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5196912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赠汪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赠汪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赠汪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赠汪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赠汪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赠汪伦》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2课时:1教时二、教学课题:古诗两首 赠汪伦三、教材分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内容明白如话,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一般可以理解诗意,而将诗的意境深刻体会,则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针对课文特点,我对课文作了如下设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欲”、“踏歌”的意思及诗句的意思。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李白和汪伦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诗的语言美和情境美。教具准备:PPT四、教学方法

2、:课文语言通俗易懂,寓情于景,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深入体会李白与汪伦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吟诗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喜欢)那老师可是找到知音哪!老师呀也特别喜欢古诗,还经常吟诵,要是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还会将它背下来。不信,老师背一首给你们听一听。2.师吟诵望庐山瀑布(1)简介作者: 过渡:老师背得怎么样?那掌声鼓励鼓励呀!谢谢!感谢之余,老师还想问问,刚才老师背的那首诗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生答,师板书:李白过渡: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在黑板上恭恭敬敬地写了“李白”

3、两个字,因为,李白可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他呀,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他的诗浓烈奔放,在我国文学史上流传普遍,影响深远,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过渡:老师对李白充满了敬仰之情,也很喜欢他的诗,你们喜欢吗?以前学过他的诗吗?谁能背一两首给老师听听?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首,好吗?(2)揭示课题: 过渡:那就是25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赠汪伦。 师板书:赠汪伦,齐读课题。(3)引导释题: “赠”是什么意思?“赠汪伦”就是送给谁呀?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赠送礼物作为纪念?生答,随机出示:这首诗是李白在今安徽省泾县桃花潭边与好友汪伦分别时作的一首送

4、别诗。师板书:送别过渡:这首送别诗写的是谁送谁?谁别谁呢?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出示自读要求,生自由朗读课文。自读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思考:这首送别诗是谁送谁,谁别谁的呢?检查自读效果:(1)认读生字“潭”,引导理解字义。(2)指名朗读课文。2.指导按节奏读,读出诗的韵味,讨论回答:这首诗写的是谁送谁,谁别谁呢?师在板书上用箭头表示。三、精读课文、理解诗意过渡:这首送别诗写的是汪伦送李白,李白别汪伦的,老师如果让你们就此打住,你们觉得自己读懂了吗?那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引导生提问:(1)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2)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3)这首诗是什

5、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师随机在板书上画“?”1.精读课文,要求:逐字逐句阅读、理解、思考上述问题。2.讨论 (1)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引入理解前两行。生读前两行,画出疑问,同桌讨论,解决不了的,等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提出疑问:将欲行 踏歌声(师在课件上作标示)引导讨论,“踏歌声”配以动作、歌声演示理解。同学们,上音乐课的时候,老师会让我们怎样唱歌呢?(师边说边双手打节拍)我们会用脚打节拍吗?现在我们一起试试看,好,别停下来,让我们一起合着节拍唱一首熟悉的歌祝你生日快乐。指名说说“踏歌声”的意思。练说前两行诗意,指名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体会表达了什么

6、样的感情?(依依惜别)指导朗读。3.讨论(2)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李白乘舟欲行,汪伦踏歌相送,这李白原本想到吗?那这对李白来说有点出乎意料,此刻李白的心情一定会很激动,那他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呢?出示: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品读,以问促读,理解夸张的写法,感悟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谊很深。练说诗句意思。有感情朗读。4.将全诗意思连起来说一说。5.示范明像:(1)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理解了诗意,此时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桃花潭水碧波荡漾,岸边桃花盛开,李白和汪伦在岸边依依惜别,你们看到这样一幅画了吗?能想象出来吗?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幅画,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画面)这里的景色

7、美吗?在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李白原本已乘舟欲行,这时听到老朋友踏歌相送,他会怎么做?他们会说些什么呢?(3)请同学上台表演。汪:李白兄,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会?李:汪伦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管走到哪儿,我都不会忘记你对我的情谊,今天,就此作别。汪:李白兄,请多保重!(4)同学们,此情此景,你心中有何感受?你想说什么?(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情谊太深了)板书:情深四、指导朗读1.结合板书,激情点拨:同学们,这首诗表达了汪伦和李白之间深厚的情谊,李白乘舟欲行,汪伦踏歌相送,李白激动不已,赠诗作别,可以说是送也情深,别也情深,(相机将板书中的“?”改为“!”)这首诗可以说是字字含情,行

8、行有意,我们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2.练习感情朗读。(1)自由读 (2)分组赛读 (3)男女生赛读 (4)齐读3练习背诵(1)自由背 (2)看图背 (3)指名背 (4)齐背五、拓展延伸积累“送别诗”。六、指导写字:1.出示:“潭”,同桌讨论书写时应注意什么?2.师范写。3.描红临写。4.组织反馈。七、课堂小结小结学法,激发下节课学习兴趣。八、布置作业1.背默赠汪伦,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2.收集几首“送别诗”。赠汪伦李白送!别!情深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送别诗,教学中,我针对课文特点,以“送别”为切入口,紧扣“谁送谁,谁别谁?怎样相送?怎样作别?”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再通过示范明像,说一说、演一演,去深刻体会李白与汪伦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教师的激情点拨,更是把这种感情推向了高潮,在此基础上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积累几首送别诗,既拓展了知识面,又升华了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个人信息:省份: 江苏省 学校:淮安市王营镇中心小学 姓名:徐贻琴职称:小学高级教师通信地址:江苏省淮安市王营镇中心小学邮编:2233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