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6.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5215308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6.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实录【导入】ppt展示博白改革前后的图片对比,问: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家乡,让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改革开放。是的,今天,这些成就看似平常,却来之不易。中国自1840年以来,第一次真正接近了民族复兴的目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追根溯源,共同探讨:指引中国走上强国之路的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请同学们翻到教材52页。一、 工作重点的转移1、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师:这里我们提到的伟大的转折是什么啊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果学生答改革开放,该如何引导) 师:是的,在文革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当共和国的脚步走到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实现了新中国的伟大转

2、折。在大会前夕,邓小平告诫全党:(全班朗读)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书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1978-12-13 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粉碎“四人帮”,我党只用了几个小时;而转变路线,谈何容易。它需要有极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魄力。为此,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花了整整2年的时间进行探索和准备。 这些话无不在说明: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转变路线的艰巨性,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同学们认真阅读第一子目第一段,完成老师这个框架图: 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政治路线

3、: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伟大决策:改革开放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师:全会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生: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师:衡量三中全会价值的标准,就要把三中全会和它以前的决策相比,(我们具体来看一下)看看三中全会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三中全会”有“三新”。 新道路: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新时期:开始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新领导: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二、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师: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在实践中又是如何进行的呢?我

4、们进入第二子目学习。我们通过三个板块来掌握:什么是改革?为什么要改革?怎么来改革? (一)什么是改革 所谓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为什么要改革 首先请同学们看到教材52页左边的“资料卡片”,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情况?生: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师:归纳的很到位!同学们已经充分理解了当时邓小平的心情哈!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把改革和党、国家的发展命运相联系。(三) 怎么来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

5、为什么首先在农村展开 首先必须找到突破口。该从哪里着手呢?有人说从城市开始,城市是经济的中心;有人说从农村开始,风险小;还有人说从沿海开始,把握大。那么你的看法是什么?生:从农村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我们来看几段史料:材料一: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师:原因之一是什么?生: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师: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稳定,国民经济就发展不好。这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生:师:农业地位材料二: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

6、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到1978年还有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师:原因之二?生:实行人民公社,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缺少自主权,农业发展缓慢,农民没有解决温饱师:很好,这是从农业体制方面来分析的。如果你是当时的领导人,你会采取什么办法来走出这种困境?为什么?生:分田给农民师:同学们太聪明了,一下就找到了弊病所在体制问题,人民公社挫伤了百姓的积极性,分到了田,积极性也就有了!(2)农村改革过程师:其实没等国家作出这个决定,有个地方就已经动手了。这样一个改革尝试最先在哪里展开?生: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师:他们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为什么会首先在小岗村展开呢?他是一个怎样

7、的地方?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里有两首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从这两句谚语中,我们发现,小岗村非常穷,穷得掉渣,穷则思变,凤阳的18位农民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偷偷签订了著名的生死契约(ppt展示文字图片),这份契约一不小心打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新局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ppt展示)(这个田是国家的,

8、可以说是国家借给农民的,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每年要向国家交税,直到2006年国家废除了农业税。)这个做法,在当时是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的。既不符合宪法的规定,宪法上有人民公社;又不符合党的决议,中央49号文件明确规定,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坐牢杀头的情况最终没有发生,而包产到户的结果却是粮食大丰收,凤阳人一步跨过温饱线,告别了饥饿。(ppt展示图片)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同学们阅读教材53页第二子目二三段,归纳一下农村改革的过程:生小结: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一改革,给农村带来的怎样的变化或影响

9、?(如果你是生活在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农民,你愿意不愿意实行承包,说说你的理由。)(3)农村改革的意义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和社会面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准确。(ppt展示变化图片)农村的改革又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城市改革背景材料一 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当厂长。很多年后,他回忆说,“欢迎我的是53张请调报告,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在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材料二 改革开放之前,国企婆婆多,管得严。拿一

10、个省级工厂来说,从厂长到车间主任的任命听主管厅的,工人群体由劳工局负责,作为企业的具体负责人厂长,却没有任何权力,企业买套设备,甚至盖间厕所都要上级部门批准。 杜进兴请把管理企业的权利还给我师:根据上述材料,你觉得当时国企存在什么问题?生:工人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活力,吃大锅饭,企业没有权力师:对了,那么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变革。它的大致情况是怎样的? (2)城市改革概况我们一起来完成这样一个表格:改革依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基本内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改革重心农村到城市,农业到国企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权责分明、产权分明、管理

11、科学(3) 城市改革影响 改革后的企业是怎样的呢?(ppt展示图片) 师:因此我们可以说,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企业活力。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小结:城乡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三、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什么是对外开放在对内改革的同时,还在进行着什么国策?(对外开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将对外开放确定为基本国策,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在某些地区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别优惠的政策,以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扩大对外贸易,壮大

1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2、 为什么要对外开放那么为什么要对外开放呢?邓小平说了这样一句话: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师:这说明要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3、 怎么对外开放 1)开放过程那么,如何来对外开放呢?邓小平同志又说了这样一句话: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的谈话 师:邓小平想怎么搞?生:设立经济特区师:对,这是第一步,什么时候设了哪几个特区生:

13、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师:这些特区特在哪里?同学们看到教材54页左边的资料卡片生师:一特,特在特殊的经济政策,二特特在,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接下来又采取了哪些开放步骤?生:(ppt展示地图)2)开放格局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这样一个开放格局体现了一个什么特点?3)开放特点生: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合作探究:有人觉得现在的经济特区就相当于当年的租借,你觉得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背景不同: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近代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被动开放。性质不同:当今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本国经济;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结果不同:当今的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近代的开放使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4)开放影响师:非常好!对外开放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ppt展示前后对比图片)生:促进经济发展师: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讨论:从小岗到深圳,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生 师:不怕风险,敢闯敢干;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