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利用教材资源.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5189303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高效利用教材资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高效利用教材资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高效利用教材资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高效利用教材资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高效利用教材资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高效利用教材资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高效利用教材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全国都掀起了课改之风。而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则成了这次改革大潮的弄潮儿,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迎风而上。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如何能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是摆在教师面前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我就结合这次培训的内容和自己两年来课改,谈谈自己对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中的教材资源的浅显认识,希望各位老师予以包容、批评指正。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从含义上来讲,“教学资源”是指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或社会实践教学所需的专业知识载体、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资料、教学组织者、

2、学习者、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场所和条件等内容。“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组织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所需的资料、辅助性学习资料、教师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要素。 在众多的课堂教学资源中,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首先要改的就是教材。长期以来,我们把教材看成是汇集了人类知识精华的著作,在教学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是教学的出发点、内容和依据,提倡课堂教学应“以本为本”、教师备课首要应“吃透教材”,学生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要和教材“保持一致”,其实这种传统教材观与新课改精神不相符。领悟新教材观、读透新教材教参,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和关键。新课程倡导教师

3、“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我们学校已经使用人民版的新教材两年了,从开始的排斥、反感,到现在的欣赏,我们经历了很长的历程和艰辛的探索。对于教材的使用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做法,比如上新课之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要求他们研读教材,全面的去理解教材。但这些似乎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不能去深究教材,而我们在上新课

4、时也只是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上的相关知识,对教材的利用率不高,不能充分利用教材,教材的精华不能很好的展示给学生,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我们不能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深加工,不能融入自己的和学生的思想。如何提高教材的利用率,使学生去深挖教材,一直是我思索的一个问题。而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观点,对创造性运用教材的理念有更深认识,是前一段时间参加的赤峰市教师基本功大赛。在这次大赛中,我有幸听了田国华老师所设计的一课罗斯福新政,整节课,田老师一直在用教材,没有脱离教材,但又不是照本宣科的用。她一直在引导学生去阅读,同时要求学生去思考,针对课本的某一部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在同学们相互解决问题的时侯,她

5、又会把同学的问题加入老师的想法,提升这一问题的高度。整节课井然有序,学生思考,阅读课本;教师引导,提升。再加上教师过硬的基本功,优美的课堂语言,给我的感觉就是赏心悦目。这节课告诉我不依赖教材,并不是要抛弃教材,毕竟教材作为课程最重要最直接的载体,它也同时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最基本的工具。离开了教材,学生就难以掌握历史基本知识与思想方法,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也就无从谈起。虽然一节课,我不能学到田老师的深、神,但我可以模仿,先做到形似。长此以往,应该也可以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如何高效的利用教材,整合教材。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可以充分

6、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模块的思索,对一些问题可以畅所欲言,没有特定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这样就减轻了学生的心里压力,任思维尽可能的去扩展、延伸,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其实对于教材的使用方法也是如此,它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多些尝试,多些积累,当我们最终能将手中的教材用得实、用得巧,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能时,我们便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这个时候,我们也必定在实践新课标理念、探索高效教学的路子上迈出了一大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