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和它的镇馆三宝.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5211294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卢浮宫和它的镇馆三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卢浮宫和它的镇馆三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卢浮宫和它的镇馆三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卢浮宫和它的镇馆三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卢浮宫和它的镇馆三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卢浮宫和它的镇馆三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浮宫和它的镇馆三宝.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卢浮宫和它的“镇馆三宝”卢浮宫又译罗浮宫,是欧洲面积最大、最壮丽的宫殿建筑,其风格雄伟庄严、和谐美观,充满磅礴浩荡的帝王气势。它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其藏品精美丰富,驰名寰宇,这些艺术珍品连同卢浮宫本身成为人类文化史上最珍贵的财富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熟悉一下这座卓尔不群的卢浮宫。从城堡到博物馆法兰西历史的见证公元11901204年间,法国菲利普二世在塞纳河边一座皇家大牢的原址上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哥特式的壮观城堡,具有典型的中世纪风格。它由一个厚实的圆筒形建筑和建有塔楼的围墙构成,墙上建造坚固的城楼和城门。目的是在巴黎周围建立一道无法攻破的城墙,以保护巴黎免受日耳曼人和

2、英国人的侵犯。那时候,这里还不是王室内廷。法国国王更喜欢住在西岱岛上,这座固若金汤的城堡只是充当了国库及档案馆。至于当时人们为什么称这座城堡为“卢浮”,这可能是来自于拉丁语“lupara”(“狼窝”),也可能来自于英语“lower”,即“小城堡”的意思。到了14世纪,有“贤王查理”之称的查理五世,开始常来这里居住,之后又将它改做自己的行宫。这位文人国王十分喜欢收藏珍本,因此在城堡里兴建了著名的图书馆,此项善举使这位贤王的英名得以彪炳青史。但是,查理五世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卢浮宫并没有繁荣起来。1546年,弗朗斯瓦一世下令拆除塔楼,并派建筑师按照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样式对卢浮宫进行改建,用

3、以收藏他的美术珍品。弗朗斯瓦一世酷爱艺术,他在位时,不惜重金,大量购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精品及雕塑存放于宫中,其中就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稀世之作。原来的城堡经他的改造,增建了西南翼的一部分,包括一座文艺复兴式宫殿和西侧的秋伊丽宫,这两座建筑构成了卢浮宫的核心部分。可惜秋伊丽宫于1871年被焚毁。到了17世纪,前一个世纪样式的卢浮宫,在风格上已不能适应当时新的文化潮流。于是,宫廷决定再次重建,增建北宫和东宫。1663年,法国建筑师按照当时法国流行的古典主义原则设计了一批图样,送到意大利去征求意见,被几个权威的巴洛克建筑师否定了。但后者提出的设计方案,也未被法国宫廷采纳。于是,在1655年,

4、法国以隆重的礼仪请来意大利著名的巴洛克建筑、雕刻大师贝尔尼尼为他们设计卢浮宫的方案。贝尔尼尼遂按意大利贵族宅邸的样式做了一个设计图。可是法国建筑师们却对它诸多挑剔,反复审查,逐渐加以净化。等到贝尔尼尼一回国,法国建筑师就竞相说服宫廷,完全放弃了贝尔尼尼的设计。最后,法国宫廷还是采用了法国建筑师设计的方案,修建之后的卢浮宫仍体现了法国古典主义的风格。到了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期间,他再次加以扩建,建成了相当于原来4倍的庞大建筑,并且把宫殿中最早遗留的城堡样式都清除掉。至此,卢浮宫形成了四合院型的建筑布局。1678年,路易十四迁居凡尔赛宫,卢浮宫便作为皇家美术品的收藏、陈列之处,并经常举行大规模的绘画

5、与雕刻展览。就这样经过100多年,到了拿破仑时代,卢浮宫又得以扩建。拿破仑委派专人修建西翼的宫殿,用以收藏他在欧洲征战时夺得的大批珍宝,还有从土耳其、埃及掠夺来的珍贵文物,以及从罗马教皇、流亡贵族处巧取豪夺来的极为珍贵的雕塑绘画珍宝等,卢浮宫的收藏品大大丰富起来。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国民议会决议将卢浮宫改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但由于政局动荡,直到1848年,才正式纳为国有,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博物馆。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卢浮宫作为世界著名博物馆的弊端日益显现。因为由于卢浮宫本来并不是为博物馆而设计的,因此缺乏必要的服务设施(现代博物馆的服务设施一般要占全部面积的4

6、0%,而卢浮宫还不到10%)。在以车代步的西方世界,它没有停车场;在自动传送梯普及的今天,观众得依靠双脚上下左右奔波。如果想由南到北参观,首先必须步行1.7英里。同时,它还缺乏如其他博物馆所具备的与本馆相适应的、用以传播和介绍有关知识的图书馆、电教馆等。所有这一切大大削弱了卢浮宫的魅力与作用。法国人意识到,整治与扩建卢浮宫已势在必行。1981年,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决定将卢浮宫全部用作博物馆,原来占据“花神楼”的财政部被签到了拜尔西,宏大的博物馆布局设计计划大卢浮宫计划也同时被制定了出来。华盛顿博物馆的设计建造者、美籍华裔建筑师贝津铭被选定为整个计划的总设计师。就这样,贝津铭与法国建筑师米歇尔

7、.马卡里、卢浮宫总建筑师乔治.杜尔瓦等共同制定了一个改建法案。在这个法案中,贝津铭考虑到要尽量保留卢浮宫原有的外观,他明确表示:“我不动卢浮宫。我是中国人,我懂得传统的含义。”一个奇特、大胆且赢得了法国举国赞同的设想提出来了:所有服务设施都建在地下、其中包括接待厅、问询处、休息室、托儿所、图书馆、电影厅、音乐厅、视听中心及咖啡馆和一条商业长廊。此外在小凯旋门西面的地下还建造一个可以容纳1000辆小汽车、50辆大轿车的地下停车场;同时把地下设施的入口建成一座高20米、底宽30米,80%透明,20%反光的玻璃金字塔。金字塔西侧底部的大门宽8米、高2.5米,成为卢浮宫的主要出入口。而东、南、北三面各

8、立一座5米高的小金字塔,分别指示三条通往主要展馆的地下自动楼梯。在大金字塔的周围还交叉设置三个静水池和四个喷水池,与大小金字塔相映成趣。当围绕金字塔的喷泉射出水柱,灯光穿过整个玻璃表面放出光彩时,整个金字塔便宛如巴黎忠心的一颗巨大钻石,光芒夺目而又令人神往。它既在内容上体现着作为文明瑰宝的收藏,又在风格形式上与协和广场中心的埃及方尖碑遥相呼应,赋予卢浮宫古老神秘的气氛,将人们自然而然地引向人类古老艺术的源头。这样扩建后的卢浮宫的总面积达到15万多平方米,拥有11个藏品部门,分别为东方艺术品部、伊斯兰艺术品部、埃及艺术品部、希腊和罗马艺术品部、中世纪卢浮宫、非洲、亚洲、大洋洲、美洲艺术品部。卢浮

9、宫成为了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最大博物馆。卢浮宫的镇馆“三宝”在卢浮宫里众多的传世藏品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镇馆“三宝”,即古希腊的雕像米罗的维纳斯。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和雕像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它们都堪称为精美绝伦的珍宝,除了其本身的造型及艺术技巧令人赞叹外,其内在表现的无限丰富性,更使它们获得了恒久的美德和永远的魅力。第一件珍品为千古不朽的断臂女神大理石雕像米罗的维纳斯,自雕像于1820年在希腊米洛斯岛被发现以来,这尊古希腊女神雕像以其高贵优雅的体态及围绕着她的谜团般的身世,令人为之倾倒。她应该是经常以半裸姿态出现的美之女神阿弗洛狄忒,还是米洛斯岛上供奉的海之女神安菲特里忒呢?米洛

10、的维纳斯雕像是1820年于米洛斯岛(在现代希腊语中称为米洛)发现的,这座岛屿位于基克拉迪群岛的西南方。雕像于被发现的次年作为礼物馈赠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八,随后国王将其送给卢浮宫博物馆。这件作品从此便声名远播。雕像分几个部分制作完成,各部分分别经过雕琢,并由垂直的大理石砌入部分(如胸部以上、双腿、左臂及左脚)拼接而成。这种方法在古希腊社会广泛使用,尤其在公元前100年雕像的诞生之地基克拉迪群岛。雕像的双臂一直未能寻回。女神雕像原本戴有金属佩饰,诸如手镯、耳环、束发带等,如今只留下雕像身上用以固定首饰所穿的洞。此外,雕像可能曾覆以彩绘,但这些颜色今天已经消失殆尽。这尊雕像被神秘的光环所包围。雕像失踪

11、的部分以及象征物的缺失都为重塑女神的姿态并辨别她的身份带来了重重困难。象征物指传统上与诸神形象相关联的物品,以便能够确认他们的身份。因而,一些研究学者设想这尊女神雕像原本手持弓箭,代表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其他研究学者则认为女神原本倚靠在一块柱子上,或是把臂肘支在战神阿瑞斯的肩膀上。然而,许多专家一致认同从雕塑半裸的描绘手法、形体的女性特征以及姿容丰韵,可判断这尊雕像是爱与美之神阿弗洛狄忒。这也解释了为何雕像享誉世界的名称是米洛斯的阿弗洛狄忒(Aphrodite de Mlos),或米洛的维纳斯(Vnus de Milo),维纳斯是古罗马人赋予女神阿弗洛狄忒的称谓。雕像中的女神可能手持苹果,隐喻

12、阿弗洛狄忒与另外两位女神相争的上面刻着“献给最美之人”字样的金苹果,也可能持有一顶王冠或一面顾影自赏的镜子。但这尊雕像也可能是米洛岛上供奉的海之女神安菲特里忒。女神雕像高傲的样子、匀称柔和的脸部轮廓以及淡定的表情,无一不符合公元前五世纪的审美观,这个时期也被美术史学家称为古典主义时代;而对其发型及玲珑曲线的精致刻画,令人想起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著名雕塑家普拉克西特的风格。然而,雕像也体现了稍后希腊化时代的创新,希腊化时期始于公元前三世纪,结束于公元前一世纪。雕像融于立体空间,螺旋形的构造、滑落于胯部的褶皱衣裙,被刻意拉长的上半身以及瘦小的胸部,都是这个时代艺术风格的特征。雕像裸露的光滑肌肤与深深

13、嵌刻的衣裙褶裥营造的光影交错的效果形成鲜明对比。第二件镇馆之宝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所作的稀世名画蒙娜丽莎,列奥纳多达芬奇很可能是在1503至1506年间在佛罗伦萨完成的这幅作品。本是为弗朗西斯科戴尔乔孔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之妻,丽莎盖拉尔迪尼(Lisa Gherardini)所作的肖像画。乔孔多(Giocondo)这个姓名阴性化是乔孔达(Gioconda),也就是蒙娜丽莎在意大利语中的昵称,或在法语中的昵称(Joconde)。蒙娜丽莎可能并未送至委托人的手中:列奥纳多达芬奇似乎将其带到法国。随后这幅画又成为了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收藏品,具体经过已不

14、得而知。蒙娜丽莎的神秘面纱始终未曾被世人揭开:人物的身份、画作的委托、绘制的时间,甚至在何种情形下成为了法国王室的藏品,其中细节至今未有明证。对画中人物身份最具可信度的猜测:佛罗伦萨的纺织品商人戴尔乔孔多之妻,丽莎盖拉尔迪尼。这也是为什么这幅画以蒙娜丽莎(蒙娜一词在意大利语中意为女士)之名而享誉全世界的原因。这幅肖像画的创作很可能与发生在戴尔乔孔多夫妇生活中的两件事有关:1503年购买了一处私宅,或是1499年女儿夭折后,第二个儿子安得列(Andrea)于1502年12月降临人世。蒙娜丽莎秀发上的轻纱有时被解读为哀悼的象征,但实际上这是妇女娴淑操守的常见标志。并没有任何一处衣着细节具有特别的象

15、征和含义,其中包括裙袍的黄色衣袖、褶皱衬衫、精心围在肩头的披巾;与同时期绘画作品中的衣饰相比,这幅画中人物的着装异常朴素。在蒙娜丽莎之前的绘画作品中没有一幅作品将整个人物的半身如此充分地展现于画面中,以纯粹自然的姿势完整地表现了胳膊和双手。看至腰身部位,可以发现蒙娜丽莎坐在一张椅子上,左胳膊搭在扶手上;在她的身后我们可以看到一道栏杆,以及分列画面两侧的两根小圆柱的一部分;这些细节说明蒙娜丽莎坐在凉廊(意大利建筑中的一种带檐露台)下。人物呈四分之三角度侧坐、以风景为背景、以建筑部件为框、双手在近景处交叉,这种布局方式在十五世纪下半叶的佛兰德绘画中就已经出现了,但蒙娜丽莎将这种技艺发挥到了无与伦比

16、的完美境界。这也是为什么这幅传世之作对十六世纪初的意大利肖像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对“乔孔达”(gioconda)一词中所含幸福之意的注解,这个词在意大利语中即意为“幸福的”。这也是列奥纳多这幅肖像画的主旨动机。蒙娜丽莎微笑的脸庞从由两部分交叠而成的背景中脱颖而出:在暖色调构成的下面部分可以看到人类生活的痕迹,比如蜿蜒的道路和小桥;上面部分虚构的景物则是一派岩石丛生、沼泽遍地的原始自然景观。所有这些成就了这幅肖像作品所展现的理想之美。第三件镇馆之宝是无头折臂但似欲乘风而去的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雕像描绘了带有羽翼的胜利女神,昂首挺立于战船船首,立于萨莫色雷斯岛的众神圣地上。这尊雕像可能是罗德岛的居民为纪念一场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初取得胜利的海战,敬献给众神的祭品。雕像描绘了带有羽翼的胜利女神,昂首挺立于战船船首,立于萨莫色雷斯岛的众神圣地上。这尊雕像可能是罗德岛的居民为纪念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