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5170950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有长期资料时序分配法正常年径流量的计算有短期资料径流的年内分配无资料历时曲线法基本概念设计洪水计算径流的年际变化重现期有实测资料缺乏实测资料正常年径流量的计算在一个年度内,通过河川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的年径流量。河川径流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有一个以年为周期循环的特性,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年为单位分析每年的径流总量以及径流的年际与年内分配情况,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用于预估未来各种情况下的变化情势。河川径流量是以降水为主的多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表现为任一河流的任一断面上逐年的天然年径流量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年份水量一般,有的年份水量偏多,有的年份则水量偏少。年径流量的

2、多年平均值称为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径流量QQi /nQi 各年的年径流量之和n年数。在气候和下垫面基本稳定的条件下,随着观测年数的不断增加,多年平均年径流量Q 趋向于一个稳定数值,这个稳定数值称为正常年径流量。显然,正常年径流量是反映河流在天然情况下所蕴藏的水资源,是河川径流的重要特征值。在气候及下垫面条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过去长期的实测年径流量,计算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来代替正常年径流量。但是正常年径流量的稳定性不能理解为不变性,因为流域内没有固定不变的因素。就气候和下垫面条件来说,也是随着地质年代的进展而变化,只不过这种变化非常缓慢,可以不用考虑, 但是大规模的人类活动,特别是对下垫

3、面条件的改变将使正常年径流量发生显著变化。根据观测资料的长短或有无,正常年径流量的推算方法有三种:有长期实测资料,有短期实测资料和无实测资料。有长期实测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算有长期实测资料的含意是:实测系列足够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它计算的多年平均值基本上趋于稳定。 由于各个流域的特性不同,其平均值趋于稳定所需的时间也是不会相同。对于那些年径流的变差系数Cv 变化较大的河流,所需观测系列要长一些,反之则短些。所谓代表性一般是指在观测系列中应包含有特大丰水年,特小枯水年及大致相同的丰水年群和枯水年群。当满足以上条件时,可用算术平均法直接计算出正常年径流量。Q=Qi/nn为观测年数Qi - 为

4、,某年的年径流量此法的 关键是分析资料的代表性,即在实测资料的系列中必须包含河川径流变化的各种特征值, 同时还要同临近有更长观测资料的流域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确定实测资料的代表性。根据我国河流的特点和资料条件,一般具有二三十年以上可作为有长期资料处理。有短期实测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算短期实测资料是指一般仅有几年或十几年的实测资料,且资料的代表性较差。此时,如果利用算数平均法直接计算将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因此, 计算前必须把资料系列延长, 提高其代表性。延长资料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相关分析,即通过建立年径流量与其密切相关的要素(称为参证变量) 之间的相关关系, 然后利用有较长观测系列的参证变量来

5、展延研究变量年径流量的系列。参证变量的选择展延观测资料系列的首要任务是选择恰当的参证变量 ,参证变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精度的高低。一般参证变量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参证变量与研究变量在成因上是有联系的。当需要借助其他流域资料时,参证流域与研究流域也需具备同一成因的共同基础)。( 2)参证变量的系列要比研究变量的系列长。( 3)参证变量与研究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同步系列,以便建立相关关系。当有好几个参证变量可选时,可以选择与研究变量关系最好的作为首选参证变量,也可以同时选择好几个参证变量,建立研究变量与所选参证变量间的多元相关关系。总之,以研究成果精度的高低作为评判参证变量选择好坏的标准。目前,

6、水文上常用的参证变量是年径流量资料和年降水量资料。利用年径流资料展延插补资料系列在研究流域附近有长期实测年径流量资料,或研究站的上、下游有长期实测年径流量资料的水文站。 经分析,证明其径流形成条件相似后,可用两者的相关方程延长插补短期资料。当资料很少,不足以建立年相关时,也可先建立月相关,展延插补月径流量,然后计算年径流量。例 41今有某河流拟在乙站处修建水库,乙站流域面积F 1200km2,具有 1956 1959年、1964 1966 年共 7 年实测年径料, 需展延插补该站系列,以提供水库水文设计依据。乙2站上游的甲站, 流域面积 F=820km,有 1952 1971 年共 20 年较

7、长系列, 经分析甲站可作为参证站。甲、乙两站各年实测年平均流量如表3( 单位: m s)195219531954195519561957l95819591960甲站150乙站年份196219631964196519661967196819691970甲站乙 站首先用两站同期实测资料(1956 1959 年、 1964 1966 年 ) 点绘相关图 .可见, 两站相关点据密集, 可通过相关点群中心定一条单一曲线, 乙站缺测资料年份即可用此相关线插补和外延, 最后可得 20 年资料。计算 20 年的算术平均值即为乙站正常年径流量;成果见表3乙站年平均流量插补延长( 单位: ms)年份1952195

8、3195419551956195795819591960年平均流量年份196219631964 965 9661967196819691970年平均流量利用年降水资料展延插补资料系列一般降水资料容易取得,资料系列也较径流资料为长,当不能用径流资料延长时,可用流域内或流域外降水资料进行展延插补。但必须分析降水与径流的关系地好坏。一般在湿润地区降水充沛, 径流系数大, 径流量与降水量间的相关关系较密切,而在干旱地区或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 大部分降水消耗于蒸发,年径流量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系不够密切,此时,可适当增加参证变量,如降雨强度等。 当资料很少时, 也可通过建立月降水量与月径流量间的相关关系

9、,然后推算年径流量。2年、1959 1969 年实测年径流量资料,而甲、乙两站同时具有较长期的降水资料( 表 4 3) 。需插补甲站缺测年份流量资料。由于乙站无实测径流资料,甲站缺测年份只能采用本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插补。甲站以上流域平均降水量, 可用甲乙两站年降水量算术平均值求得。甲站以上年径流深h 用下式计算,h=QT/F/1000(mm)表 4 3 甲乙两站年平均流量及年降水量表( 流量单位: m3 s,雨量单位: mm)站名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甲站年均流量年降水量乙站 年降水量站名1962 1963 1964 1965

10、1966 1967 1968 1969 1970甲站年均流量年降水量乙站 年降水量以甲站各年径流深与流域平均雨深点绘关系( 图 4 4) ,由图可见,关系尚密切,可以定线使用。 根据年降雨径流相关图,就可以由甲站以上平均雨量资料插补甲站缺测年份之年径流然后计算正常年径流量。成果见表。年 份1956195719581970备注年平均流量多年平均流量 =例 4-3 某流域甲、乙、丙三站有较长期降雨资料, 甲站流域面积 F=5800km2, 仅有 1967 一 1970 年四年短期径流资料, 需延长甲站径流系列。 甲站实测各月平均流量及三站相应年份各月降雨量如表 4 5、表 4 6。甲站实测流量资料

11、较短, 流域内其他站又无实测流量资料,故用流域内三个雨量站资料,点绘出流域月平均降雨深与甲站平均径流深相关图,由图可见, 相关点群较为散乱。 但仔细分析各月相关点的分布尚有一定的规律,11 月至次年1 月为该河的枯水季节;由于此期间蒸发量较大,且农业用水较多,相关线偏右。2 月至 5 月,相关点在两相关线之中,为此,根据点群的分布规律,可定出三组相关线。表 4、5甲站测实流量 ( 单位: m3s)123456789101112年1967109 165 325211 1021061968179 215 147 238 112 1041071969141 160 136 1051331970142

12、 2199017438214甲乙丙各站降雨量( mm)年份123456789101112年均1967甲乙丙1968甲乙丙1969甲乙丙1970甲乙丙延长甲站缺测年份径流资料时,可用流域内三个雨量站资料,求出各月流域平均雨深,再在相关图上相应曲线插补各月径流资料。其他步骤同上例。上述三个例子的相关分析都属图解相关法,即利用研究变量和参证变量的同步资料,点绘经验相关点据,然后根据点群的分布情况和趋势,通过点群中心,目估定出一条平均线。这种方法简便、灵活,可以在目估定线时,充分考虑个别点据的偏离,合理定线。由误差理论可知, 每于个点据出现在不位同置的机率是不同的,考虑到这种情况,对个别偏离很大的点据,不能与其他集中的点据一律看待,相关线应根据大多数点据定出。无实测资料时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由于我国的水文站网还不是很完善,只在一些较大的河流上有水文观测站,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的小流域,根本没有径流量的观测资料,甚至连降雨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