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赤壁赋》课堂实录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5208989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赤壁赋》课堂实录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赤壁赋》课堂实录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赤壁赋》课堂实录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赤壁赋》课堂实录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赤壁赋》课堂实录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赤壁赋》课堂实录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赤壁赋》课堂实录教学反思.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惟有回头,方知不足赤壁赋实录及反思 教学内容:高一年级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九课赤壁赋 课时:第一课时引入:陶行知在自立立人歌中这样写道: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真好汉!我把它总结为一句话:自己能做的事情,我向来不求别人。今天把它放到课堂上,前面再加两个角色,请同学们填空,并总结课堂模式。教师:自己能做的事情,我(教师)向来不求别人(学生)讲授式教学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我(学生)向来不求别人(教师)自主式探究反思:这个引入,回头看看显得不伦不类。第一,不适合对学生讲,因为太深,所以显得没有必要,而且一上去讲这个,也影响了学生的情绪,好像

2、被一下打懵了;第二,和本课没有必然的联系。再加上,出发点本想是鼓动学生,让学生多参与,实践“以生为本、自主探究”,结果学生没有教材,又变成了一言堂,导致这个开头显得拖沓冗长、滑稽可笑。教师:先出个智力游戏:池塘里一根木头上有五只青蛙,现在有四只决定要跳到水里去,请问:木头上还剩几只?学生:五只教师:为什么是五只?这里有一个学生:决定。教师:决定不等于学生:跳教师:决定不等于行动。下边就要看大伙儿的行动了。反思:因为前面的无效,再加上这个,似乎显得更啰嗦,给人的感觉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真的不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高一咱们已经学过三册书了,今天我们没有按随堂的顺序进行,而是回头望月,来看

3、一看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今天我们看的是必修二。同学们都带书了吗?学生:没有!反思:学生都没有带书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当时我就懵了,没有书咋讲课?特别是文言文。所以,那会儿语言也是时断时续,课堂的实际与预设不是不符,而是差距太大,是个不小的挑战。教师:那行,没有带书的话,听我说。在必修二这册书里,我们先学习了写景状物的散文,后学习了从先秦到南北朝诗歌,第三单元我们要学到的是山水游记类散文。这当中,我们要接触三位大师:王羲之、苏轼和王安石,今天我们挑选的这位: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他就是苏轼。好,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大师,走进赤壁赋。(板书:赤壁赋)教师:首先,我们来共同讨论、拟定赤壁赋第

4、一课时我们能达到的目标,或者说我们应该达到的目标。反思:尽管没有教材,我还想力争做到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因为教的进度要符合学的进度。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被“教学进度的快车”甩掉了,教学应该是慢的艺术。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2、反复诵读,品味主题和旨趣;3、探寻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反思:这篇文章最应该好好诵读的,但是因为学生没有课本,所以第二个目标中“反复诵读”形同虚设。教师:下面,我们先来了解苏轼。刚才我已经讲过,他是一位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的大师,那么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苏轼的诗,你还能记起哪些?学生: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师:江城子.密州出猎属于哪一

5、类?诗还是词?学生:词。教师:咱们一中的同学脑子转得非常快,步子跨的有些大。不过,先说词也可以。除密州出猎外还有哪些?学生:水调歌头教师:我们能否背两句?学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反思:当学生开始背诵的时候,教师就不应再有过大的声音彰显自己。因为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教师就应该退到幕后,倾听、欣赏。教师:下阕能不能由一个同学单独来背一背?学生: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鼓掌)教师:苏轼

6、的词开了一代豪放之风,对后世影响很大。君若烦闷,择阮郎归;君若不满,择定风波;君若量小,择念奴娇。希望大家能以这三句话为起点,对苏轼进行深入的了解。到第四册,我们可能会讲到苏轼的词两首定风波、大江东去,到时候我们再跟着老师认真学习。反思:总结的语言不够精炼,甚至显得罗嗦,特别是“可能”一词说的很没有水平,因为他们眼下就正在学习必修四,学生从目录上应该早就知道了。其次,词的题目当时也没有想起赤壁怀古而说成了大江东去。第三,谈到苏轼词的影响,不能不提辛弃疾,以及他们并称“苏辛”,这也是个遗憾。当然,苏轼在词上的最大贡献是: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因为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

7、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前人就有“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评述,可以说,凡能写进诗文中的生活内容,苏轼都可以用词来表达。当时挖掘不深,一语带过。教师:谁能想到苏轼的一首诗?教师: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一首哲理诗、理趣诗。教师:还有一首写西湖的诗也挺好的。学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教师:这首诗的题目是?学生: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反思:此处又犯了刚才的毛病。教师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就应该退到幕后去倾听和欣赏,而我又总是不自觉地跑到前台抢学生的镜头。教师:还有一首哲理诗、理趣诗

8、,也很好。学生:题西林壁。教师:对,题西林壁,特别是其中的两句,后两句。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反思:当学生回答出题西林壁时,我本应让那位同学顺势说下去,而我却打断了他,最不能原谅的是:我竟然说出了“后两句”,天知道,后两句诗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另外,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也很有名,也是一首理趣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当时也没能想起来。教师:谈到文、赋,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他的赤壁赋,另外还有与此相对的一篇,名叫?学生:后赤壁赋。反思:此处缺乏应有的高度概括。众所周知: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

9、峨眉共比高”的“三苏”称号,“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门四学士”“苏黄”并称等说法都凸显了苏轼的地位和影响,很可惜,我没有进一步拓展。教师:至于书法和绘画,咱们就不再多说了。不过有一点值得一提,苏轼最喜爱哪一种植物?反思:既然不再多说了,就不要说了。结果还是说了,这纯属废话。其实,谈到苏轼的书法,他的行书、楷书均有很大造诣,他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应该特别点出来,结果我却略而不谈。教师:在“岁寒三友”或“ 国画四君子”中,苏轼最喜欢哪一个?学生:竹子。教师:有诗文为证吗?教师: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因为?学生: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反思:其实苏轼是非常喜欢吃肉

10、的,有“东坡肉”为证,但是苏轼又是个喜欢风雅的人,尤其喜欢竹子。因为这种植物又高又直,是有气节和骨气的象征,我们也常说它是正直与虚心的表现。因为喜欢,苏东坡在他家后花园种了不少花,还有许多竹子。总觉得自己问的不好,学生无从答起。课堂提问的技巧是教师课堂艺术最直接、最全面的展现,锤炼语言、提升发问的质量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教师:一个品位高雅的诗词文赋书法绘画集于一身的大家,我们给他来一个总结,请填空。(板书)(男)子(才)子(君)子集于一身(痴)情(诗)情(豪)情雄视百代(态)度(风)度(气)度引领千年学生:齐读教师:接下来我们进行目标二,品读课文,在欣赏作者所描绘的美景的同时,我们来了

11、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的脉搏。有课本的同学和我一起读,会背的同学和我一起吟唱。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反思:此处读错,读成饮酒“作”甚后重复,可笑可叹,如此名篇,确属不该)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

12、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

13、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教师:既然大家没有带课本,那我只好通过提问一些句子或,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教师:课文第一自然段开篇就有“七月既望”,提到“望”“既望”能让我们想到哪些字?表示时间的词语。学生:朔教师:“朔”指的是阴历每月的哪一天?学生:初一教师:那最后一天叫什么?学生:教师:晦反思:还是提问、引导不得法,如能例举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我想情况会好很多。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