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5165055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内容: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不同答:从幼儿园到小学,环境、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幼儿园”上课不响铃;“小学”上课要打铃。2.“幼儿园”上学不用书和文具,不用背书包;“小学”上学要用书和文具,要背书包。3.“幼儿园”上午一节课下午一节课,可以不写作业;“小学”每天课程多,上午四节下午两节,每节课老师都不一样,必须完成作业。4.“幼儿园”早饭在幼儿园吃,没有早自习;“小学”早饭在家里吃,有早自习。5.“幼儿园”不用自己带饭盒;“小学”有些学校要自己带饭盒。6.“幼儿园”在教室吃饭,饭菜保育员阿姨都分好了;“小学”在食堂吃饭,要分组排队拿。7.“幼儿园”可以偷

2、懒请假“小学”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去。8.“幼儿园”上课不点名;“小学”上课有时候要点名。9.“幼儿园”家长接送可以到教室;“小学”家长接送只能到校门口。10.“幼儿园”放学晚,一般4点以后才放学;“小学”放学早,4点之前就放学了。11.“幼儿园”教室自由空间大,可以玩游戏;“小学”教室都是课桌椅,不能玩。12.“幼儿园”好多小朋友围一张桌子;“小学”一个人一张桌子。13.“幼儿园”中午可以睡午觉;“小学”一般不睡午觉,只能在桌子上趴一会儿。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尤为重要!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

3、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作为幼儿的老师和家长,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提前做好工作,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

4、环境的陌生感,大班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例如:要求孩子背上书包,书包里放上简单的学习用品,体验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和激发幼儿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和兴趣。家长应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愉

5、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与小朋友抢玩具,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

6、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为让幼儿适应小学的教学活动,大班的教学活动可逐渐延长时间,由原来的20分钟增加到40分钟。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教师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组织集体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捏泥等。特别是画画,既可以培养孩子“坐得住”,又为今后写字打下基础。通过绘画,使孩子能熟练用笔,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后,再增加一些学习内容,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10以内的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汉语拼音基础较好的父母,还可以适当教孩子学习汉语拼音。但要防止小学化,应从兴趣出发,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