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作业t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5193949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次作业t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三次作业t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三次作业t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三次作业t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三次作业t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次作业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次作业t(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第六讲-第九讲作业题一、选择题1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作家是( B )A. 司马迁 B.韩愈 C. 柳宗元 D.欧阳修2.进学解中出现的一组成语是( D )A.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贪多务得 退避三舍 B.细大不捐 焚膏继晷 刮垢磨光 自相矛盾 C头童齿豁 贪多务得 行成于思 各自为政D.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含英咀华 动辄得咎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B第一段是国子先生教诲学生的第一句话,激励学生应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这也是韩愈认为的主观修养的重要方面。C第二段

2、写学生针对国子先生的教诲提出质问,从三个方面进行有力的反驳。文章从肯定到否定,显出波澜起伏之美。D第三段写国子先生针对学生驳诘的辨析,其中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4韩愈进学解中,假托弟子之言评“国子先生”,涉及到的业绩有( ABCE ) A.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B.口不绝吟,手不停披;C. 障百川,回狂澜; D.利泽施于人,名胜昭于时。E.沉浸浓郁,含英咀华,5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 C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C.“变”与“不变”是相对的 D.“登仙”、“长终”是不可能的6下列运用

3、了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C )A.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B.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D.侣鱼虾而友糜鹿。7从文体方面讲,前赤壁赋是( D )A.骚赋 B.古赋 C.骈赋 D.文赋8.前赤壁赋“主客对话”中,“客”的主要情感倾向是( C )A功名难就 B乐观旷达 C人生无常 D适意自然9.前赤壁赋中,作者借以抒情说理的主要景物是( B )A江水、明月、扁舟 B江水、明月、清风C明月、清风、洞箫 D江水、清风、白露10.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 B )A时间的推移 B感情的变化 C事理的逻辑 D想象的展开11苏轼前赤壁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

4、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朗者乎”句中“于”字的意思是( D )A从 B.由 C.比 D.被12.下列成语,见于前赤壁赋的有( ABE ) A.冯虚御风 B.正襟危坐 C.望洋兴叹 D.分崩离析 E.杯盘狼藉13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BDE )A象征 B比喻 C排比 D通感 E夸张14.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是( B )A.苏轼 B.柳永 C.贺铸 D.李清照15.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写景的特点是 ( B )A.移情于景 B.白描铺叙 C.虚实交错 D.因情造景16柳永八声甘州抒写

5、的主要情感内容是( D )A仕途失意 B国破家亡之恨 C吊古伤今 D羁旅行役之苦17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句子是 ( B ) A.是处红衰翠减 B.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C.不忍登高临远 D.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18大量创作了慢词,善用铺叙手法,对词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的词人是( C )A.欧阳修 B.晏殊 C.柳永 D.苏轼19下列被苏轼评为“唐人佳处,不过如此”的词句是( C )A.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C.柳永八声甘州“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D.李清照醉花阴“莫

6、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0.八声甘州的“八声”意思是( B )A.唱八遍 B.押八处韵 C.用“八”押韵 D.八个领格字21.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怀念的对象是( A )A其弟苏辙 B.其妻王茀 C.其弟子秦观 D.其父苏洵22.宋代开豪放词风的词人是( D )A.陆游 B.辛弃疾 C.欧阳修 D.苏轼2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作者出世思想与入世思想矛盾的语句是( B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24.苏轼水调歌头中,最能体现“兼怀子由”的词句是 ( D )A.

7、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C.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25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贯穿全词的线索是( A )A月 B酒 C风 D舞2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是指( D )A美女 B幸福 C长寿 D月亮27苏轼水调歌头抒发的思想情感有( ACD )A对人生的热爱 B对时局国事的关心 C对弟弟的思念 D对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表示安慰和祝愿 E对历史兴衰、沧海桑田的感叹28. 武陵春抒写的思想情绪是( B ).A.伤春惜时 B.故国之思 C.伤离怀远 D.惜春怀人29.下列词作中,包含物是人非之感的有( BD )A.水调歌头(明月几

8、时有) B.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望海潮(东南形胜) D.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30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下一句是( B )A日晚倦梳头。 B。欲语泪先流。 C。也拟泛轻舟。 D。载不动,许多愁。31下列作品中,通过描绘人物举止情态来抒情的有( BD ) A苏轼水调歌头 B李清照武陵春C杜牧江南春 D辛弃疾水龙吟32两宋词人中,流传作品最多的一位是( D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33.下列以用典见长的作品是( A )A.辛弃疾水龙吟 B.李清照武陵春 C.柳永八声甘州 D.白居易长恨歌34.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之后的一句是( D )A.落日楼头

9、,断鸿声里 B.尽西风、季鹰归未C.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献愁供恨,玉簪螺髻3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一句中的“刘郎”指( C )A.刘晨 B.刘邦 C.刘备 D.刘禹锡36.下列诗词以“悲秋”为抒情背景的有( ABE )A.杜甫登高 B.柳永八声甘州 C.李清照武陵春 D.苏轼念奴娇 E.辛弃疾水龙吟37.中国古代诗词常常借写天气抒情,或用天气比喻象征,下列诗词写到“雨”或者“风雨”的有( AC )A.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B.白居易长恨歌C.柳永八声甘州 D.李煜虞美人 E.李清照武陵春38.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0、”的所采用的对仗形式是( B )A.流水对 B.鼎足对 C.扇面对 D.隔句对39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紧接“枯藤老树昏鸦”的句子是( A )A.小桥流水人家 B.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西下 D.断肠人在天涯40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景的基本手法是(D)A大小相形 B动静相衬 C浓淡相间 D景物并置41与“古道西风瘦马”构成反衬关系的景象是 ( C ) A.枯藤老树昏鸦 B.夕阳西下 C.小桥流水人家 D.断肠人在天涯 42悲秋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名篇甚多,下列被美誉为“秋思之祖”的作品是( A )A.天净沙秋思 B.秋兴八首 C.秋声赋 D.长信秋词 43. 宗臣在明代作家派别中属于(

11、 D ) A“前七子”B.唐宋派 C.公安派D.“后七子”44宗臣报刘一丈书的写作缘起是 ( D )A.有感于普遍存在的官场腐败 B.有感于刘一丈与父亲的亲情C.有感于自己“常不见悦于长吏” D.有感于刘一丈信中的“上下相孚”45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描绘干谒者、权者、门者等人的言行举止时,运用的笔法是( A )A略带夸张的漫画笔法 B客观求真的写实笔法C剑拔弩张的抨击笔法 D意在言外的暗示笔法46.下列属晚辈写给长辈的书信是( D )A.谏逐客书 B.答司马谏议书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报刘一丈书47.报刘一丈书所写的权要者的性格特征是 ( A ) A.贪婪虚伪 B.奴颜婢膝 C.狐假虎威

12、D.趋炎附势48在下列各句中,“见”字可译为“被”的有( CD )A.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B.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 49.报刘一丈书讽刺的人物有( CDA )A.干谒者 B.刘一丈 C.门者 D.权要者 E.师爷50.论毅力引用孔子、孟子的话来论证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这种论据是( C )A历史材料 B概括事实 C名人名言 D科学规律51.论毅力一文中排比了五种人的五种结果,其目的在于( D )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 B.阐明有无毅力的重要意义C.显示毅力大小结果的差异 D.突出只有毅力至强方能事业成功52梁启超论毅力“成败之数,视此而己”一句中“数”的意思是( C )A数目 B次数 C规律 D根据53梁启超在论毅力一文中,以操舟作比,将“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放在一起加以描述,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B )A.递进 B.层递 C.类比 D.对比54.为了阐明“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道理,梁启超引用孔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