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22730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刍议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刍议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刍议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刍议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刍议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刍议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是全人类共同的家园。学习地理知识,使我们了解视力所不及的范围,对避免自然灾害,增强人类对自然界的应变能力,开发自然资源,利用自然条件,丰富经济活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地理知识包罗万象,涉及地球内部、表面、高空、国家民族,风俗人情、资源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等,要把这些复杂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主动接受,必须将地理学科的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愉快的感知地理,灵活的运用地理知识,教师必须在巧字上下工夫。一、利用歌诀、顺口溜强化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学科不同

2、于其他学科,地理名词较多,学生记起来枯燥无味,难于始记,不易掌握。我在教学中搜集、整理和编写了大量的歌诀、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歌声是联系情感的纽带,歌曲中对地理事物、景色的描写,形象生动,优美动听。例如讲长江一课时我一开始就让学生听长江之歌,歌声中赞美长江:“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这样优美动听的旋律把长江带入学生美好的遐想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净化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还要更深一层分析歌词,从中学习有关长江的知识。根据“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让学生讨论长江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根据“滔声

3、回荡在天外”一句讨论长江的流量、水势和巨大的水能。再比如讲黄河一节时,可找学生独唱黄河颂,歌中这样描写黄河:“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通过“浊流”“九曲”等词语使学生如临其境,仿佛置身于高山之巅观看黄河。讲大洲和大洋时我编了一句顺口溜:东半球亚非哦欧,另外还有大洋州-学习中国行真政区划我采用了如下歌诀: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日、二宁青甘陕,云贵西四北上天,内渝台港澳,另加福吉安。二、 创设情景教学,设置疑问,启发多思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学。疑、思学三者结合就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例如讲地球的运动时,可提出疑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谁都没感觉到地

4、球在运动,但是,却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为什么?讲海陆分布时,教师可提出问题:既然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着,当初人们为什么不把地球叫“水球”而叫“地球”哪?讲地形的变化时,首先介绍有关知识: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时发现山中的岩石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根据这些,提问:这些原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怎么会被埋在“世界屋脊”上呢?这些疑问会引起学生的联想,构成悬念,使学生想象的翅膀飞起来。三、 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利用多方面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国古代诗歌浩如星海,许多诗作不仅以其精湛的文学艺术价值而千古流传、脍炙人口,而且,其中一些诗句由于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而包含

5、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反映出典型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也反映了人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主观认识和深刻思考。如果我们把地理知识的学习与诗歌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增进对地理学科的感情,而且还能从诗歌中得到美的享受。这对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等都大有好处。1、诗句中的自然地理知识在古代诗歌中,浪漫主义诗人的诗句,大多描绘自然景物,或山川或田园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其中,有许多诗句就饱含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要素。如气候、地貌、水能资源等。例如:(1)、诗句与气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春风”我让学生理解为夏季风。夏季风从我

6、国东南沿海吹来,由于路途遥远,使之不能到达我国腹地大西北,并明确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大致界线。“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让学生体会气温日较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快行冷锋或寒潮的极好写照。“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可反映物候的垂直分布。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

7、生春又来”这个纯科学的结论用诗的形式表现非常适宜。(2)、诗句与地貌: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自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和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就可理解为是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青山相对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正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谁中分白鹭洲”“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俗鹭眠鸥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可说明河流冲积

8、形成的河心洲沉积地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却展现出我国内蒙古高原辽阔壮丽的草原地貌,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与和平宁静的牧区图景。“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既说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流向,也揭示了海陆间水循环的规律,陆地径流入海,而海水只能从空中通过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暗含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3)、诗句与水能:水能资源的形成条件最基本的有三:河道峡谷、落差和水量。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既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又反

9、映出三峡落差大水能资源集中丰富。(4)、诗句与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最基本的形式之一。自转产生的视运动自然是地物向东,天物向西。“座地日行八万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等,能恰如其分地用来说明地球自转的视运动及昏线来临的万千景象。2、诗句中的人文地理知识在古诗中,除了一些对自然地理方面的精彩描述外,又的诗句亦很贴切地反映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篙去烧畲”。“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10、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遍身罗绮者,不时养蚕人”“十指不沾泥,粼粼居大厦”。地理教学还应和历史、生物、物理政治等学科相结合,使地理知识渗透到整个学习生活之中。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多媒体、网络、远程教育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最好的机遇和支持,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学习者为导向,借助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例如,讲东南亚时,用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11、,风土人情,旅游景点等,讲非洲时,我制作了关于非洲的课件,同学们看后非常兴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五、深刻剖析社会热点中的地理问题,使地理教学和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例如讲中东时可向学生介绍两伊战争,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民族战争,海湾战争等等。六、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日常活中找到学习地理的乐趣例如,可以让学生经常收听天气预报节目,根据卫星云图了解天气状况。根据交通图计算两地间的距离等。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也可以与地理知识联系在一起。如有句谚语:蜻蜓飞的底,出门带雨衣。一年中什么时候白天最长?什么时候开始下雾?黑色人种为什么头发卷曲等等。这些生活中的小知识都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外,还可以利用参观、访问、旅游、课外活动、课外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 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