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秋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5179238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秋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1秋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1秋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1秋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1秋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秋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秋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学号: 浠水县兰溪中学2011年秋季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 文 试 题命题人:李有学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 语言积累及运用(19分)、默写填空。(分)(1)望岳一诗中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耸的句子是: , 。(2)桃花源记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3)石壕吏中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语句:(4) ,铁马冰河入梦来。(5)晴川历历汉阳树, 。(6) ,我言秋日胜春朝。、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和睦(m)俨然(yn)鸿儒(r)决眦(z)B、馨香(xn)案牍(d)清涟(lin)壬戌(rn)C、篆章(ju

2、n)老妪(y)亵渎(xi)逾越(y)D、淤泥(y)垂髫(tio)幽咽(y)戍守(sh)、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出和加点词意思相同的词。(2分)(1)其两膝相比者 ( ) A连说带比 B比肩继踵 C、朋比为奸 D比干劲(2)复前行,欲穷其林 ( ) A理屈词穷B穷山恶水C穷奢极侈D穷追猛打、选出作品、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时代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陋室铭刘禹锡唐代 B、核舟记魏学伊明代C、石壕吏杜甫唐代 D、爱莲说周敦颐清代、仿写句子。(2分)例句:

3、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 ,因为它 , 。、某班举行辩论会,正方观点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方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围绕其中的某一方观点写一段辩词。(3分)我代表()方观点,我方认为 二、浅层阅读。(一)春望 杜甫(4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的背景是“_”,“城春草木深”的“城”即指当时的_城。(2分)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_(二)三峡(节选)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

4、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虽乘奔御风(奔:奔跑,飞奔)C不以疾也(疾:快)D属引凄异(属:动词,连接)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BA自三峡七百里中或王命急宣自非亭午夜分或以钱币乞之CD不以疾也故渔者歌曰能以径寸之木 故外户而不闭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

5、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更直接写出了山的高耸陡峭。C“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水势浩大,险恶;而“或王命急宣”等句侧重于写水流速度快,从而印证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D“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三峡深秋的凄婉幽美,渲染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 (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译文: (三) (14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6、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濯清涟而不妖( ) (2)陶后鲜有闻( ) (3)无案牍之劳形( ) (4)谈笑有鸿儒( )、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2分)A何:

7、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文中写“菊”和“牡丹”是为了 、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古往今来,莲成为不少文人墨客讴歌和赞美的对象,请你写出两组赞美莲的古诗。 ; 。三、深层次阅

8、读。(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721题。(13分)甲文 大道之行也 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乙文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

9、1)选贤与能( ) (2)不独子其子( )(3) 是以善为国者 ( ) (4) 民富则安乡重家( )翻译下列句子。(3分) (1)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译文:_ (2)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译文:_甲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分)答:_ _读了甲文,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3分)答:_ _在乙文短短百十字的文字中,直接体现了管仲“_”这一远见卓识。(五)分人生有许多事要学;人生有许多事要做。人生有许多难做的事,而最难的事就是做人,在这世上首先教你做人的人,便是老师。人生有许多东西令你珍重。而当你双鬓堆雪,归于宁静,你才会知道,这珍重之中的珍重,乃是真诚。在这世上,惟有老师,惟有老师呵,教你真诚。老师的职业,容不得虚假;老师的职业,排斥奸佞。诲人之心长在,哗众之意皆无。一切伪善、恶丑、买空卖空、损人肥己的言行,与老师的道德相悖,为老师的称号所不容。也许,你的一生, 过许多坎坷, 过无数道台阶,终于, 辉煌, 了顶峰。请你面对清风明月,扪心自省,你可记得,每一道沟坎,每一步阶梯,有几位老师搀扶你前行,用肩膀托你到高处去领受人生的风景。在每一个成功者的道路上,谁也数不清有多少老师的身躯,做了铺路的石子,让你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