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区供港蔬菜生产带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522456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麒麟区供港蔬菜生产带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麒麟区供港蔬菜生产带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麒麟区供港蔬菜生产带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麒麟区供港蔬菜生产带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麒麟区供港蔬菜生产带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麒麟区供港蔬菜生产带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麒麟区供港蔬菜生产带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约化经营 标准化生产 创建曲靖现代农业典范-麒麟区供港蔬菜生产带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一、麒麟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蔬菜产业作为麒麟区的一个农业后续产业,经过10年来的不断扶持和培育,目前已经成为全区的一个重要农业支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建基地、扶龙头、兴科技、攻质量的产业发展思路,打造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扶持蔬菜龙头企业7家,建设商品蔬菜基地35000亩,有效的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到2008年底全区完成商品蔬菜播种(不含自食蔬菜)面积144700亩,完成产量20890万公斤,实现产值21800万元;龙头企业收购各种原料410万公斤,深加工产品180万公斤,实现加工产值1560

2、万元,出口蔬菜产品62万公斤,创汇83万美元,外销鲜菜产品250万公斤,产值 2000万元以上。部分速冻、鲜菜产品已销往国内沿海广东、浙江、深圳等地区,出口到香港、日本、德国、法国等地区和国家。现已经成为云南省最大的速冻蔬菜生产加工基地,拥有速冻蔬菜生产线两条,每小时加工生产能力为3500公斤,每年带动农户发展种植速冻蔬菜50000亩;建成现代外销标准化供港蔬菜生产示范基地6000亩,成为曲靖市现代农业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也是目前云南省最大规模的现代喷灌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在产业发展中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是强化领导,建立科学机制。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区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蔬菜产业领导小组,

3、乡镇相应成立由副乡镇长任组长,相关部门、村委会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层层签订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把蔬菜产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产业发展中,区政府每年安排蔬菜专项资金120余万元用于蔬菜基地水利基础设施、大棚、喷灌、滴灌设施建设以及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补助。同时整合各类相关农业项目资金、龙头企业资金,增加基地和现代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建设投入,逐步推进现代蔬菜生产发展。 三是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围绕服务城市、服务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时鲜蔬菜、外销鲜菜、速冻加工蔬菜种植,已形成以越州镇

4、、茨营乡发展种植外向型供港蔬菜为主,以三宝镇、沿江、珠街乡及白石江四个街道办事处等地发展种植城郊型时鲜蔬菜为主,以茨营乡、三宝镇、越州镇、寥廓街道的山区半山区发展种植外向型速冻蔬菜为主的规模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以商品鲜菜、鲜食豆类、水生蔬菜、甜玉米、大蒜、辣椒为主导品种的规模化产业发展模式。 四是创新科技,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技术部门和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引进蔬菜新技术、新品种试验推广,应用现代蔬菜种植、加工设施设备,增强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已建成蔬菜滴灌种植基地500亩,喷灌基地3200亩,安装振频式杀虫灯1500亩,蔬菜大棚2500亩,大棚飘盘育苗池100亩,高低

5、温蔬菜保鲜冷库5栋。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商品鲜菜类每年每亩全区平均经济效益达4000元以上,最高已超万元。五是加速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生产。充分利用企业带动能力强的优势,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围绕企业,加快土地流转速度,推进蔬菜规模化生产发展,全区已集中流转蔬菜种植土地6000亩。六是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蔬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促进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围绕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开发生产速冻蔬菜产品,每年带动种植原料40000亩以上,速冻蔬菜产品销往日本、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云南省最大的速冻蔬菜生产加工基地;围绕麒麟区兴曲

6、调味品有限公司,生产地方名特优商品韭菜花,带动种植加工原料韭菜、辣椒、苤蓝0.5万亩;围绕勇记农业开发(曲靖)有限公司、香港乐颐果菜公司、深圳绿联蔬菜公司发展种植供港蔬菜,带动基地0.6万亩,产品直接销往香港。 二、麒麟区供港蔬菜发展情况 在外向型蔬菜生产发展中,麒麟区将借助新昆明建设,呈贡蔬菜基地外移的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速度,提升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已经引进供港蔬菜生产企业3家,分别为香港乐颐果菜公司、香港勇记农业开发(曲靖)有限公司、深圳绿联蔬菜公司,已建成供港蔬菜生产基地6000余亩。今后还将继续扩大供港蔬菜基地建设,计划到2010年供港蔬

7、菜基地发展到40000亩,实现农业产值亿元以上。其中茨营乡10000亩,越州镇20000亩,东山镇10000亩。带动全市的外向型蔬菜生产发展,提高蔬菜种植效益,唱响曲靖蔬菜品牌。供港蔬菜主要种植品种为生菜、芥蓝、菜心、上海青、学斗、矮脚白菜、彩色青笋瓜、番茄、油麦菜等30多个品种,种植效益比传统种植增加10倍左右,企业农户经济效益明显。其中:基地种植效益:土地通过集约化经营后,显著提高了产出率,每年可种植蔬菜7茬,每亩可实现产量8000公斤以上,实现种植产值15000-20000元,较传统种植产值至少增13500元以上。农民经济收入:农户通过承包土地的流转后可直接得到土地租金收入,其中每年企业

8、支付农户租金为第一个5年每亩700元,第二个5年每亩880元,第三个5年每亩1050元;另外农民出租土地后又进入企业务工,每年每人最低工资收入10000元,最高可达20000元左右。同时企业每年为村组提供工作经费11万元。企业销售效益: 产品通过企业加工保鲜出口销售后,每公斤蔬菜产品可实现营销纯利润0.5元以上,每亩新增纯收入4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三、供港蔬菜生产基地特点在发展供港蔬菜生产中,按照供港蔬菜质量标准要求,基地外部环境应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标准的同时,基地和生产还呈现“五化”特点: 土地经营集约化。按照中央“三农”有关政策,打破现有土地承包关系,加快土地流转经营速

9、度。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采用租赁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由龙头企业统一集中管理,使一家一户的农民也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成为产业工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使蔬菜生产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模式。基础设施园田化。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形成了路相连、渠相通,田成块、路成网,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园田化标准。 企业管理现代化。在管理中推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贯穿于各个环节中,生产过程运用现代电子监控设施全程监管。基地实行总管负责制,下设片长、组长,各生产片区标号定岗,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负责人报酬实行

10、年薪制,员工报酬采用定额和计件绩效工资相结合方式,有效促进了资金、技术、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生产设施现代化。在生产种植过程中,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设施设备,采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加强蔬菜生产综合体系建设。以管道喷灌、微喷灌、大棚、振频杀虫灯等现代农业科技设施为支撑,实现了种植设施现代化,推进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 产品生产标准化。基地全部获得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证书,并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批准备案成为供港蔬菜种植基地。蔬菜生产中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管理,一是耕作制度标准化。采用机械耕作,并利用有机肥、海藻肥、复合肥进行土

11、壤综合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二是种植管理标准化。生产中根据香港市场的质量要求和客户需求,严把种子质量关,按照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严格操作程序,确保产品规格和标准;三是防虫治病标准化。采用物理、生物方法和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产品质量达到无害化;四是产品采收标准化。严格按照各类蔬菜产品标准要求进行采摘、存放、运输;五是产品检测标准化。建立产品检验检测室,配备农残检测设备,通过田间抽样进行严格检测,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就地销毁,并建立生产档案,实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四、供港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 麒麟区通过4年来对供港蔬菜生产发展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

12、但也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目前麒麟区适宜发展种植供港蔬菜的区域内水利设施基础差。 二是发展供港蔬菜生产投入不足。供港蔬菜生产所需的现代农业设施设备和科技应用率高,投入大,如每亩大棚需要资金15000元左右,每亩喷灌安装需1700元,仅仅依靠企业、农户单独投资很难于实现。三是外销蔬菜的加工、储运、冷藏等基础设施条件滞后。四是现有一家一户的土地经营制度和农户的传统思想严重制约供港蔬菜的规模化发展。 在今后不断扩大供港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中,期望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水利设施、园艺设施和科技推广培训环节。同时整合各类资金、参与企业和农户的资金共同建设,才能不断推进供港蔬菜生产发展。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