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5167328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当代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同志指出:“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呢?我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把语文知识的传授与作文基本功的训练科学地结合起来,并在阅读教学中教语言、教写法、练表达,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吸收,在阅读中学说、学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如下四个方面:一、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认识能力 大家都知道,文章作品有三大作用:?认识作用(即是通过阅文章、读作品就可以了解、认识社会人生),?教育作用,?审美作用。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

2、能力的综合体现,为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学生不会写作文,常常是由于认识事物的水平低,认识写作材料价值的能力低,面对文题,无物可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抓住文与题、人与事、事与理的关系,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作文时善思会想,有言可发。如教学搭石一文时,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懂得: ?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

3、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语言学习 认识生活,对写作来说非常重要,文章是用语言来表达的,不学好语言,就无法写好作文;不教语言,就是等于没有教作文;不教学语言的课,就不是语文课。语言教学主要是词语教学和句子教学,使学生有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在阅读课文中认识、体会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以及语言对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和作用。一篇课文要学习的词句很多,教学时,首先要精选需要深入学习的词语句子,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讲读课文过程中,采取“拿出来,钻进去,读出来,用得上”的四步法,让学生学习、品味、借鉴,把重点词句放在

4、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环境来理解、运用。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教学“写朝鲜老大娘送打糕给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这一段时,要学的重点词是“雪中送炭”。针对这个词语可以这样提问学生:课文用了哪些词语概括这个故事?(雪中送炭),(这叫做引导学生把重点词语拿出来),(拿出来后,继续问)。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在寒冷的雪天,送去炭火。)“课文说老大娘真是雪中送炭是下雪天吗?是送炭吗?是什么?以此导入课文阅读中,达到钻进去的目的,使学生理解:雪中是战士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这样的恶劣环境,送炭是老大娘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去打糕。”这样学习语言,既理解深刻,更记得牢。三、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运

5、用课文写法的能力 教师每教一篇课文,都必须抓住课文中最突出的一个写作特点,作为该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设计出精妙的教法,使学生明确读课文的特点,领会读课文的写法,以致运用。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十分明显的写作特点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时,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深究为什么说是“了不起的父与子”。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体会,一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如孩子们所处的环境,如何恐惧;7岁的阿曼达怎样鼓励同伴。二是要引导学生体验,如父亲当初“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伤

6、与绝望,接下来的坚定与决不放弃,儿子生还后的无比幸福喜悦。三是要加强朗读训练,提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情,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课文,朗读中语调宜轻缓,以表现他的绝望与悲伤。“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语气应非常坚定。发现儿子后父子的对话,语气应是兴奋的,表现他们劫后重逢的喜悦与幸福。因此,学生就会较深刻地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四、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表达训练 这叫模仿训练,也叫“即席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所学到的语言和写法,必须通过表达才能提高说、写的能力。因此,每一节课都要有训练,口练、笔练都应该兼而有之,既练词句,又练写法。练词句,就是用一个词写一

7、句话,或用几个词写一段话;练写法,就是练习写一些比喻句、抒情句、描写句、排比连用句、各种形式的开头(如托物起兴式开头、记叙和描写引入正文、抒发感情、开门见山式开头)和各种形式的结尾(如自然式结尾、点明中心式结尾、首尾呼应式结尾、总结全文式结尾,等等)。同时,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都要做到如下三方面。一是深入钻研教材,选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应该在“字、词、句、结构、写法”等方面多花时间考虑。二是以训练为主线,通过动手写、动口说的训练来突破各个知识点,使学生口、手、脑并驾齐驱,做到“既练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练写,提高写作水平。”三是要设计好每一课的练习题目。课堂上设计的题目,不要求大、求

8、全,而要细致具体,抓住某一点来训练。 我们要把课文分析与作文指导课结合在一起,做到“读课文学写作,以写促读,读写反复,搞好课堂小练笔,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把作文讲评与指导引入阅读课文中,变教师教学生作文为学生阅读中学作文,变教师批改作文为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自己作文的不足,自行修改;读一个片断,就写一个片断,这就是一次课堂小练笔。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紧扣写作,进行一些相应的单项练习,以及进行片断作文的训练。如:练写一个场面、一个人物的肖像、一个人物的行动举止、一个人物的语言、一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或练写一件小事,或练写表明自己看法的一段话,等等。每次练笔,都不要求写得长,而要求学生人人动笔。写几十个字,或写百来个字,都可以。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练写的机会就多,写作兴趣就得到培养,写作能力也就跟着提高。 总之,“读写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