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5198951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概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口唇期(01岁)这个时期的婴儿主要通过吮吸、咀嚼、吞咽、咬等口腔刺激获得食物和快感。口唇是这一时期“力比多”最集中的区域,婴儿也会把手指或其它能抓到的东西塞到嘴里去吸吮。 肛门期(13岁)此时儿童的力比多集中到肛门区域,排泄时产生的轻松与快感,使儿童体验到了操纵与控制的作用。性器期(35岁) 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开始对生殖器感兴趣。出现弗洛伊德所说的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男孩对母亲较亲近,女孩跟父亲亲密,企图排斥母亲。处于无意识状态。潜伏期(612岁) 潜伏期又称“同性期”,最大特点是对性缺乏兴趣,男女界限分明,甚至互不往来。直到青春期这种现象才有所转

2、变。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与同性别父母的角色认同。2、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否认意识、情绪等内在心理过程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 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 )自我中心 不可逆性 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直觉性 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化的过程。 泛灵论 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原因: 自我投射 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 现象学因果关系 指

3、若两件事情连续发生,儿童会认为第一件事情是引起第二件事情的原因 自我中心言语 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话。 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表现形式): 重复: 感受说话的愉悦。 独白: 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的思维、动作。 集体独白: 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不相干。 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 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 4、自然成熟理论 格赛尔 个体心理发展由儿童的生理成熟所规定,有着自己的阶段性和顺序性。 成熟对心理的作用:使心理活动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4、。 学习依赖于成熟所提供的准备状态。 成熟虽然受到遗传素质及遗传程序制约,但不是完全由遗传决定的,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 儿童的成熟过程始终受到环境的影响。(二)、生理发展 生理发展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遵循首尾方向和近远方向进行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大脑不同区域相对的心理过程及表现(三)、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由粗苯向精细发展 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活动(四)、个性的发展 托马斯 容易照看型、难以照看型、缓慢发动型 容易照看型:生理节奏规律、活泼、情绪稳定 难以照看型:生理节奏混乱、情绪不稳定 缓慢发动型:不活跃、情绪消极、对刺激反应温和低调(五)、社会性发展 亲子交往、同伴交往、性

5、别角色 如何培养合而不同的能力 如何培养同情心,处理攻击性 1、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性,具有客观规律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第二章 感知觉本章内容 第一节 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2、视觉的发展 3、听觉的发展 4、嗅觉 5、味觉 6、触觉 第二节 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1、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 2、对色、形两维的感知 3、空间知觉 4、时间知觉 5、观察力的发展 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许多用测查年龄较大儿童和成人感知觉能力的方法不适于婴幼儿。 婴幼儿动作技能有限,无法回答自己是喜欢红色还是绿色。另外,也难以肯定成人确定的感

6、知觉标准同样适用于婴幼儿。 80年代以后,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利用婴幼儿的反射,对婴儿测查的技术已经有了发展。儿童心理学家 利用生理心理机能探索婴儿的感觉能力。 如,控制心率、肌肉反应、呼吸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和习惯化都被用作鉴别婴儿感知觉能力的手段。 下面介绍的是几种可供观察的行为反应。 反射行为 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 视觉偏爱1、反射行为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食物反射 防御反射 定向反射 新生儿的条件反射 足趾反射(巴宾斯基反射) 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 惊跳反射(莫罗反射) 游泳反射 行走反射 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 去习

7、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后,又出现一个新刺激,这时的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的兴趣的现象称为去习惯化。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habituation-dishabituation) 婴儿的吸吮行为可作为评估指标。首先给婴儿一个橡皮奶头供其吸吮,记下其吸吮频率的基线。 当一个新异的刺激(如声音)出现时,婴儿将产生定向反射,可能表现为吸吮行为的中断或频率降低。 2、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除注视和吸吮等外显行为外,生理反应也能提供婴儿的感知活动线索,譬如心率变化。 该研究方法能够提供三方面的信息: (1) 婴儿的知觉辨别能力; (2) 婴儿的知觉

8、偏好; (3) 婴儿的再认记忆的能力。 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 4、视觉偏爱 在婴儿研究中,最有效的行为度量是他们的注视行为。在范茨的“偏好方法(preference method )”中,实验者同时呈现两个图案,并测量婴儿注视每个图案的时间。如果婴儿对某一对象的注视时间长于对另一对象的注视,则说明婴儿对第一个对象表现出了“偏好”。 偏好方法 偏好方法 出现这一“偏好”说明:婴儿的知觉系统能够对这两个刺激做出区分,也可以判断婴儿倾向于注意什么。 研究发现,甚至新生儿也表现出了某种知觉偏好:偏好相对新颖、清晰、复杂、对称、和谐的刺激。 婴儿觉得新异、复杂或惊奇的事物,随着他们认知系统的变化而变化

9、 。 二、视觉的发展 新生儿的眼睛在出生时就能对视野内的几乎各个方面 在生理上进行不同的反应。 视觉集中:在出生时,新生儿视觉机能调节较差,两个月时才能改变焦点,四个月时才能像成人那样改变晶体的形状,以看清不同距离的客体。 光的察觉: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觉察眼前的光亮,还能区分不同明度的光,只是敏感性远远低于成人。 视敏度:是衡量视觉发展眼睛优劣的指标;是区分视觉目标的形状和微小细节的能力;也是人眼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目前研究婴儿视敏度的方法有三种:视觉偏爱法、视动眼球震颤法、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 婴儿的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迅速发展: 1个月:能用平静的眼睛运动跟踪一个慢慢移动的物体; 3个月:像

10、成人那样对物体实现聚焦; 6个月:视敏度大约为20/100。 2岁时:视敏度接近成人水平,扫视和追视能力发展也很快。 颜色视觉:Borntein认为,所有婴儿出生时就具备辨别各种颜色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内在固有的。 一般认为,新生儿从3-4个月起就能分辨彩色和非彩色,4-8个月的婴儿最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调,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三、听觉的发展 婴儿在出生前已开始有听觉。最清晰地传递到胎儿的声音是母亲的言语声。 听觉偏爱 对出生3天婴儿的研究:婴儿各自的母亲朗读孩子故事并录音,作为测验的声音材料。听觉偏爱 婴儿对说话声音敏感, 对于沉闷、愤怒、硬冷的语调与轻松、愉悦、温柔的语调,又有不同的反

11、应,人们与儿童说话时不自觉提高了嗓音,经常性出现儿化语,话语结尾也往往升调,是因为儿童喜欢这种声调的说话方式。 婴儿在听成人讲话时,能使身体运动与讲话的声音模式同步。 四、嗅觉 新生儿已能区分好几种气味,并产生各种反应:改变面部表情、不规则的深呼吸、脉搏加强、打喷嚏、头躲开、四肢和全身不安宁地动。出生一周的婴儿已能辨别母亲的气味和其他人的气味。 出生不到12小时的新生儿对草莓和香蕉的味道表示满意,对臭鱼和臭鸡蛋的味道表示拒绝,这表明区别味道的能力有可能是天生的。五、味觉 婴儿对味觉上的差异比较敏感,遇到与习惯的滋味有区别的食物立即能辨别出来,第3个月的婴儿对各种主要味觉物质的溶液能精确分化,再

12、过一段时间,多数婴儿也可以分化不同程度的甜或咸。六、触觉 婴儿出生时已经具备了超出成人想象的发达的触觉。婴儿的唇、手掌、脚掌、前额、眼皮都非常敏感。由于具备了抚触条件,良好的触摸对婴儿的情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触觉是婴儿探索这个世界的重要手段。第二节 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一、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研究表明,6岁儿童先是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然后开始看见整体部分,但不够确定。7、8岁儿童既能看到整体又能看到部分,但不能把整体和部分结合起来,出现了“逻辑上的慢动作”。8、9岁的儿童一眼就能看到部分和整体上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的统一。 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 总体上说,幼儿色、形抽象发展有三个阶段:3

13、岁前以形状抽象占优势;4岁是颜色抽象占优势;6岁后是同一抽象占优势。这一结论表明儿童的色形抽象或感知受到发展成熟的影响,有年龄特征,但并不排除个体经验影响,个体差异还是存在的。 三、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幼儿的形状知觉发展很快,一般在小班时就能辨认圆形、方形和三角形;中班时能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把两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形;大班时还能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和圆柱形,并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折成三角形。研究表明,幼儿掌握形状的次序:有易到难依次是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四岁是儿童形状知觉最敏感时期。 大小知觉: 有研究证明,儿童从2岁半到3岁判

14、别平面图形的能力急剧发展。婴儿已具有物体形状和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方位知觉: 研究表明,3岁儿童已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已能辨别前后方位,从具体方位知觉上升到方位概念需经历较长的时间,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儿童已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辨别能力尚未发展完善。朱智贤教授认为,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经过三个阶段: 5-7岁,能比较固定的辨别自己的左右方位; 7-9岁,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9-11岁,能比较灵活的、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 深度知觉:就是对远近、深浅的知觉。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发明了一种叫做视觉悬崖(Visual cliff) 的实验设备。 “视崖”实验 “视崖”实验 当婴儿到能爬行时(一般为7个月左右),表现出逃避深侧的倾向(36人中27人爬过浅滩,只有3人爬过悬崖)。 将2个月的婴儿置于视崖深侧时,他们的心率比处于浅侧时的心率为低,说明他们能够从知觉上区分这种差异。他们只是注意到悬崖,而不是害怕。 四、时间知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