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课《青少年法制教育》.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20172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班会课《青少年法制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主题班会课《青少年法制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主题班会课《青少年法制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主题班会课《青少年法制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班会课《青少年法制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1)班主题班会课青少年法制教育河滨小学 钟慧娟活动目标:1、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防罪法等法律,邀请做警察的家长例举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知法守法,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2、通过写听后感的形式加强学生内在的思想教育,从而学会导行自我保护、依法维权,从小做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孩子。活动过程:一、班主任阐述本次班会课的主题与目的,并介绍这次青少年法制教育课的主讲:小毅的爸爸彭叔叔。二、彭叔叔进行青少年法制教育。1、陈述从化市2011年的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数据:2011年我市(统计14至18岁年龄段)涉及青少年犯罪(未成年)总人数为193人,占打击处理犯罪总数比例11.9%,其中男性比例占

2、96.9%;单亲家庭共 30人;读书过程中辍学共25人;年龄段分布:14至16岁共73人,16至18岁共120人;犯罪类型分布:涉“两抢”共66人,盗窃共52人,故意伤害共24人,寻衅滋事共12人,涉毒青少年犯罪人数为7人。 2、例举青少年犯罪事例:(1)2012年3月2日抓获邝浩基等9人抢劫团伙。(2)初二男生遭同学家长打死 事因校园暴力。3、与学生讨论:(1)青少年为什么会犯罪?诱因? 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3、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青少年犯罪存在着:结伙作案多,严重犯罪多,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手段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及反复性强等特点。青少年犯罪有其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要采取自身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和司法预防等多种预防方法,进行综合治理,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原因归纳如下:(一)自身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这里谈的“自身原因”是内因,后面要谈的家庭、学

4、校、社会原因,是外因。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刚开始是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不愿意开动脑筋,慢慢的学知识多了就越来越难,就越多东西不懂,导致放弃自己。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学染发抽烟、喝酒开始,甚至吸毒。这种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少年帮、蜘蛛帮,纹身) (二)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正如古人

5、所言:“养不教,父之过。”这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会管,出了问题,往往棍棒相加,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二是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父母管不了,因为没有从早期教育入手、管得晚了,一些父母随意放钱包,给小孩有可乘之机等 ;三是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不愿管,顺其自然,放任自流;四是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管,为了自己而不顾及或无暇顾及孩子,使之浪迹社会;五是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直接影响孩子,使之效仿父母,小偷小摸,打架斗殴。人们总结的一句话:“问题家庭出问题少年”,确实不无道理!我所曾承办的未成年案,好几个被告人的家庭都是离异家庭,其共性是对孩子缺乏关爱。法庭教育时,这三个父母都痛哭流涕,

6、说对不住孩子,表示以后要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 (三)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如今对学校很多约束,不能留堂、不准打骂体罚等等,让老师很无奈。(四)社会原因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1、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 低级、庸俗的文化会侵害、腐蚀人们的灵魂。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3条)明确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可一些游戏机室、KTV、网吧老板,利欲熏心,贪图眼前利益,致使一些青少年沉湎于此,心灵遭受毒害,理想被严重扭曲,他们为

7、满足自己的超前消费和感官刺激,而逐步走向犯罪。正像一位中学校长所发的感叹:“课堂教育一个钟头,不顶录相厅一个镜头”,“老师苦口婆心讲一天,抵不上学生书摊转一圈”。(互动学校周边情况) 2,、带有黑社会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 这几年来,我国带有“黑社会”性质(称之为“涉黑案件”)也越来越多。 电视、网络一些比较具体的宣传报道,虽然有正面的法制教育的作用,但过于细致的宣扬和描写,使一些青少年纷纷模仿,讲“哥们义气”,跪拜结盟,打打杀杀,危害社会。3、受到一些高年级同学影响提别是那些无心向学的同学影响,由于他们到达犯罪年龄,就会威逼、教唆14岁以下同学实施抢劫、盗窃等犯罪行为。(2)预防青少年

8、犯罪的对策 。(一)自身预防 1、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应该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尽管他们还处于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阶段,但对于真善美与假恶丑还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我们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不要盲目攀比,例如用名牌手机、服装等。2、就是把全部精力放在小升初冲刺上,我们在经过近六年的小学生涯里面本次考试是你们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通过汇考可以将大家所学到的东西拿出来,亮一亮。成绩一般的同学也要

9、和自己对比,力争把人家懂得,自己也要学会。大家都有一个脑袋,我相信多花点时间多用点功是没有学不会的。为自己争口气。3、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需要恒心的。这既是磨炼人们的意志,又是培养学生的体能、心理和协作精神。增强自信心;与此同时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学习带来的压力,大家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锻炼中,生活就变的充实,紧张有序。各方面都会自然的 得到提升。 4、上学、单独外出的时候要注意身边的人和环境,钱财、贵重物品不能暴露。不能在路上边走边打电话,最好是结伴同行。遇到侵害要冷静、理智,留意街上的视频点,尽可能拖延时间或把犯罪分子引到视频点。寻找合适机会报警。此外天下无免费的午餐,力不到不为财,不要轻易

10、相信谎言巧语。凡事都要向老师和家长报告,多听取长辈的意见。(二)家庭预防 父母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和纵容,不仅教不好,反而把孩子推向邪路。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教训也是深刻的。武汉一酷爱玩网络游戏的16岁少年徐某,拿起菜刀向熟睡的母亲砍去,其目的是索要8000元钱。母亲的脸、腰上被砍了6刀(后经抢救脱离危险)。当他逃离现场时,母亲还追着喊:“伢,你把毛线衣穿上,莫冻着了 。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吃穿,更要注意教他们如何做人,经常观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关心什么事,结交什么人,要平等地与他们沟通,多一分体贴,少一些训斥;多一分爱护,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理解,少一些专横。对于失足、犯错

11、误的孩子,更应给以家庭的温暖,绝不可弃而不管,放任自流。 (三)学校预防 学校作为家庭的延伸,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法制课要作为必修课,配备专门的法制课教师,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丰富多采的法制教育活动。 (四)社会预防 社会预防,主要是指净化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以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提别是群放群治工作,公安机关要和学校配合开展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长期维护,及时掌握第一手线索,发现问题真抓早打,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安全祥和的学习环境。 4、彭叔叔寄予期望:争当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时光飞逝,日月如梭。我们从小学习一年级开始,踏着温暖的阳光走进校门,已经是第十二学期。我们身后是家长与老师的期望,我们面前是机遇和挑战。在优越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中,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发奋图强,不辜负家长与老师对我们的希望,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三、班主任进行本次班会课活动总结。四、布置作业:用日记本写一篇青少年法制教育听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