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张》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5197378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泥人张》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泥人张》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泥人张》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泥人张》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人张》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泥人张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0课二、设计思想 泥人张是一篇自读课文,抓住自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会赏析精彩句子及对文化遗产的爱护。本文塑造了一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人物都刻画得形神兼备。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把握人物的形象,理解“俗世奇人”的大本领大智慧。三、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了解旧天津的一些风俗。2.品味文中生动活泼的语言,体会作者巧妙的情节安排,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3. 了解中国民间艺人的状况,为自己的民族感到自豪,热爱祖国的文化。(二) 过程

2、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抓住文章的关键。 2、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民间艺人-泥人张的高超技艺及过人的智慧,激发创作欲望。2、为自己的民族感到自豪,热爱祖国的文化。四、教学重点、难点、 1、 品味文中生动活泼的具有天津风味的语言。2、学习巧妙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五、教学准备 1、查找一些民间奇人的故事。 2、预习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3、幻灯片若干张。六、教学过程(一)、 导语设计 天津自古就是一个才子艺人汇聚的地方,凡是有点本领的人都喜欢到天津去闯一闯,因而天津的文化也格外繁荣,如:相声、曲艺等。然而,最有名的还得

3、算是天津的民间艺术。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俗世奇人,他就是冯骥才笔下的泥人张。(板书课题)冯骥才,当代优秀作家、画家、文化活动家。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珍珠鸟。他长于天津,近年来,他为保存中华民族地域文化而奔走呼号,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的泥人张也是其中的一种行动。题解(二)、听录音。 1、 出示投影,检查字词。 给几个字注音:阔绰 撂 怵 抠 戳 (蛮)横 2、指名朗读,师纠正。(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问题设计:1、本文读来充满风趣,有些单口相声的味道。相信同学们都预习过了,文章主要写了那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2、那么,下面我们带着一个问题“请以

4、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为中心”自由朗读文章。简要的复述故事的情节。(板书:海张五 泥人张) (海张五挑衅泥人张-泥人张捏泥像还击-海张五出口讥讽-泥人张贱卖海张五)(四) 巧妙的情节安排问题设计:1、 首先是面对“海张五”的侮辱,“泥人张”漠不作声,他会怎么样呢?一般人会怎样呢? 2、只见他从鞋底抠出一块泥巴,飞快的捏出“满脸狂气”的海张五,但海张五并不服,道一句“贱卖都没人要”。故事并没有结束,“泥人张”又会怎样呢?没想到第二天街市上一排排地摆着泥人“海张五”,还旁批“贱卖”,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不得不佩服“泥人张”的智慧。 提问:你对故事的情节安排有什么看法?(故事的情节安排有什么特点?

5、) 生动、吸引人,悬念迭出,一波三折,待看到结尾时,不得不使人眼前一亮,脱口称绝 (五)、分析“泥人张”奇人之“奇”,把握人物形象 1、把握了文章的情节结构后,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认为奇人“泥人张”“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技艺奇、有智慧、有个性 (1)找出文中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读一读。并分析这些句子在描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两者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泥人张技艺的高超,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文中除了描写泥人张的高超的技艺外,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他的智慧,从他与海张五的较量上,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他的沉稳,干练,镇定自若,

6、面对无端侮辱,他后发制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致胜。(个性内敛、不畏强权,敢于斗争)让人们在佩服他手艺的同时,更佩服他的智慧。) (3)文中对海张五的描写也十分精彩,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外貌、语言)从文中找出描写海张五的句子,分析一下他的形象? (爱摆臭架子,且蛮横无理,故意挑衅,粗俗,完全一个活脱脱的地痞形象。) (六)、品味文章的语言 1、本文的语言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A、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天津风味),幽默传神。 (架式挺牛、撂高的、怵、赛、砍过去等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 B、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能否改成“泥

7、人张技艺高超,众人不能相比”。(原句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仁中人,如果换成“泥人张技艺高超,众人不能相比”就过于平淡,缺乏表现力,运用强烈的夸张后,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2、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的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上全找回来了。你怎样理解这句中“不停的找乐子”中的“找”?试着将它换成“寻”字,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找”体现出无端挑衅,无赖的丑台态;“寻”字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找”字还与后面的句子中的“找”字相得益彰,还体现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 归纳:赏析句子的方法一般从:修辞的角度、具有

8、表现力的词语,具有地方色彩入手。 3、学习赏析上面句子的方法自主赏析 (1)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抓住“戳”字) (2)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 (抓住“抠”、瞅“来分析) 4、补充: A、胖女人发怒了,短短的脖子猛然伸长了,陷在肉里的小眼睛居然瞪了出来,叉着腰,跺着脚,唾沫星子乱飞。 (抓住“短短“、”瞪“、“叉”、“跺”等词语) B、何满子是奶奶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从修辞、地方色彩等角度) (七)、探究课文 1、文中的“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这句话给了我

9、们什么样的启示? (艺术、创作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感悟) 2、文中天庆馆里的伙计,对泥人张的到来无动于衷,对“海张五”则是巴结权贵,谄媚之极。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仔细揣摩这句话,讨论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观点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能行得通吗?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主张”自食其力“求生存的人生态度,钦佩、赞赏之情溢于言表。手艺人不搞歪们邪道,靠劳动吃饭行道正,站得直。 但是,在如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这个观点未必都行得通,“适者生存,不进则退”,就生存而言还是要讲究技巧性,当然要在不丧失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如今的社会,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真才实学外,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沟通。)(八)、 课堂小结 泥人张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语言。个性奇特的泥人张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读这样的作品,如夏日饮冰茶,爽口又爽心。 值得人深思的是该如何保护这些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该做点什么?从冯骥才先生充满睿智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九)、作业试试写写我们身边的人,写出他们的独特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