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蛰存作品的创作特色——心理分析小X说的“中西合璧”.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5197048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施蛰存作品的创作特色——心理分析小X说的“中西合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浅谈施蛰存作品的创作特色——心理分析小X说的“中西合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浅谈施蛰存作品的创作特色——心理分析小X说的“中西合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浅谈施蛰存作品的创作特色——心理分析小X说的“中西合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浅谈施蛰存作品的创作特色——心理分析小X说的“中西合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施蛰存作品的创作特色——心理分析小X说的“中西合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施蛰存作品的创作特色——心理分析小X说的“中西合璧”.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施蛰存作品的创作特色 心理分析小说的“中西合璧”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 浅谈施蛰存作品的创作特色 心理分析小说的“中西合璧” III浅谈施蛰存作品的创作特色 心理分析小说的“中西合璧”摘 要施蛰存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新感觉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创作风格上有着不同于其他作家的特点,其小说创作体现出较浓的“中西合璧”特色。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其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的影响”和“西方思想、小说对其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的影响”为视角,来探索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中西合璧”特色。关键词:施蛰存;传统;现代;中西合璧Discussion on The C

2、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s of Shi Zhecun-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NovelsEast meets WestAbstractShi Zhecun is a major representative of the twentys of the last century and early thirtys new sensation, he i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writers in the writing style, his novels reflect the strong Ch

3、inese and Western characteristics. The article tries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oughts on th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novel creation effect and Western ideas, stories on his psychoanalysis novels creation influence perspective, to explore his psychoanalysis novels Chinese and Western char

4、acteristics.Keywords: Shi Zhecun; tradition; modern; Chinese and Western目 录引 言11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其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的影响21.1 江南风俗民情的润泽21.2 深厚古典文学的修养21.3 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反思32 西方思想、小说对其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的影响42.1 受显尼志勒的“心理分析”小说的影响42.2 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52.3 受爱伦坡“怪诞”小说的影响62.4 受蔼理斯的“性心理学”小说的影响73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所体现出的“中西合璧”特色83.1 作品思想内容上的“中西合璧”83.2

5、 作品创作技巧上的“中西合璧”11结 论13参考文献14致 谢15引 言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大上海都市文化畸形发展,催生了以批判都市文明为主要任务的左翼作家群以及顺应广大市民趣味的通俗作家群。此外也出现了第三大作家群体,他们出没于喧嚣骚动的十里洋场,尽情享受现代都市物质和商业文明,同时又受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电影的熏陶,具有鲜明的文学先锋意识。由于他们直接受到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新感觉派”小说家。新感觉派是第二代海派,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他的登场,清楚地表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引入,已经越过了初期,进而问鼎于独立的地位。新感觉小说时期,上接20年代

6、末张资平、叶灵凤等的性爱小说的余续,下联40年代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沪港市民传奇,它是海派承上启下极重要的一个阶段。施蛰存作为新感觉派中的重要一员,一直以來,学界对其小说的研究可谓繁盛,且不乏学界中坚。早在30年代初期,楼适夷先生的施蛰存的新感觉主义读了在巴黎大戏院与之后就问世了,六七十年代,施蛰存受到迫害后,对其的研究曾经低迷过一段时问。80年代中期,便又有严家炎先生的略谈施蛰存的小说问世。尤其是90年代以来,对施蛰存的研究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状态,研究文章、研究著述层出不穷。 笔者选择施蛰存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对其作品的浓厚兴趣和自身较为特殊的阅读感受。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引领了中国二三十年

7、代现代派小说的发展,为我国现代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他是我国现代文坛上创作心理分析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以对都市的书写和对都市畸形心理的深层剖析而著名。然而,结合施蛰存的个人经历来通读他的小说作品,却不难发现,施蛰存的文化接受是多元的,同吋,他对现代文化的态度,绝不同于新感觉派中刘呐鸥、穆吋英等人的简单认同,其对城市的书写带有一种复杂的情调。施蛰存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其小说创作中总是带有一种艰难的文化选择立场,透露出文化选择上的焦虑与惆怅。笔者试图通过对施蛰存在中西文化上的接受与选择的分析,进一步探索作家在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所创作出的心理

8、分析小说的“中西合璧”特色,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探究可以使我们看到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作家创作出的作品,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解读那个时代人们的人心、人性与人情,感悟当时时代的社会形态。1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其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的影响1.1江南风俗民情的润泽施蛰存,1905出生于浙江杭州。幼年时(1909年)离开出生地,随父母去苏州,辛亥革命后(1915)又迁居松江。早年的数度迁徙生活,使得江南小镇柔美寂静的生活情味、秀丽风光、淳朴的风俗民情和诗的意味,在他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迹,同时也在他心里种下了浓重的乡土传统情结。江南地带多水,人们爱作水上游,遂传“吴王夫差曾与爱妃西施江湖宴游”之故事。人们生活

9、在青石小巷里,伫立于小桥流水桥上,闲暇时登高望月,游名人故居,逛各种庙会等,风俗民情是一个地方社会活动的缩影和历史的折射,带有极强的个性,正因如此,民俗文化也就以其最具个性化、最具平民性的特色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施蛰存的气质与性格。1.2 深厚古典文学的修养施蛰存是读古书长大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受益者。从传记材料来看,他生长在世代儒士之家,从小父亲就教他吟读唐诗。他曾回忆说,父亲闲暇时常带他看苏州的明胜,“随大人游灵岩,遂知西施故事。游寒山寺,大人教以壁间石刻张继诗,是为读唐诗之始。” 施蛰存:沙上的足迹浮生杂咏,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90-219页。随着年岁的增长,父

10、亲为施蛰存举行了开蒙仪式,仪式的隆重严肃,使施蛰存一直记忆犹新。对施蛰存来说,“行开蒙之礼”意味着等待他的,将是一个包含着无限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的世界。他父亲一面送他去私塾开蒙,一面又在家中教他古文。在他的记忆里,父亲节假日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学校,工作之余,常常读书不倦,父亲勤学苦读的情境给施蛰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继承了父亲的禀性,便经常独自一人默默地读他喜欢的书。如论语、楚辞、水浒等书,他看过不知多少遍。等到他稍大一点的时候,父亲的十二个藏书箱是他最愿意搜索和留恋的地方。读完父亲的十二箱书,他开始买书看,从章回小说到词曲书无所不包,并且学着填词。施蛰存的中学国文老师是一位词章家,受其影响,他

11、读了许多宋词,便开始大胆地写了一首七律,被人称赞“神似江西”。后来又用父亲的纳氏文法与同学交换来了温飞卿集、李义山集、杜甫集、李长吉集这几本唐诗集,他在研读这几本诗集时爱不释手,特别是对李长吉集。这四部集子中,温庭筠和李商隐的作品以描写曼妙爱情和娇弱的女性心态著称,风格温婉、柔媚,他们对女性心态的关注无疑对施蛰存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在读施蛰存的作品时,不难发现,他的小说创作总是喜爱选择女性,作为其描写的对象,尤其是擅长刻画女性的心理,不论是对上元灯里长年寡居的周夫人的性心理描写,还是对善女人行品中的女体群绘,女性的形象一直贯彻在他小说创作的始末。施蛰存说:“读书七八十年,除了甲

12、骨文还未读通之外,从商周金文至先秦诸子,我都能读通了。”“然而,论语、史记、诗经、楚辞之类,我也何止看过七八遍” 施蛰存:北山散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13页。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诗词的修养对施蛰存的影响很大。江南水乡的生活背景和氛围促成了施蛰存内倾型的气质性格,而这种气质性格又使得他广泛地接受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感伤情调,这种种因素导致了施蛰存对传统文化的接受是深厚且较为坚固的,他的作品中带有着中国古代文人不自觉的感伤特质和抒情特质。1.3 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精神,对新感觉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施蛰存也不能避免的受到了影响。反礼教、反禁欲的封

13、建思想是五四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生活在封建时期,人们以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为行事准则,它支配着、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道德的约束,使人们谈性色变。尤其是对女性的约束,到了一种违背人的自然本性的地步,这也酿造了许多的千古悲剧。一座座贞洁牌坊,一部部列女史传,背后无一不透露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残酷与绝望。施蛰存同其他人一样,沐浴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的西风美雨,接受了西方的文化观念并追随其后,蔑视传统的礼教,勇敢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当时的青年人勇于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是积极宣扬并实践新的性道德观和贞节观的主要力量。这些历史与现状,影响了施蛰存随后的小说创作。如作品春阳,对蝉阿姨别样心理的描写,雾里对素

14、贞心理的描写。2 西方思想、小说对其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的影响施蛰存作为中国新感觉派的重要一员,深受其影响,而中国新感觉派的形成与发展,又受到了日本新感觉派的直接影响。日本新感觉派接受欧洲现代派文学的影响,与传统的写实主义相对立,其理论主张的核心是强调主观感觉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而反对单纯的平面的描写外部现实,主张从主观感觉出发,把主观感觉融注于创作客体,创作主观感觉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艺术世界。施蛰存在受到日本新感觉主义影响的同时,又去其对消极颓废情绪的渲染,使得作品不自觉的带有日本新感觉主义的特征,但又没有日本新感觉主义的极端的悲剧性,可以说是“受其影响,又摆脱影响”。如梅雨之夕,通过对正常的知

15、觉,超验的感觉,变性变态的幻觉、错觉沟通两种感觉的联觉应用,创造了两个同时存在、既交叉又融合的世界:现实世界与感觉世界。读着它,你既会被都市雨街真实的世界所吸引,又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朦胧恍惚的感觉世界里。日本新感觉派充当着中介的角色,起着传播的作用,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支流,是西方各种现代派艺术的综合体。2.1 受显尼志勒的“心理分析”小说的影响施蛰存中学时期开始接受外国文学,读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从看中译本进而看原文, 之后开始从事翻译,早期主要是翻译欧洲各小国文学作品。他最欣赏的、翻译的最多的是奥地利的心理分析小说家亚瑟显尼志勒的小说,主要有妇心三部曲(蓓尔达迦兰夫人、毗亚特丽思和爱尔赛小姐)、中尉哥斯脱尔、薄命的戴丽莎。显尼志勒的作品,大都以性爱为主题,来表现维也纳都市的生活场景。他常以人的生与死、女性的善良与男性的卑劣等对立关系去展现生活中的多重矛盾。他的人生哲学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对人类命运持一种怀疑论,所以其作品都是诉说一个个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