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古代农业.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5212864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古代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课古代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课古代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课古代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课古代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古代农业.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余中学 示-导-练-评 高一历史导学案(必修二) 编号:1 备课:李春霞 丁惠荣 陈佳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目标】 1、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的生产工具、主要耕作方式以及著名的水利工程。 2、理解小农经济及其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基础掌握】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 (1)起源:距今年左右。 (2)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时。 (3)主要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的国家。 (4)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思考:什么是刀耕火种?为什么是这种方式?(5)生活方式:经常迁徙。2、商周时期 (1)工具:青铜农具以及木制的和

2、石锄、石犁等。 (2)耕作方式:石器锄耕。 (3)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4)作物: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3、影响 (1)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 (2)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含义: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它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 1、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了。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 (4)隋唐:江东

3、地区出现,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式。 (2)西汉:赵过推行。 4、耕作制度 (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5、灌溉技术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创制;宋朝出现利用水利的高转筒车;明清出现。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条件 (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

4、化。 (2)铁农具的出现和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3) 的确立。 2、特点 (1)组织形式:以 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 (3)生产技术: 3、评价 (1)积极: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2)局限:经营规模小,徭役沉重,十分脆弱。合作探究】探究一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5、。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1)结合材料一、二,上面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2)这一生产模式有什么特点?(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探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诗唐李绅结合课文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情况?【自主测评】一、选择题1最能反映唐朝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是2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

6、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A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 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3 “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4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7、技术发达C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发达5宋代诗人范大成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这样描写夏季的农村生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的描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即使儿童也从事辛苦的劳动C商品经济的发达 D女子具有和男子一样的权利6.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 B C D7.下面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A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

8、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商业结构的调整 D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8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结合材料一、二,上面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生产模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或自耕农经济)(2)这一生产模式有什么特点?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分散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

9、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落后性)(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条件: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优越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探究五: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诗唐李绅结合课文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情况?小农经济规模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小农经济十分脆弱,难以抵御灾荒瘟疫和天灾人祸。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沉重的封建剥削、徭役及社会的动荡。1、D解析:抓住“唐朝农业生产”信息,排除选项。A项为

10、三国时期灌溉工具翻车,B、C项为西汉时期播种机和耕作方法,排除A、B、C三项。D项为唐朝耕作工具曲辕梨。2、A解析:抓住关键词“运动半径很小”,而选项中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出自老子言论,小国寡民思想,是老子的理想社会,故选择A项。3、A解析:注意“反映”在此处的指向。B、C是小农经济的内容,D项不能反映古代农民的向往。排除B、C、D项。4、B解析:A项所述过于笼统,B项包括D项,C项不是原因,是表现。排除A、C、D三项。5、A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特点。B、C、D项不符合题意。6、D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项中的“生活富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含的选项。7、B解析:注意图片所表达的意思。第一幅图片是古代松土用的骨耜,第二幅图片是二牛一人的犁耕法。这些信息告诉考生图片反映了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A、C、D项不符合题意。8、A解析:抓住关键词“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B、C、D项不符合材料史实。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