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冬马克思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516874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11冬马克思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0-11冬马克思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0-11冬马克思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0-11冬马克思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0-11冬马克思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11冬马克思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11冬马克思复习资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答题范围: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要意义。答:(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3、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答: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表现在:(1)从概念看,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2、(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3)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4、简述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答:(1)在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也就是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上,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就是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主张世界是被可以认识的.不可知论,就是否认

3、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可知论,并对不可知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指出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因为实践的成功能够证明我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时事物,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5、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答: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由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它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它有概念、判断、推理三

4、种形式,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有质的区别的两个阶段,它们又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上的唯物论。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6、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在认识如何产生和发展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着原则的区别:第一,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的观点,看不到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把认识看成是

5、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揭示了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积极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并且是一次完成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吧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揭示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由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因而是焦急被动的反映论;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和辩证法的观点,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7、简述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

6、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认识一旦形成,便具有知道人们实践的功能。其中,正确的认识和理论可以知道实践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实践获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和理论会引导实践成才去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实践失败。(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认识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循环,都使认识达到更高级的程度。8、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答: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

7、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9、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与意义是什么?答:(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一句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种所起的作用不同。(2)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所以叫做可变资本。(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注意剥削的实质。第二,为考察资本注意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10、简述利润四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利

8、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和机制是:(1)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不同,必然引起竞争。(2)等量资本投资于资本有机构成或周转速度不同的各生产部门,利润率会有差别,这必然引起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为了争取更有利的投资场所和更高的利润率的竞争。(3)为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展开一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竞争,通过资本转移使各部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价格涨落,引起利润率升降,使各部门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4)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1、简述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对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影响。资本主义各国存在着经济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9、这种发展不平衡使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资本主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另一方面,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则因此可以继续存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整机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12、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及其实质。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并

10、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3、为什么说金融寡头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实际控制者?答: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实现对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统治,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金融寡头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的。此外,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并通过掌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左右国家社会政治生活。论述题范围: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建设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何现实意义?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卫衣便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仅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在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旧的思想观念和旧的习惯的束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深入实际,在实践中汲取营养,敢想敢干,大胆创新,不断

12、探索和改造各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公有制形式以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2、试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其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对实践活动其阻碍作用,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

13、识到实践,这一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而实践与认识的每一循环,都进到了比较高一级的程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来自实践,反过来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又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党在总结正反辆方面的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旦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后,反过来又指导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使我们对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基本国情有了正确的认识,为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当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不断深入的,相应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也会随着实

14、践的方针而不断丰富和深化,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又会反过来进一步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3、试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的原理,论述既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又要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具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其次,人类按照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向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也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真

15、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性的。它只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程度上都是有限的,或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是同一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或两个不同属性,任何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互相渗透的、互相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相对真理之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

16、真理总是通过无数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真理的发展是由相对向绝对不断专户额的无限过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以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绝对性,必须坚持。另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没有穷尽真理,具有相对性,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因而,我们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把坚持和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相对性,这种教条主义的观点必然会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相对主义则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这同样抹杀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分析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这一论断的意义。(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