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 .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5214645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效课堂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效课堂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效课堂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效课堂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升专业素养实施有效教学2012年白银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总结数学评委组2012年5月14日全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在白银区第十三小学如期举行,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市教科所精心组织、评委认真工作、承办学校的通力配合下于18日圆满结束。现将竞赛活动总结如下:本次竞赛共25位参赛教师,执教内容涉及北师大版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平均数;四年级图形中的规律、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五年级百分数的认识、购物策略、包装的学问。部分教师执教内容相同,同课异构、个性化施教。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各有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我市近年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为高效课堂

2、的研究提供了范例。与此同时为广大老师提供了互相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达到了以赛促研、以赛促教的目的。一、本次优质课竞赛之亮点1.联系生活、发展数感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

3、,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如有的老师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创设了生动的生活画面情境“把6个苹果全部分给笑笑和淘气两个小朋友,有几种分法?你觉得那一种分法最公平?”通过指名上台分苹果,在观察和演示的生活情境里,学生真正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即分数的灵魂,为认识分数奠定了基础。再如在执教平均数时,有的老师选取了本班学生男女生投篮的生活素材,从中引出求平均数来比较男女生投篮水平高低;还有老师通过呈现“白银四龙度假村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人”等生活里大量数据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在包装的学问一课中,老师通过播放“甘肃岷县洪流灾情,给灾区孩子送礼物”怎样包装这些礼品最节约?引出课题,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

4、离,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老师们都能联系生活情境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在购物策略中,老师选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从生活应用铺开,在购物中结合数学计算讲求策略精打细算、货比三家、物美价廉等。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2.密度合理、课堂高效课堂“密度”是学生能在不变的40分钟里,有尽可能多的收获。适当的课堂密度,紧凑的教学环节,顺畅的过程衔接,使课堂的分分秒秒,都尽其所用。本次赛课中,除了教学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题之外,许多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合理取舍

5、、有效整合,使所教内容更加适度、适量。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增设了“法国国旗、太极图、八块巧克力让学生看着图形创生分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去除了思维定势;在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中,涉及了常见游戏抛硬币、掷骰子、石头剪子布、设计转盘等多种游戏规则,从不公平到公平,量大面宽,这些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范围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素养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纵横发展,从而实现了高效课堂。3.注重操作、建立模型思维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的

6、好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考,建立数学模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老师们都能在“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比一比“等动手操作中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悟所学知识;有的老师自制教具转盘,让学生动手转转盘抽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时不时出现学生“嘢、嘢、嘢”的呐喊声;还有老师能够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抛硬币、掷骰子的具体试验来体会可能性是否相等;让学生用圆片自行设计转盘感受游戏的公平性;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用小棒摆一摆连续的三角形、正方形来探究图形中的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

7、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和本质的联系。4.拓展思维、渗透方法学思想方法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同是一堂课,切入的角度或者说是所站立的高度不同,所产生的现场教学效果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重视思想方法渗透的教师所带的学生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拓展的深度是其他学生无法比拟的。课堂教学中善于适时地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是符合新课程改革需求的,也是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如在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中,让学生观察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内含小正方形和三角形)里阴影部分

8、的面积谁大谁小时,渗透了运用“平移”比较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再如在包装的学问一课中,“将四盒磁带包装成长方体状的一包,有几种包装方法,选用哪种最节约?”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一一将6种包装方法罗列出来,运用排除法简化成比较“6个大面重叠和4个大面4个中面重叠“的两种情况,这里运用转化的思想(各去掉4个大面)变成了比较“两个大面重叠和两个中面重叠”,整个过程思路清晰,凸显了隐藏在包装里不易直接发现的学问。二、本次竞赛课的不足之处课堂教学是一种缺憾的“艺术”,即便是一堂十分精彩、令人称羡的优质课,也仍然存在可以考虑或需改进之处。因此本次参赛的课中,还存在一些

9、基本功方面值得商榷的问题:1.部分教师在上课时还是不能大胆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是否还可以少说一点,让学生多说点、多做点。当教师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后,是否还能顺藤摸瓜,探究一下“为什么”不要急于转入下一个环节。2.个别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把握能力还有待于提升。在这25节课中,大多数教师还是按照教材的编排方式进行教学的。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深入挖掘的还比较少。有些教师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的理解还存在偏差。3.“它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这个可以粘住一切的东西,就是语言。教师的语言有时像战鼓催征,雄兵开拔;有时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一泻千里。数学教师的语

10、言要严谨、简洁、幽默、富有激励,突出数学的特质。在本次赛课中有把“重合”说成“对齐”,把“平均分”说成“分成”的情况时而有之。4.教学基本功在退化,教师板书如“蟹爬”。本次赛课出现了多媒体代替板书的情况,更有老师板书时出现了字迹潦草、不够规范的板书。板书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万万不可忽视,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不规范的板书将导致潦草的作业。三、几点建议1.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提高课堂效益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偏差: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在课堂上多回答问题,由此出现了满堂问答的现象,虽然多数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老师还要提醒他们声音不够大。而当学生遇到一

11、点小困难时教师又开始包办代替。“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转换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解决问题时,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思维活跃要比声音洪亮更重要。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应做到:少师道尊严,多师生互动,少生搬硬套,多精心设计,少硬性统一,多自主选择,把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2.正确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恰当选择教学方式有的教师不顾教学内容的需要,片面的追求多媒体形式的“全”,追求感官上的新颖、动感、热闹,将图形、影像、动画等大量引入,无关信息过多,为多媒体而忽略了

12、板书的设计。课堂上还出现形式上的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是小组学习的一种方式,有其使用的条件和尺度,它不是自主学习的标志,当个体独立思考解决不了或难以解决时,才小组交流,以便发挥小组的群体智慧。3.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课标中对教材编写意图说明的同时真正消化理解教材,既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使数学教学做到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及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4.正确处理优质课评比与整体推广的关系,树立大教育观目前,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种不正常现象:优质课竞赛都是奔着大奖来的,往往是哪里有奖往哪儿赶,备课时聚千人智慧与一人,评上奖后将其尘封起来,作为精品束之高阁。为此我们的教师必须牢固地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变个人经验为集体探索,把个别教师的优秀课推广到整个教师群体,使整体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