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思路.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17504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政局##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民政局##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民政局##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民政局##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民政局##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政局##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政局##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思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政局XX年工作总结和XX年工作思路 一、2015年民政工作主要情况 2015年,我市民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以“五市六城”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紧扣主题出亮点,服务大局抓重点,改革创新攻难点,实现了民政事业率先发展,为构建文明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三社联动,有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今年,我们紧抓XX省人民政府与民政部共建“*民政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一契机,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工人才队伍培育,“三社联动”创新社会基层治理体制已初步形成。 1。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1)巩固“三多”清理成果,减

2、轻基层负担。今年,我市强化监督机制,进一步筑起村(社区)级事务“防火墙”。一是推行村(社区)事务准入制,把好村(社区)事务准入关。今年3月和9月,我们启动了2次村(社区)事务准入申报工作,累计收到5项申请,报市社会建设和综合治理委员会审批,获批3项,严把准入关口。二是梳理村(社区)组织依法依规履行和协助党委政府工作事项。共梳理出依法依规履行事务40项、协助党委政府工作事务43项,该事务清单已报市委法治办,目前正处于发文阶段.三是建立村(社区)事务监督机制,对违反村(社区)工作事项审核准入制度的行为,镇(街道)、村(社区)应及时向市纪委、市考绩办和市社工办反映或举报,由市纪委、市考绩办、市社工办

3、受理并及时制止。 (2)推动城乡社区建设。一是打造城乡社区示范点。今年7月,我市积极开展城乡社区示范点创建工作。*、*、*、*、*共5个社区结合各自优势特点申请了该项目。截至目前,这5个示范点已初步形成,并计划于2016年进一步完善。二是开展城乡社区对口见学活动。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城乡社区建设,切实解决城乡社区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今年我市开展了城乡社区对口见学活动。到今年11月底,对口见学活动覆盖全市30以上的城乡社区。 (3)全面完成“两约”修订工作。我市于5月底全面启动“两约”修订工作,并于9月份完成该项工作。各村(社区)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六城联创、平安建设、民主参

4、与等重点工作的相关要求写入“两约”,推动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要决策落实到基层。 2.推进社会组织培育 (1)积极推进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建立社会组织公益广场,为进一步扶持公益组织的发展,于3月底建成了*公益广场,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米,共有31家公益机构和9个公益项目入驻。目前,*公益广场为*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社会组织培育基地。截止11月底,公益广场开展各类讲座、培训80余场,服务社区居民6000余人次,成为我市“三社联动又一有力抓手.二是完善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运作机制。今年,通过公开征集、项目优化、项目评审等程序,共资助24个公益项目42万元。坚持发挥社会组织发展基金种子资金的

5、引导作用,吸引、整合社会资金,2015年基金会接受社会捐赠实现对社会组织的资助达70多万元。 (2)积极完善社会组织监管机制。严格年检把关,重点加强社会组织财务监管和未及时换届社会团体的监管。2015年应检726家,已检726家,年检率达到100%。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进一步提升评估工作整体的专业性、公正性,2015年共有20家社会组织获得3a级以上评估等级,获得等级评估等社会组织增长20%。利用社会团体换届等契机,指导社会组织设立监事会等,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3)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市政府出台*市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暂行办法、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

6、施意见两个制度文件和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目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年度指导目录、*市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第一批)等三个目录,构建了以总体方案为蓝本,职能转移办法为规范,“职能转移、购买服务、承接组织”三大指导目录为配套,相关具体运行机制为辅助的政策制度体系,明确了108项政府转移职能和59家具备承接资质的社会组织,有效推动了承接政府职能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3。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培育 今年,全市新增各级社会工作者192人,其中国家中级社会工作师8人、助理社会工作师3人,*中级社会工作者57人、助理社会工作师175人、社会工作员35人。我们在壮大队伍的同

7、时,还注重社工实务能力的提升。8月份,我们委托浙江大学举办了“*市三社领军人才实务研修班”,选派约50名优秀社工赴浙大玉泉校区开展封闭式研修学习. (二)堵疏结合,大力推进绿色殡葬改革 今年,*市以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为主抓手,围绕“禁新改旧”、“堵疏结合”、丧葬陋习整治,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殡葬改革。 1。“禁新改旧”,创新白化治理模式 一是大力加强“禁新”工作.召开全市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会,重点对私坟“禁新”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并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民政局建立了私坟“禁新”工作“片长制”,严防*白化回潮。同时在去年*镇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白化治理监察系统平台,大大提升*

8、白化治理的监察效率和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共拆除各类私坟1228座并实施生态化改造。 二是加强“禁新”源头治理,全面做好骨灰流向跟踪管理工作。总结翁垟街道骨灰跟踪管理的先进经验,并向全市各镇街进行推广。在此基础上,多次对各镇街该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完善全市私坟普查管理系统,针对漏登私坟开展补登工作,要求全市各街道依托该系统,对每例办丧的骨灰流向进行跟踪管理,确保骨灰流向跟踪管理率100。 三是大力推进“两路两侧”“四边三化”*白化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对甬台温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铁、104国道两侧视线内的私坟实施生态化改造,保持高压态势,确保消除视觉污染,尽全力保护绿水*.今年以来,全市生态

9、化改造各类私坟645座. 3。坚持疏堵结合,加快推进殡葬设施建设 一是大力推广建设公益性公墓。建立健全生态公墓审批制度,生态公墓建设项目进市行政服务中心,形成由市审批管理办公室牵头,民政、住建、国土、林业、环保等部门参加的并联审批机制.截至11月底,全市共审批生态公墓140座,其中经营性公墓2处、公益性生态公墓138处;已基本建成投入使用95座,覆盖行政村829个,覆盖率达91。 二是大力加强对全市各类公墓的管理。从5月中旬开始,对全市范围内所有的经营性公墓、公益性骨灰墓地、公益性遗体墓地和村级非法联建墓地,全部进行普查登记,历时4个月,共普查登记各类公墓467座,全面顺利完成公墓普查登记工作

10、,普查登记率达到100%。同时,针对公益性墓地开展年检工作。从6月中旬开始,历时4个月,共登记公益性骨灰墓地84座,合格率达到95. 三是加快骨灰堂建设.近年来,我市在大力推广和建设公益性生态公墓的同时,结合实际在*、*两个镇开展公益性骨灰堂建设试点,目前正在审批中。5月中旬,市民政局副局长*带领*、*、*等镇的分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赴*学习考察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工作,形成关于*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工作的考察报告供市政府研究参考。 四是实施困难群众墓葬免费政策。自2013年政策出台以来,今年继续针对农村五保户、三无人员、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实施困难群众墓葬免费政策。截止10月底,今

11、年已为9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免费提供公墓。 (三)养老为先,扎实推进民生保障工作 养老服务项目是*市政府2014年十大为民办事实项目之一.今年,我市坚持以养老服务工作为重点,在政府加强“兜底”保障的基础上,着手建立适度普惠的民生福利体系。 1.着力推进养老服务工作 (1)全面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一是大力发展机构养老。今年,共新增养老床位1650张,其中市社会福利中心新增养老床位150张,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到5848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060张。二是推进居家养老。今年新建了照料中心158家,其中设有助餐点的有97家.根据陈一新书记讲话精神,我市在*镇开展居家养老全覆盖试点工作,目前已建成33家居家

12、养老服务中心,并全部投入运营,可为*镇6300余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三是切实推进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养老服务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农村五保对象440人,已集中供养443人,集中供养率100,城镇“三无”人员5人,已集中供养5人,集中供养率100。市财政补助五保供养经费366.32万元. (2)出台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工作。下拨资金418。68万元,对3874人开展养老补贴服务,通过购买服务帮助失能、高龄、独居等老人解决看护照料、卫生保健、生活护理、精神关爱等方面的困难,有效助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 (3)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培训机构进行养

13、老护理人员培训。今年培训养老护理员420人,家庭护理员6000人,全面提高养老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2.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 (1)加强对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着力提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审核、审批和资金发放的程序,积极进行动态调整,共调整和取消低保对象703户1259人,新增289户467人,将农村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65元调整为503元,城镇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620元调整为670元。截至目前,共发放低保金3541万元。 (2)扎实做好大病医疗救助.出台新修订的*市医疗救助办法,及时增加了重特大病种和救助额度,提高了救助标准。并与市一医、二医等4家医院签订

14、了城乡医疗一站式救助服务协议,开展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有效缩短救助流程,提高救助时效.截至目前,共为2242人次城乡困难家庭人员提供医疗救助.下拨医疗救助1628余万元. (3)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指导各镇、街创建国家级和省级避灾示范社区建设,今年已创建国家级一个。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申报工作.我市*镇四都社区和清江镇南塘社区参加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截止目前,全市共有避灾安置场所390个,其中避灾中心17个,避灾点373个。 (4)加强孤儿及困境儿童救助管理。一是加快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根据20153号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精神,我市启动市福利中心建设工作。该中心集儿童福利、养老等功

15、能于一体,总建筑面积5700多平方米,床位数450张,总投资3750万元,预计在2016年底投入使用。目前已完成房产交接工作。二是加强孤儿及困境儿童救助资金管理.完善孤儿及困境儿童救助的申请、审核、审批和资金发放的程序,积极进行动态调整,截止目前,我市共为29名在册孤儿发放孤儿生活补助费34。6万元;为62名在册困境儿童共发放基本生活费补助62.6万元。 (4)完善社会救助机制。一是继续将临时救助款直接下拨给各镇(街道)以直接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临时生活困难。今年共计下拨资金446万元;二是加强爱心驿站创建工作.在各镇、街创建爱心驿站,委并委托社会组织和社区人员在第一时间帮助老百姓解决急救难问题。三是搭建临时救助新渠道。积极探索以镇(街道)开展临时救助为主,社工介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社工的主动性和专业性,在为困难群众开展临时救助的同时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健康保健、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慰藉等服务。 (5)加强救助管理工作。据统计,今年共计救助、求助人员563人次,劝助、引导500余人次,精神病330人次、未成年32人次、60周岁以上12人次,危重病人1人次。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活动,发放棉被17条、棉大衣15件,保暖睡衣10套、保暖内衣13套、棉鞋12双等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