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沿海山药高产栽培技术.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5216594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北沿海山药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淮北沿海山药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淮北沿海山药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淮北沿海山药高产栽培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北沿海山药高产栽培技术.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北沿海山药高产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08-12-12 15:53 来源:摘要:山药又称薯蓣或薯药,为多年生宿根性蔓生植物,在淮北沿海地区进行一年生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已成为该地的特色产业之一。其食用部分为地下肉质块根,它皮 山药又称薯蓣或薯药,为多年生宿根性蔓生植物,在淮北沿海地区进行一年生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已成为该地的特色产业之一。其食用部分为地下肉质块根,它皮薄、绵糯、肉质细嫩、色白多汁,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A、淀粉、可溶性糖和其他矿物质等;既是滋丰卜食品,又可入药,有补脾肺、益精气的功能。现将淮北沿海山药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择适宜土壤 最好选择土质肥沃、

2、耕作层疏松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性好、灌溉方便、3年内未种过山药、略带砂性的砂壤土地种植,切忌连作。前茬作物以青菜、大蒜等旱地作物为宜。 2 超前深翻培土 冬季超前深翻培土是山药增产增收的关键措施之一。一般长圆根类山药品种的翻土深度要大些,扁根类、块根类山药品种的翻土深度可依次略浅。翻土时要按照既定行距进行开沟翻土,一般开沟翻土深度5070cm,宽度30cm;要先将2530cm的表土层翻在一边,再把3035cm的心土层翻在一边,并用翻土工具把泥块拍碎,在操作过程中切忌翻乱土层。土翻好后,每667平方米施过磷酸钙2030kg、腐熟人粪尿26673000kg、厩肥33334000kg,分别与表

3、土和心土混合后,反复翻耖34次,以达到熟化培肥土壤、冻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目的。入春后,先把心土还入沟内扒平,再把表土还入沟内作畦,畦宽以1.21.5m为宜。实践证明,通过上述土壤全层深翻培肥,对依靠须根吸肥的山药来讲,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3 搞好种薯处理 本地栽植山药主要有3种方式;即山药段子栽植法、山药尾子栽植法和零余子(山药叶腋间的气生块茎,俗称山药豆)栽植法,前两种方法播前必须做好种薯处理。采用山药段子栽植法栽培的,要在播前1520天,将山药块根切割成57cm的小段,然后放在温室或育苗床内的湿砂或细土中,将室温或床温控制在25左右进行催芽;见芽后,根据芽的长短分级进行定植,以利定

4、植后生长一致,便于田间管理和收获。如用预留的山药尾子(块根顶端一般不能食用的粗硬部分)做种种植,对尚未萌动的山药尾子,要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晒种,然后放入苗床或温室中催芽后种植。采用零余子栽植法种植的,第1年选择个头大的零余子晒种后,放进苗床或温室中催芽育苗,然后按1.2m畦面,行距60cm,株距810cm的规格进行种植或移栽;第2年用第1年长成的小山药块根进行全块根栽植。 4 适期精细播种 山药喜温好光,当温度达到10以上时便可发芽,地上部茎叶生长以2530最为适宜,地下部块根生长以2025膨大最快。本地清明前后即可种植或移栽。在具体播栽方法上,一是要坚持高垄栽培。二是要坚持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块

5、根或山药尾子播栽的,可采用1.2m畦面,行距60cm,株距3035cm,每667平方米栽31733706株;采用零余子播栽的,密度要进一步加大,按1.2m畦面,行距60cm,株距2025cm,每667平方米栽44465553株。三是要坚持精细播栽。播种前按制订行距开810cm深的浅沟,按株距用尖头木棒打洞灌施腐熟人粪尿,渗干后用肥土将洞疏松填满,然后将块根段子或山药尾子或零余子按穴进行播栽,后覆土68cm,再覆盖23cm腐熟堆、厩肥,保墒保湿,保证山药幼苗期对养分的需求。 5 强化田间管理 管理措施是否到位是决定山药产量的关键,据响水县种植经验,在田间管理上应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及时搭好支架

6、山药出苗或移栽缓苗后几天即甩蔓,此时由于幼茎纤细而脆嫩,极易被风折断,故苗高30cm左右时应及早搭架扶蔓,可用芦柴或细竹搭成篱式或人字形架,架高1.5m左右,支架要牢固,如遇大风倾斜或倒塌时要及时扶正,确保通风透光。 合理运筹肥水 山药生长期长,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还应适时追肥。苗出齐或移栽成活后就可视幼苗长势,每667平方米用25%的腐熟人粪尿500kg或尿素1013.3kg,追1次提苗肥;苗高70cm左右时,可酌情按上述施肥量再施1次;端午节前后,山药蔓爬满支架,植株现蕾时,每667平方米用50%腐熟人粪尿1500kg、饼肥40kg或复合肥4050kg,重施1次端午肥,以保证块根快速伸长和

7、膨大对养分的大量需求;收获前3040天水肥结合、以水为主可再施1次。一般立秋以后,不宜再施肥料。另外,山药怕旱怕涝,如遇连续干旱或阴雨,要及时抗旱或排涝降渍。 适时抹零余子 山药生长到一定的时候(小暑前后),必须把叶腋间长出的零余子全部抹去,以减少营养消耗,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促进块根生长膨大。 中耕培土除草 山药中耕除草尤为重要,它能够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呼吸作用,使植株根深叶茂。特别是前期要多松土,做到松一次土、除一次草、施一次肥,环环扣紧;并结合中耕除草,培好田间条高垄,增强植株防风抗倒能力。 病虫害防治 山药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和根结线虫病。炭疽病一旦发生常造成植株枯茎

8、落叶,甚至整株死亡。防治方法:一是农业防治。即拔除病株烧毁;冬季将仍留在田间的病残体集中焚烧并深埋;发病严重的田块进行1年以上轮作。二是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23次。褐斑病除采取农业防治外,可在发病初期用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2次。根结线虫病可通过选种、药剂浸种、合理轮作等方法进行防治。山药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主要通过冬前深翻冻土,将越冬的成虫、幼虫翻至地表,使其冻死、晒死或被天敌捕食等农业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大田生长期间可采用毒饵诱杀等化学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适时采收块根 山药采收期较长,从霜降前后到土壤封冻均可收获。采收时关键要轻挖轻放,尽量做到不损伤山药表皮,保持山药完整,提高商品率。 山药种植技术相关资料:* 麻山药贮藏保鲜技术 * 畸形山药形成原因及预防 * 山药高产栽培方法 * 山药套瓠瓜一茬顶二茬 * 麻山药高产栽培技术 * 山药新品 富士山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