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19475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目前, 高职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专业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因此,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队伍, 是高职院校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2006 年教育部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中明确指出,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 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 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 安排专业

2、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积累实际工作经历,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1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2020 ) 也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 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 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2 。为全面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加快“双师”队伍建设步伐,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我院从2007 年开始,先后制定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 、 加强校企合作指导意见、教师去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管理办法 和双师素质教师认定管理办法 等, 按照“进课堂能教学,

3、下企业能做事”的建设目标,有计划、 有针对性地选派专业教师去企业或生产一线参加实践活动,学习和掌握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近 5 年的努力, 收到了良好效果。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我们必须正确面对, 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 确保专业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践的顺利进行和效果。一、专业教师去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的重要性1 .拓宽视野,提升综合能力,反哺教学。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来到学校任教的,从课堂走向课堂,对企业缺乏足够的认知, 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能力薄弱。 通过参加生产实践, 能够使他们亲身感受企业的文化氛

4、围, 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发和管理等环节;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增强教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教师更加清楚“教什么、怎么教”,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利于“双师素质、 双师结构”队伍的建设, 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 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2 . 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参加实践,无形中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通过实践教师学校可以及时了解行业企业的相关信息和真正需求, 把企业的需求作为深化校企合作的切入点, 与企

5、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一方面主动为企业承担员工的继续教育、 岗位新技术培训等工作,与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校本教材开发、校 外实训基地建设, 并根据实际需要开展人员互聘, 在合作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和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提升企业的员工素质和行业影响力,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实践教师和企业之间的广泛接触与交流, 可以全面了解本专业发展情景、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对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要求, 有助于学校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使毕业生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二、专业教师去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1. 教师内在动力不足。 基于传统的教育

6、思想, 教师往往把自己定位在讲台上,认为只要把课讲好,就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至于去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是体力劳动,与教师的身份不符3 。由于认识的偏差,造成教师从主观上不愿意去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也不愿意到生产车间进行实践操作。即使参加了也是迫于无奈,很容易造成教师实践态度不端正、 目的不明确, 把去企业参加实践当作例行公事来完成。2. 激励机制不健全。 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经认识到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和“双师”素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和制度, 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等情况。在教师的考核评价与职称晋升中,仍然将学历、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论文数量等作

7、为基本指标,而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实践教学能力, 则没有明确要求和评判标准 4 。 加之人事分配制度不够完善, 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在权衡利弊时,往往更加看重晋升、待遇和家庭,而不愿意去企业参加实践。3. 缺乏有效理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标准。 专业教师去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教师自己联系实践企业,二是学院选派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践。 但不论哪一种途径, 都是以提供实践岗位为主,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标准。 一方面学院不能对实践教师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只能凭实践报告和企业鉴定进行简单衡量, 导致部分实践教师脱离实践岗位; 另一方面由于政

8、府没有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义务, 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甚至把接受教师参加实践当作一种负担, 不能对教师的实践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实践工作失去了真实性,很难达到预期目的。4. 实践时间无保障。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 专业教师紧缺已成为各高职院校不争的事实。专业教师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安排去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很难两全,而且在两者的抉择过程中, 往往是后者让步, 使专业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践流于形式。通常以参观、培训、校内实践和检查学生顶岗实习等活动来代替,或利用假期安排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践,实践形式简单,时间得不到有效保障,实践效果不佳。另外,即使安排专业教师专门去企业参加生产实践,

9、 其实践时间通常也只有半年左右, 而企业的生产或施工周期往往要更长一些。 这样一来, 教师参加生产实践的内容就会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很难做到善始善终, 造成一些关键技术学不到,核心岗位去不了,无法掌握完整的管理、操作流程和技术技能。 5. 缺乏专项经费。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存在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问题更为突出,很难单独列出用于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专项经费。一方面学校无法对企业支付一定的管理等费用,因此在企业来看, 接受教师实践不仅带不来经济效益, 反而对企业的生产是一种干扰; 既要对教师实践期间的人生安全承担风险, 又要派专人对教师进行指导,是一种单向的付出,责权利没有

10、形成统一。另一方面, 由于实践教师无法承担教学任务, 大多只能按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来对待, 无形中降低了实践教师的各项津贴, 加之实践期间发生的部分费用需要教师自己承担, 由此造成了主客体积极性都不高的被动局面。三、改进专业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践工作的对策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高职院校自身特点, 结合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 通过对企业和实践教师的跟踪调查, 就如何完善专业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践, 提出一些具体对策和方法, 以提高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的整体效果。1. 建立完善的制度与激励机制, 增强主体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国家应从立法的角度, 明确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让其明白有接受职业院校教

11、师和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义务, 并通过减免或优惠税收等政策, 使企业真正得到实惠, 从而使企业主动或愿意参与职业教育。教育、人事等职能部门,应制定区别本科院校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专业教师职称评审标准, 将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与实践教学能力等作为必备的考核指标, 使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把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与自身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参加企业实践作为自觉行动 5 。高职院校应积极完善有关专业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践的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不断强化对实践教师的管理和考核, 确保实践过程的真实性和实践效果; 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确保实践教师的利益不受损害,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去企业实践的积极性。2

12、. 构建完善的考核体系, 提升实践效果。 建立相对完善的考核体系, 对于约束实践教师的行为、 提升实践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考核体系,应包括过程考核、终结考核和技能考核三部分。过程考核主要对教师的实践态度、出勤、日记、案例、总结报告及企业鉴定等进行量化评价:申请及表格填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翔实,审批程序是否正确、完整;实践计划制定是否合理,目的是否明确,任务是否清晰,是否具有较强的实施性;是否遵守企业考勤制度,按时出勤,是否按预定计划参加实践;实践日记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翔实;收集整理的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 是否有助于教学资源库建设。终结考核主要考察书面总结、论文

13、、企业鉴定和报告会内容: 书面总结内容丰富, 与实习日志相对应, 体会或收获明确,并能围绕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等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对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能结合实践内容, 撰写并发表专业论文;企业鉴定真实有效,并依据企业鉴定成绩进行评价;报告会内容准备充分,效果良好,得到同行认可和好评。技能考核主要由教师归属院系, 根据实践内容和预期要达到目的, 确定考核方式, 制定考核标准, 并对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分别进行考核评价。3.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 对高职院校而言, 选派专业教师去企业参加生产实践, 关键是要有一个合适的实践企业和岗位。因此,高职院

14、校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大胆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做到校企深度融合。并根据专业、课程和岗位,有针对性地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 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师的专业实践和学生的顶岗实习创造良好的平台, 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和企业员工的培训, 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员工素质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实现校企共赢。当企业感受到校企合作的价值和意义之后,才能真正愿意合作,才能确保教师实践活动的良性循环。4. 加大经费投入。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 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而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又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6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意义, 要克服困难, 坚定不移地筹集专项经费, 大力支持专业教师参加生产实践, 并对去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院系以及在实践中 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全方位调动专业教师参加生产 实践的积极性,把去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转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做好专业教师去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工作,对于提升教师的实 践教学能力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各高职 院校都应该结合本校实际, 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模式, 及时解决 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保证实践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