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发展还是超越- .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5175729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史观:发展还是超越-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唯物史观:发展还是超越-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唯物史观:发展还是超越-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唯物史观:发展还是超越-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唯物史观:发展还是超越-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物史观:发展还是超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史观:发展还是超越- .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唯物史观:发展还是超越?作者:蒋大椿 编者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所在,列宁把它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由此,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性和随意性,被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无疑,随着时代的前进,唯物史观也要丰富和发展。发展首先要在坚持它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不能重新回到被马克思所消除除了的以往历史理论的主要要缺点上去。倒退不是“创创新”。唯物史观又只能在在将其基本原则运用到社会会历史实践中去、运用它们们来分析和解决人类所面对对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的的过程中才能丰富和发展,而不能对它采取教条主义义的态度。当前,世界正在在发生急剧的变化。正确

2、地地理解、阐释和发展唯物史史观,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科学地分析现时代的本质质和特征,揭示当今社会深深刻的矛盾冲突及其根源,把握其发展规律和变化趋趋势,认清我们的历史地位位和责任,已成为哲学研究究的一个重大课题。这里发发表王锐生同志的文章,希希望推动这方面的研究和探探索。蒋大椿先生的论文文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2001年,以下简称“蒋文”)从关心马克克思主义史学未来命运的角角度出发,评论了马克思主主义历史观的现状,提出出超越唯物史观,另创新的的历史观的任务。这样一篇篇文章不能不引起马克思主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关注。蒋文在概述新时期史学学思潮的现状时说:“就史史学思潮而言,唯物史观

3、的的影响在下降,多种思潮潮竞争,史学思潮的多元化化正在逐步形成。这应当是是我国史学发展并促成它继继续发展的征象。”新时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遇到到了新的情况,面对着新的的问题,这是人们熟知的的,不只是发生在史学领域域。究其原因,除了客观环环境的改变,当代唯物史观观研究不能说一点缺陷也也没有。哲学也应当在自我我批判中发展。但是,我怀怀疑,唯物史观真的到了了“应当超越,必须超越而而且可以超越的”地步了吗吗?抛弃唯物史观,代之以以蒋文的“唯物辩证的以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史观”就一定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史观的出路吗?本文作者者并非以史学为专业,所以以对于蒋文中关于史学思潮潮的评述不拟置喙。但对蒋蒋文有关唯物史

4、观评价部部分有若干困惑,拟求教于于蒋先生。一、代替唯物物史观的历史观“新”在哪哪里?蒋文宣称,“马克克思的历史视域及其历史洞洞察力,在我们时代是无法法超越的,但唯物史观却却是应当超越,必须超越而而且可以超越的。”对前一一句话,我同意;对后一句句话,我有异议。在蒋蒋文中,唯物史观与传统唯唯物史观两个提法并用,具具有同一含义。众所周知,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观观历来被称为唯物史观(有有时也称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一词来自恩格格斯在反杜林论的序言言中所说的:“马克思和我我,可以说是把自觉的辩证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学中拯救出来并用于唯物主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惟惟一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

5、第349页)目前,世界界上有人批评唯物史观,但但他们是把唯物史观当作马马克思的历史观来批评的。他们不会在否定唯物史史观之后,再宣布确立一个个与唯物史观不同的马克思思主义历史观。因为他们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观除了唯物史观外,不可能能是别的东西。马克思主主义者队伍中也有人批评唯唯物史观中的这个或那个论论点,并主张用某些新的内内容来丰富、补充或发展展它。但丰富和发展了的这这个历史观仍然是唯物史观观当然,可以称之为为当代的唯物史观。总之之,蒋文把用来否定唯物史史观的那个历史观叫作“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这对我来说是很难理解解的。蒋文宣布:用来代代替唯物史观的那个历史观观是具有如下特征的:(11)唯

6、物辩证的;(2)以实践为基础的;(3)系统的。那么,让我们来来看一看,在原来被人们公公认的唯物史观诸特征中中,是否有蒋文所列举的这这些新东西。首先,在哲哲学史上,唯物主义是因唯唯物史观的出现而第一次在在社会历史领域获得了“唯物辩证”的特征的。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是是机械的、直观的唯物主义义。旧唯物主义恰恰因为不不懂得辩证法而在社会历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因因而完全没有“唯物辩证”可言。只有在自然领域,它才坚持了世界的物质质性。但旧唯物主义离开自自然辩证法依然很远。唯物物史观的出现首先是因为为这种新唯物主义是辩证的的,所以它才能够把社会历历史领域中的唯心主义驱逐逐出去,实现了对社会生生活的唯物主

7、义解释。正如如恩格斯所说的,由于把“自觉的辩证法”“用于于历史观”的结果,就就有了唯物史观,即第一次次有了对社会生活作出唯物物辩证的解释的哲学。其次,只有真正的唯物史观观才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说用来代替唯物史观观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新特点是“以实践为基基础”,这等于说,原来来的唯物史观是排斥实践的的。这样的“唯物史观”当当然是冒牌的。唯物史观之之所以能够在社会历史领领域做到对事物作唯物辩证证的分析,就是因为马克思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社社会历史的研究。哲学家吴吴江认为:马克思不是先把把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颠倒倒成为唯物辩证法,然后后才把它运用于解释社会生生活。恰恰相反,“辩证法法真正变成唯物

8、主义的辩辩证法,是在唯物地阐发历历史发展的原因和历史本身身的辩证法之后,是在主体体和客体的关系上确立科科学的实践观之后”。“单单纯的逻辑改造不能把黑格格尔的辩证法倒过来”。(吴江,第19页)可见见,这里的关键是有无实践践观。旧唯物主义者依靠感感性直观去观察人,所看看到的只能是生物学的人、受本能支配的人。用这样样的抽象人和他的抽象人性性解释社会生活,当然只只能陷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上学的泥淖。社会是人的社社会,而实践就是人的存存在方式。社会生活本来就就是社会人的物质实践活动动所创造的。而人的社会本本性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中才能形成、并不断获得新新的素质。这就是人创造环环境与环境创造人的辩证证法。所以

9、马克思说,一切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践的。离开实践的观点就不不可能对社会生活做唯物物的和辩证的解释。以实践践为基础的历史观只能是唯唯物史观。再次,唯物史史观并不排斥所谓系统论思思想。唯物史观历来就把社社会看作“社会有机体”,就是说,把社会看作一一个系统。当马克思应用唯唯物史观去剖析资本主义生生产方式时,系统的思想想是十分明显的。甚至系统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也承承认,在资本论里可以找到系统论的思想萌芽芽。既然如此,把“马克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建建立在否定或超越唯物史观观的基础上,实在是很费费解的。二、到底是谁的的缺陷?同唯物史观研究究中的缺陷作斗争是对的,在这一点上,我与蒋文有有共识。问题在

10、于,这些些缺陷绝大部分是唯物史观观自身固有的,还是被人为为地附加到唯物史观上去的的,是唯物史观的被扭曲曲?换言之,缺陷的“账”应当算到谁的身上?这是是我的另一个困惑。如果果归罪于唯物史观,那就要要像蒋文所主张的那样否定定它,并用所谓“新的马克克思主义历史观”去取代代它。如果不能归罪于它,那就是另一种做法恢恢复真正唯物史观的本来来面目。或者说,回到马克克思,并加以发展。在人人类思想史上,一种影响深深远的学说在后人传承过程程中,除了学说本身获得新新发展外,也会在特定情情况下被人为地附加上背离离学说本质的某些消极东西西。这种情况在马克思在在世时就已经出现过。19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的的“马克思派”

11、自命为马克克思主义者,但存在教条条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对对此马克思说:“我只知道道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斯选集第4卷,第3988页)在马克思离开人世后后,类似情况再次在前苏苏联的30年代出现。蒋文文列举的所谓“传统唯物史史观”的缺陷,绝大部分都都是来自前苏联占主流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前前苏联也有一些有真知灼见见的哲学家,但不为官方所所重视)。该类文本是这这样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先于于它出现的辩证唯物主义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运用。这种辩证唯物主义义以物质本体论贯彻始终。所以作为它所推广、运运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就就不可避免地与马克思的唯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

12、有了了距离。差异集中反映在如如何对待实践观上。我们知知道,在哲学中引入实践观观是马克思使以往哲学得得到革命变革的关键所在。然而在苏式哲学读本(唯唯物史观部分)中,实践践的观点长期得不到充分体体现。实践的观点只是被安安排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识论中,作为认识的来源源与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标准。历史是人们创造的,是人们的实践创造的。然而在“历史唯物论”中中,实践观却基本上消失了了。其结果是:与实践相联联系的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人、历史主体与客体的辩证证关系、人在历史活动中的的主体性的发挥等等问题都都从哲学读本中消失。难难怪历史学家对这种“传统统唯物史观”感到失望了。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原因,中国的马克思

13、主义哲哲学最初是来自前苏联的。加上长期革命与战争环境境以及建国后多年的哲学学对政治的紧密依附关系,哲学工作者的独立思考空空间极其狭小。这就使得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义义被附加到唯物史观中去的的消极的因素长期得不到清清理。如果马克思在九泉泉之下得知这种情况,他会会像当年那样愤然说:“我我只知道我不是马克思思主义者!”这就是导导致人们把背离唯物史观本本质的缺陷归罪于真正唯物物史观的主要原因。不过过,在20多年前,情况已已经起了变化。从20世纪纪70年代末开始的新时期期思想解放使马克思主义义哲学研究的学术环境有所所宽松。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视蒋文所说的“传统唯物史史观”的内容,展开了一一场清理与马克思的

14、唯物史史观本质相背离的消极成分分的论争。从实践是检验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争论开开始,经历80、90年代代的无数次有关各种唯物史史观问题的激烈辨论,在在一定意义上都可以看作是是清理附加于马克思的唯物物史观的种种缺陷的努力力。比如说:历史唯物论论是先于它出现的辩证唯物物论在社会历史领域推广和和运用的直接产物吗?实践践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一般般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是如何在社会历史领域转转变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会意识关系问题的?对唯唯物史观来说,实践是它的的本体吗?实践本体论、实实践唯物主义的提法是不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接接受的提法?当马克思说

15、:“对实践的唯物主义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世界革命化”时,他是否肯肯定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命题,并把它看作是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承承认实践,就不能不承认历历史主体与客体、人的主主体性发挥等主客体关系问问题。而主体性问题则是马马克思主义哲学界80990年代争论最激烈的问问题。人的问题在唯物史观观中同样是新时期的热门问问题:人性、人道主义、异化、人权等,还有热衷衷于企业文化的企业家们也也深感兴趣的“以人为本或或中心”的问题。与五种种社会经济形态模式争论相相关联的历史决定论与选择择的关系问题也是新时期期的热点。新时期不但重新新提起人生哲学、思考人的的价值,而且把价值论移植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究领域,提出历史观与价值值观的统一、一致的问题。此外,人们在改革开放放的启示下,重新发掘出马马克思的历史观中长期被埋埋没的许多珍贵思想,如共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都不不能是地域性的,而必须是是“世界历史性的存在”。这难道不是今天人们不断谈论的全球化、全球意意识的先声吗?而且,在新新时期思想解放的鼓舞下,人们还大力拓宽唯物史史观的研究视域,把对生活活方式、社会哲学、文化哲哲学、生存哲学等新问题的的研究都纳入唯物史观研研究课题之内。以上这些些长达20余年的讨论不但但使“传统唯物史观”的缺缺陷得到清理,同时也使它它得到发展。过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