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效应”的中国试验.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5226936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巴马效应”的中国试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奥巴马效应”的中国试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奥巴马效应”的中国试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奥巴马效应”的中国试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奥巴马效应”的中国试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奥巴马效应”的中国试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巴马效应”的中国试验.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奥巴马效应”的中国试验“奥巴马效应”的中国试验孟秋尽管突然遭受胡德堡基地枪手事件和全美医保改革方案“过会”的困扰,奥巴马还是决定不改前约,原定于11月15日开始的访华之行一切照旧。这位刚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明星”总统在上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访问了20个国家,为历任美国总统之最,在全世界赢得了大批的拥趸。 如同此前的历次出国访问一样,华尔街日报这样预测奥巴马的中国之行,“总统不太可能赢得(他国)实际的让步,也不会带回来具体的协议但是,奥巴马先生可能会极度依赖他出色的口才和良好的个人形象提升美国的影响力,同时维持与美国在全球最大的债主的紧密经贸联系。”破例不破局自尼克松以来,从来没有一位美国总统

2、在自己任期的第一年访华。同为民主党的克林顿总统,甚至在自己任上第六年才开始访华之旅他只有到了自己的第二任期,不再有连任负担之时,才敢于撇开一切政治压力前往中国。奥巴马打破常规之旅,多少带有下赌注的意味在其中,赌的就是自己能够在北京收获政治果实。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如何选择议题,进行战术布局,就成了奥巴马访华的重要前戏。从9月份开始确认奥巴马访华以来,美国人先后在各种问题上造势,以便为奥巴马赢得更多的政治筹码。从克林顿时期开始,美国政府高官访华必谈四大话题:贸易、统一、人权和军事。从本次奥巴马访华的议题来看,除了贸易仍然是重头戏之外,其余的问题已经无足轻重。不过,这位美国总统虽然勇于破例访华,却仍

3、然不敢脱离前任的既定模式,先后授意白宫方面表示要在访华之后接见达赖喇嘛,并亲自站出来声称中国既是战略伙伴,又是战略竞争者,将自己打扮成一个中国的批评者。转移“内忧”奥巴马上任以来,美国国内经济陷入了罕见的“失业性复苏”。一方面,美国失业率创造了26年来的新高,另一方面是道琼斯指数上升,美国经济在数字上实现了增长。在这种困局之下,奥巴马推行的一系列对华贸易政策,很难不让人觉得他有转移公众视线的嫌疑。这里面除了已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对华轮胎特保案之外,还有最近先后开始的对中国进口的油井钢管征税以及来自中国的铜版纸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调查。此外,他还老调重弹,再提人民币升值问题。10月24日,奥巴马

4、致函美国纺织团体协会,提出中国“必须停止操控货币行为”。与奥巴马遥相呼应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纽约时报上撰文,公开要求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并将中国的货币政策称为“粗暴的货币政策”。需要说明一点,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是从布什政府处继承下来的中美贸易争端遗产,争执已经延续了将近10年。指望争端在朝夕之间解决,恐怕不现实。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迈克尔格林认为:“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完全没有可以拿出来放在桌上(谈判)的东西。”美国也许会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作为交换,但对事实上已享有市场经济好处的中国,这究竟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呢?双方或许都应该知道,

5、什么叫做“口惠而实不至”。无为即有为不过,美国并非没有可以讨价还价的话题。事实上,只有在涉及到包括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合作、核不扩散等具有全球性影响的议题上,中美两国的影响力,才会真正令各国为之侧目。在这些问题上,最具有实际意义的是两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两国分别是现在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碳排放国家。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迫在眉睫,中美两国在这个问题上的谈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哥本哈根峰会是否可以达成可以取代京都议定书的最后协议。但是,从奥巴马推行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一事上遭遇的重重阻力来看,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互动一时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最具备可行性的,是清洁能源合作。由于今年“中美战

6、略与经济对话”已经在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等技术上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奥巴马访华可望落实这种共识。西方已经有许多媒体猜测,美国总统此行,有可能会就碳捕获技术和电动汽车两项环保及能源合作达成具体的协议。核不扩散问题也将是奥巴马访华当中的重头戏。但是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到太多的国际政治关系,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以及协调。指望奥巴马“破例”访华赢得很多层面上的破例,显然过于乐观。与其期待奥巴马签署一大堆协议和合同,不妨让全世界看到他的姿态。在目前的状况之下,对奥巴马来说,最好的策略或许应该是无为即有为。美国对华政策关键词变迁冷战时代:“遏制”遏制,1947年7月由美国外交家和历史学家乔治凯南提出,指以军事、政治、经

7、济、文化等手段来阻止别国发展的外交政策。冷战时代西方国家主张用这种政策来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克林顿时代:“接触性遏制”接触性遏制,指加大对别国政治、经济等发展方向的影响,使其早日融入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之内;并采取只做不说的低姿态,加紧构造潜伏性的战略遏制包围圈,以防范别国未来对自身安全格局的挑战。小布什时代:“战略竞争者”+“利益攸关方”利益攸关方,2005年9月由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佐利克提出,指国际关系中的溢出效应,即一国行为超越本国国界,影响国际社会,无论其有益或有害,均可称“攸关”。既然“利益攸关”,双方就应该共同担负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权利义务。奥巴马时代:“战略再保证

8、”战略再保证,2009年10月29日由美国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提出,指在较平等的基础上,要求同一体系内部的成员,大家都要投入,都要负责,我对你负责,你对我负责,同时也是一个交易、协议或讨价还价的过程。 国内政治掣肘奥巴马访华龚小夏 上任一年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终于要前往中国了。对于这个显然已经是美国最重要的经济伙伴的大国,奥巴马总统是否能够打破过去中美关系的思路,开辟一个让两国人民能互惠双赢的新前景呢?从他访华之前透露的一些想法来看,这种前景看来并不乐观。路透社的记者到白宫对奥巴马进行了一个专访。总统承认,中国今天是美国最关键的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他点出的中美关系3个主题包括气候变化、经

9、济复苏、核扩散,表示两国必须在这些问题上密切合作才能实现各自的目标。他认为,目前的美中经济关系很不平衡,并且存在着巨大的潜伏性危险。其中最主要的是两国巨额的贸易逆差以及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奥巴马还表示,他将向中国领导人提出人民币汇率的问题。除非两国之间另外有秘密的议事题目,否则仅仅就上述问题进行商讨,中美关系很难因为奥巴马访华而有所突破。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中美双方在上述问题上历来意见与利益不一致之外,主要是美国的国内政治对奥巴马的掣肘。气候变化问题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在布什政府期间,美国拒绝签署京都条约,在世界上遭到广泛的批评,也使得美国很难真正就气候变化的问题展开谈判。奥巴马政府上台后,

10、民主党控制的国会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cap-and-trade)的议案,但是适逢美国金融危机与经济不景气,这个议案遭到来自工商业和民间的强烈抵制。再加上最近几年的平均气温有少许下降,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民众中对全球变暖这一说法表示怀疑的人越来越多,已经超过了50%。来自保守地区以及工业区的许多民主党议员纷纷前往总统和议长处诉苦,说如果投票支持该议案,明年就有可能丢掉选举。就连最近弗吉尼亚州的民主党州长候选人也为了争取民心,在电视上做广告,表示绝不会支持这一提案。当然,他最后还是以18%的大差额丢掉了选举。这就让上述那些议员更加担心。如果奥巴马政府连自己党内的议员也无法说服

11、,更不用说能取得共和党的合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议案长期无法通过与实行,在这种情况下,去和中国谈判又能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呢?美中经济关系特别是中国对美的巨额贸易逆差同样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与布什政府时代相比,奥巴马政府多了不少贸易保护主义的色彩。最近以来,美国政府对中国输出的汽车轮胎和钢管征收惩罚性关税,已经给两国贸易关系的前景投下了重重阴影。尽管美国的工商界普遍认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最终会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但是奥巴马在这上面却不得不屈从历来推行保护主义的美国工会的要求。奥巴马上台,工会在选举中投入了4亿美元,自然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而经济不景气又将失业率提升至超过10%,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在蓝领

12、阶层中更加有市场。在奥巴马与中国打交道的时候,这一国内政治的背景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奥巴马总统上台一年,在治国方面颇令人有“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感觉。在对付本党内的竞争对手方面,他与手下的人都非常精明干练,其成效远高于对付共和党和其他政治力量的挑战;而在治理国家经济社会事务上,奥巴马政府出手时会摆出大刀阔斧的雄风,但是拿出来的方案却往往大而无当,不得要领;到了国际事务上,则总是处处被动,犹豫不决,只会唱高调,不会做实事。这次访华,也许他能为中国人做一个漂亮的讲演,却不见得拿得出漂亮的政策。所以中国方面的期待最好不要太高。路透社:经济学家卡拉贝尔说:“(奥巴马)第一次重大出访(是)去中国及亚洲

13、,这表明今后数年国际经济的中心,也是国际活动的中心所在。”在涉及当今重大外交政策问题时,奥巴马与前任小布什往往背道而驰。而对华关系则是罕见例外。奥巴马的对华方针承袭了布什的立场,后者鼓励北京成为负责任的 “利益攸关方”。而且所有迹象显示,奥巴马有意将双边关系提升到更高层次,使之更接近于一种伙伴关系。纽约时报:奥巴马停留的第一站是日本,这个美国传统的坚定盟友,如今渴望同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建立更密切的接触。上台执政几天后,日本新首相就提出要与其竞争对手中国建立一个新的东亚贸易集团,而该集团是将美国排除在外的。华盛顿一些人认为这是来自于日本的一个怠慢信号几十年来,日本一直是美国在亚洲的基石。更有甚者

14、,东京的新说辞彰显出,中国快速崛起为一个大国,对华盛顿曾经在该地区所享有的优势影响力构成的挑战有多大。经济学人:“我们的未来,将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同太平洋地区的中国之间的关系,而同大西洋地区的欧洲的关系则是次要的。”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预料亚洲将开启巨大商机时曾这样说道。罗斯福做出此番预测是在100年前,如今,100年过去了,美国的领导人又重新放眼太平洋彼岸,来决定他们自己国家以及整个世界的未来。尽管与罗斯福的预言相比迟了多年,但中国仍然已经成为了美国和世界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联合早报:美国国家安全理事会亚洲事务主任巴德此前指出,奥巴马亚洲行能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美国会留在亚洲。实际上

15、,奥巴马还未出发,他专注于亚洲的态度已让老朋友们醋意大发。为了亚洲之行无暇参加柏林墙倒塌纪念活动,让欧洲盟友大感失落。美国在亚洲的传统盟友日本也因为奥巴马短而又短的访问日程感到忧心忡忡。西方媒体普遍将奥巴马在目前这种微妙时刻访问亚洲,理解为借助因为中国崛起而重塑的亚洲。欢迎与globrand(全球品牌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23年与中国企业同步成长,对话商业领袖,传播商业理想,服务商业人群,中国经营报掌控中国商界绝对话语权。依托北京、辐射全国,覆盖城市达240余个。内涵丰沛,中国经营报已成功构建“周报商学院月刊职场月刊China Economist双月刊CBCI企业竞争力监测指数”共同构成的产品系列。(与我联系时,请说明您是在“全球品牌网”看到这篇文章的。) 进入中国经营报文章列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