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扶梯对土建技术要求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5184311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扶梯对土建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扶梯对土建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扶梯对土建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扶梯对土建技术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扶梯对土建技术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扶梯对土建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扶梯对土建技术要求(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扶梯对土建技术要求自动扶梯、电梯、楼梯升降机初步设计一、自动扶梯11设计应全面符合GB16899-97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 全规范的要求,及该规范中对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的全部规定。12自动扶梯的基本参数为:运行速度0. 65m/s,倾斜角度30,理论输送 能力:11700人/小时,设计取用最大运量9600人/小时。1.3自动扶梯外形尺寸、安装吊钩位置、受力负荷等主要结构参数见参考图 FT-01、 FT-02、 FT-03、 FT-04。1.4车站设计单位在验算紧急情况下乘客在规定的时间内疏散能力时,优先 按全部扶梯停止作为固定楼梯计算。若疏散能力不足,则按以下原则计算:对 于地

2、下车站,站内上行的自动扶梯可继续向上运转,出入口扶梯停止作为固定 楼梯。对于高架车站站内下行的自动扶梯可继续向下运转,出入口扶梯停止作 为固定楼梯。1.5站台与站厅之间宜设上、下行扶梯,当站台至站厅提升高度H12m时设 2台上行、1台下行扶梯。当出入口提升高度HW5.5m时,设1台上行扶梯;当 5.5m VHW12m时,宜设上、下行扶梯各1台;当H1加设2台上行、1台下行 扶梯。“宜设”是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设,如条件不允许,请以工联单形式 反馈原因)1.6为确保自动扶梯的安全并达到正常设计寿命,设有自动扶梯的出入口尽 量有盖。1.7自动扶梯穿过楼板处,沿洞口设置高度不小于1200mm的通透

3、栏杆或透 明栏板。洞口边缘或柱子边缘与自动扶梯扶手带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小于500mm 时设三角警示牌,以保证乘客安全。1.8自动扶梯的踏步面到顶部的建筑物吊顶面的垂直净空高度必须大于 2300mm。1.9扶梯下部机坑内不得积水。优先考虑自流排水,无自流排水条件时,自 动扶梯机坑外设集水井,机坑和集水井分开,中间用排水管相连,集水井警戒 水位标高应低于机坑底面标高 100mm 以上。1.10自动扶梯桁架下是三角形空间的,则应设计成封闭式房间,其布置详 见参考图FT-01、FT-05、FT-06。如站内扶梯桁架下为斜坡,为节省空间,可参 考FT-02要求布置。对地下车站,出入口扶梯在桁架底部留有清扫

4、维修通道, 通道踏面至自动扶梯底部垂直净高不小于1. 7m,通道设有供检査人员出入的检 查孔,检查孔可选在与扶梯并列布置的步行梯中部平台。检查孔至扶梯桁架底 清扫维修通道之间设联络通道,其布置详见参考图FT-03、FT-04、FT-07若自 动扶梯下部空间受限制,清扫维护通道可设在两并列扶梯之间;或通道配置在 靠墙步行楼梯一侧,通道宽度不小于500mm,通道踏步至扶梯扶手带处水平外包 板净空高度不小于17m,且自动扶梯倾斜部分桁架至地坑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 小于700mm。详见参考图FT-08、09。1.11自动扶梯所在位置必须避开变形缝,如确实无法避免,需提前与扶梯 专业和总体总包部沟通,并向

5、扶梯专业提供变形缝的位置、水平和沉降变形量 的范围。1.12由于自动扶梯水平板上面不允许加装护栏,因此严禁自动扶梯水平段 与楼梯倾斜段或自动扶梯水平段与自动扶梯倾斜段交叉布置,以防止乘客从自 动扶梯水平段跌落楼梯或另一扶梯。由此,自动扶梯与楼梯并列布置时,楼梯 上端部行人扶手应与自动扶梯扶手带相接,即上端部第一个楼梯梯级边与扶梯 上工作点距离必须小于2. 65m。1.13自动扶梯开孔尺寸,考虑包容设计,宽度不超过1800mm。1.14参考图中要求的扶梯开孔宽度并不包括装修层厚度的尺寸,车站装修 层厚度由车站建筑装修专业统一考虑,由设计工点设计时预留。1.15自动扶梯的提升高度应为扶梯上端部与装

6、修后的地面相连处的绝对标 高与扶梯下端部与装修后的地面相连处的绝对标高之差。由于车站地面有一定 坡度,用层高作为自动扶梯的提升高度是错误的,宜用下列计算公式计算:1)扶梯与地面坡度为顺坡时,H= 0. 5X(L平上+L平下)Xsina+H层/ sin (30a)2)扶梯与地面坡度为逆坡时,H = 0.5XH层-(L平上+L平下)Xsina / sin (30+a)其中H扶梯提升高度,aatetg (2/1000); 2/1000为车站内地面的坡度,L平上+L平下:当提升高度W13m时,等于7500;当提升高度13m时,等 于7985,H层一车站层高。1.16当提升高度大于55m时,必须设中间支

7、撑。施工单位应在建筑图和结 构剖视图中标注中间支撑面的绝对标高,支撑尺寸,以便施工准确放线。在平 面图纸中必须标注各中间支撑的距离及定位尺寸。中间支撑面的标高计算公式 参考如下:Z中 1=/下端绝对标高+ C(L2-3500)Xtg30 -1850/1000Z 中 2=/下端绝对标高+ (L3-3500)Xtg30 -1850/1000/ 中 3=/下端绝对标高+ (L4-3500)Xtg30 -1850/1000L2扶梯下端孔洞边至第一个中间支撑的距离。L3扶梯下端孔洞边至第二个中间支撑的距离。L4扶梯下端孔洞边至第三个中间支撑的距离。1.17扶梯底坑要平整,当扶梯提升高度W13m时,底坑净

8、深度要求站内扶 梯不小于1500mm;出入口扶梯不小于1600mm;当扶梯提升高度13m时,底坑 净深度要求站内扶梯不小于1600mm ;出入口扶梯不小于1700mm。相关专业的管 线严禁进入上述范围内底坑,若必须进入,则在保证扶梯的上述安装尺寸前提 下加深底坑深度。1.18扶梯上下端部,若存在横向客流,在条件许可的车站,扶梯上下端部 处宜加设长度不小于15m (高度同扶梯扶手带高度)的不锈钢扶栏。119当车站顶板设有横向梁且梁与梁之间净距小于加时,在按参考图要求 布置吊钩出现吊钩位于梁与梁之间的凹处时,则应将吊钩移至最近处梁底。1.20参考图中吊钩的受力为单个吊钩的受力,若吊钩设计计算尺寸小

9、于 32时取32,吊钩外露长度120mm为结构面至吊钩内径尺寸。1.21从满足工期要求出发,设计中要考虑自动扶梯从出入口进入的条件, 对设备运输通道要求如下:1) 要保证吊车和设备运输车能进入吊装点的通道,吊装点地面为实地。2) 扶梯运输需通过的地方,要考虑扶梯桁架最重为12吨的负载要求。3)每站至少保证一个出入口满足吊装要求。遇到拐弯时,要满足图一 图 三尺寸要求。4)当桁架只需水平移动时,通道的高度必须2.5m;当通道有等级落差时, 桁架需要提升,此时运输通道的净空高度必须M 3. 5m。扶梯最大件(上梯头部 分)平立面尺寸见图四。1.22从满足工期要求出发,设计中要考虑自动扶梯从出入口进

10、入的条件, 对设备运输通道要求如下:1)要保证吊车和设备运输车能进入吊装点的通道,吊装点地面为实地。2)扶梯运输需通过的地方,要考虑扶梯桁架最重为12吨的负载要求。3)每站至少保证一个出入口满足吊装要求。遇到拐弯时,要满足图一 图 三尺寸要求。4)当桁架只需水平移动时,通道的高度必须25m;当通道有等级落差时, 桁架需要提升,此时运输通道的净空高度必须M 3. 5m。扶梯最大件(上梯头部 分)平立面尺寸见图四。扶梯梯头平面图扶梯梯头立面图1孑;涉邦飞CI旳P9.却590 5)高架车站站房若顶部为轻质屋面,无法设置扶梯吊钩时,扶梯上端需采 用龙门架作吊点,其扶梯井道上端周围地面荷载大于150kN

11、,同时上机坑周边留 有设置龙门架的位置。6)高架车站主体站房若设于道路上方,为满足扶梯吊装需要,设计时,需满足以下两种吊装方案中的一种:(1)直接用大型吊车由主体站房侧面向里吊运。该方案主体站房外墙柱间 距需能满足吊入 8.5m 长的最大扶梯桁架,同时侧墙和顶棚需扶梯吊装完后方可 施工。(2)从某一地面站房的底层向顶层吊运,通过天桥至主体站房。该方案应 考虑站厅层、天桥等扶梯运输需通过的地方,满足扶梯桁架最重为12吨的负载 要求。二、电梯2.1电梯设计应满足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相关要求。2.2无机房电梯的基本参数为:额定载重量1000kg(13人),提升速度1m/s,

12、 轿箱门尺寸1000mmX2100mm。轿箱门为单开双扇中分式。2.3出入口至站厅,优先考虑设置电梯作为无障碍通道,在出入口不具备设 置电梯的车站,可考虑设置楼梯升降机。2.4电梯分为透明型(四面或三面透明)和普通型(仅电梯轿门和层门透明) 两种型式,与此相对应的电梯井道也分为透明井道和普通土建结构井道两种型 式。布置在站台中部且四周无其他建筑与电梯井道相连,通常宜采用透明型电 梯;布置在站台一端周围有其他建筑与电梯井道相连,则可采用仅电梯轿门和 层门透明的普通型电梯。透明井道中透明安全玻璃由电梯供货厂家负责供货安 装,不透明面由土建专业完成,普通土建结构井道由土建专业完成。两种类型 电梯主要

13、结构图(包括井道尺寸、开孔要求、地坑承载力、安装吊钩位置及负 荷等详见参考图DT-01、DT-02。2.5地面至站厅间的电梯设置在非付费区,站厅至站台间的电梯设置在付费 区。电梯主要供老弱病残乘客使用,也可兼作提升车站备品备件用。因此除地 面、站台、站厅层设有厅门和通道外,在有单独设备层的车站,设备层也必须 留有厅门和通道。2.6 电梯厅门避免面向轨道布置,且每层电梯厅门开门方向应一致。若实在 无法避免厅门面向轨道,则应避免厅门正对屏蔽门的滑动门。厅门至前方障碍 物距离不得小于2.1m。2.7 由于无机房电梯的控制系统和电机设备均放置在井道上端,故井道内受 热温度不能超过45C。要求井道顶部能避免阳光直射,高架车站工点在布置电 梯位置时,必须考虑井道上部有遮挡,能避免阳光直射。2. 8电梯地坑内不得积水,地坑按不渗水设计施工,或能自流排水,地坑内 不设机械排水装置。2. 9电梯井道内严禁通过与电梯无关的电缆、水电管道等管线。2.10电梯地坑尽量避免设置在人们能到达的空间下面,如实在无法避免, 则对地坑下部空间进行封闭,并且还需按相关规范进行处理。2.11当相邻两层间距离大于11m时,其间应设置井道安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