G产品式中:G投入投入物料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6、;G产品进入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G回收进入回收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G处理经净化处理掉的某污染物总量;G转化生产过程中被分解、转化的某污染物总量;G排放某污染的排放量。2)单元工艺过程或单元操作的物料衡算:确定单元工艺过程或单一操作的污染物产生量。3)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总物料衡算;有毒有害物料衡算;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4)应用条件或前提:建设项目产品方案、工艺路线、生产规模、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治理措施确定。在科研文件提供的基础资料比较翔实或对生产工艺熟悉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理论上讲,该方法是最精确的。(2)类比法类比法是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

7、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建设项目的性质、建设项目的规模、车间组成、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料、燃料成分与消耗量、用水量和设备类型等。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包括污染物排放类型、浓度、强度与数量,排放方式与去向以及污染方式与途径等。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包括气象条件、地貌状况、生态特点、环境功能、区域污染情况。类比法常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去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但用此法应注意要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生产管理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修正。注意事项:一)需要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

8、和生产管理以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二)要全面了解生产工艺、化学反应、副反应及管理等情况;掌握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成分和消耗定额。经验排污系数法公式:A=ADM;AD=BD(aD+bD+cD+Dd)式中:A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AD单位产品某污染物的排放定额;M产品总产量;BD单位产品投入或生成的污染物量;aD单位产品中某污染物的量;bD单位产品所生成的副产物、回收品中某污染物的量;cD单位产品分解转化的污染物量;dD单位产品被净化处理掉的污染物量。(3)资料复用法此法是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虽然此法较为简便,但所得数据的准确性

9、很难保证,所以只能在评价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4、掌握使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1)工艺流程应在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的可研或设计文件的基础上,根据工艺过程的描述及同类项目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绘制。(2)有别于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图,更关心的是工艺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具体部位、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3)绘制污染工艺流程应包括涉及产生污染物的装置和工艺过程,不产生污染物的过程和装置可以简化,有化学反应发生的工序要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和副反应式。(4)在总平面布置图上标出污染源的准确位置,以便为其他专题评价提供可靠的污染源资料。5、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5.

10、1 技术要求(1)分析核算内容:污染源分布、污染物类型及排放量(2)分析核算时期划分:建设过程和运营过程两个时期,某些项目还应包括退役期(如核电项目)(3)污染源分布分析:依据绘制的污染流程图,按排放点标明污染物排放部位,列表逐点统计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浓度和数量。(4)达标排放分析与核算:适用于最终排入环境的污染物,以项目最大负荷为基础进行核算。如燃煤锅炉SO2、烟尘排放量以锅炉最大产汽量所耗燃煤量为基础进行核算(原则上按公称能力)(5)废气排放分析与核算:按点源、面源、线源进行核算,说明源强、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及存在的有关问题。(6)废水排放分析与核算: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排放方式及去

11、向。(7)固体废物分析与核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分类,其中废液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和去向等;废渣说明有害成分、溶出物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排放量、处理处置方式和贮存方法等。(8)噪声和放射性分析与核算:应列表说明源强、剂量及分布。5.2 计算方法(1)污染物源强统计:按P16表2-4分别列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表,噪声单列。(并按要求分专题绘制污染流程图后进行这步)。(2)新建项目源强统计,参见表2-5。按废水和废气污染物分别统计各种污染物排放总量,固体废物按国家规定统计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要求算清“两本帐”:生产过程中污染设计排放量和实

12、施污染防治措施后污染物消减量,二者之差为污染物最终排放量。产生量-消减量=排放量(3)技改扩建项目源强统计:分别统计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相互关系为P17表2-6。技改扩建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要求算清“三本帐”:即技改扩建前、工程中和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三者代数和作为评价所需的最终排放量。技改扩建前排放量-“以新带老”消减量+技改扩建项目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排放量(4)无组织排放源地确定方法:物料衡算法、类比法、反推法。6、掌握水平衡图分析及水平衡各指标的计算方法;水平衡:存在于任一用水单元内的水量平衡关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可进行质

13、量平衡计算。QAH+P+L(1)取水量:取自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城市污水及其他水源的总水量。建设项目工业取水量包括生产用水(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和锅炉用水)和生活用水。(2)重复用水量:生产厂(建设项目)内部循环使用和循序使用的总水量。(3)耗水量:整个工程项目消耗掉的新鲜水量综合(包括产品含水;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及其他工艺用水;锅炉运转耗水;水处理用水;生活用水。7、掌握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1)无组织排放的含义 相对于有组织排放,主要针对废气排放 工程分析中的定义,无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 表现形式:弥散型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设备

14、、管道和关键的跑冒滴漏;在空中的蒸发、逸散引起的无组织排放。(2)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 统计内容:无组织排放源分布及无组织排放量 统计方法:物料衡算法(通过全厂物料投入产出分析来核算无组织排放量);类比法(与工艺相同、使用原料类似的同类工厂类比,在此基础上,核算本厂无组织排放量);反推法(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进行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模式反推,以此确定工厂无组织排放量。)7*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1)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 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生命周期分析法或生命周期评价; 体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完全不考虑末端治理,污染物产生指标是指污染物离开生产线时的数量和浓度

15、,而不是经过处理后的数量和浓度。 容易量化:设计选用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 满足政策法规要求并符合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的要求。(2)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含义及计算1) 指标1: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重点说明工艺技术来源、特点及其在同类技术中所占地位以及选用设备的先进性。2) 指标2: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包括物耗指标,能耗指标和新水用量指标三类。 新水用量指标:单位产品新水用量、单位产品循环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工艺水回用率、万元产值取水量。单位产品的能耗: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电、煤、石油、天然气和蒸汽等能量,通常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 单位产品的物耗: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主要原料和辅料的量,可用原辅材料消耗定额,或用产品回收率、转化率等工艺指标描述。原辅材料的选用:从毒性、生态影响、可再生性、能源强度及可回收利用性五个方面定型考察。3) 指标3:产品指标:是否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并考虑包装和使用。4) 指标4:污染物产生指标:包括废水产生指标、废气产生指标和固体废物产生指标三类。 废水产生指标: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和单位产品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