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建设可研报告初稿.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5162832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建设可研报告初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建设可研报告初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建设可研报告初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建设可研报告初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建设可研报告初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建设可研报告初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建设可研报告初稿.doc(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企业研究院建设申请材料企业名称: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企业研究院名称:浙江中控研究院有限公司联系人: 刘琨 电话:0571-86667547申报时间:2010年7月目录一、浙江省企业研究院概况表4二、可行性研究报告42.1依托单位概况42.1.1企业规模、人数、科技人员数量,学历职称等结构情况42.1.2主要生产产品或服务、市场占有情况、在本行业的地位42.1.3上一年度产值、税收、利润情况62.1.4近三年科技成果转化情况62.1.5近三年技术开发费及使用情况简表(单位:万元)82.1.6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合作情况82.2企业研究院建设的必要性92.2.1国际行业背景102.2.

2、2国内行业背景122.2.3省内行业分析162.3.4企业自身需要182.3企业研究院的研发内容与考核182.3.1研发方向及已经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情况181.2完成基于EPA技术的相关行业产品研究221.2.1大型生产装置智能控制技术222.3.2开发内容262.3.3核心产品的工艺路线及其特色312.3.4考核目标332.4企业研究院建设实施342.4.1建设时间、进度与地点342.4.2建设规模、建设场所及专业人员简况352.4.3原料、燃料及水电汽等基础设施情况352.4.5主要科研资产(仪器设备、软件等)情况35集团现有资产148173万元,固定资产16683万元,现有科研资产 万元

3、,部分仪器设备如下:352.4.6环境污染防治情况362.5组织机构及人员情况372.5.1已有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基本情况介绍372.5.2组织机构及图示372.5.3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392.5.4主管及主要成员情况412.5.5企业研究院主要人员基本情况表432.6企业研究院建设资金情况442.6.1建设期内计划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44单位:万元442.6.2用款计划442.6.3银行贷款额度及偿还期限452.7企业研究院管理规范性文件的设计及实施情况分析452.7.1人员管理制度452.7.2财、物管理制度462.7.3奖励制度462.7.4其它制度462.8经济效益分析462.9依托单位

4、意见472.9.1申报意见472.9.2企业研究院建设期及建成后的投入承诺472.9.3其它482.10特色项目48211其它48三、依托单位行政证件483.1营业执照483.2税务登记证483.3机构代码证48四、依托单位上一年度财务审计报告48五、高新技术企业证明材料48六、相关证书或证明材料486.1已建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86.2专利及其它自主知识产权486.3高新技术产品486.4质量、环境及其它管理体系认证486.5企业研究院主要人员学历或职称证书编号(列表)486.6品牌情况486.7研究项目496.8获奖情况496.9企业研究院管理运行的规范性文件496.10其他材料49 一

5、、 浙江省企业研究院概况表二、 可行性研究报告 2.1依托单位概况2.1.1企业规模、人数、科技人员数量,学历职称等结构情况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集自动化产品的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工程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下辖8个子公司、1个研究院。全国设有17个分公司,部分产品远销海外,并在印度、越南、巴基斯坦设有办事处,拥有客户逾6000家,成功实施了9400多个项目,2009年实现产值17.6亿元。经过十七年艰苦创业,中控集团从无到有,不断壮大,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成功合作模式。公司目前拥有员工2352名,其中博士后6人,博士硕士133人,大学以上学

6、历占企业员工总数的93%,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0%。中控集团通过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各层次的技术带头人,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 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3人、 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 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 浙江省跨世纪人才“151工程”:4人、 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杭州市科技特殊贡献奖:2人。2.1.2主要生产产品或服务、市场占有情况、在本行业的地位中控是中国领先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涉及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公用工程信息化、装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炼油、石化、冶金、电力、建材、食品、制药等流程工

7、业企业,以及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数字医疗、环保、教育、纺织、数控等多个领域。流程工业自动化是中控集团的核心业务。凭借完整的产品体系及对过程行业的深刻理解,中控提出了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概念InPlant(Intelligent-Plant),为流程工业工厂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主要产品有:集散控制系统(DCS)WebField 控制系统、先进控制与优化软件、多功能智能仪表、教学仪器等。中控还涉及公用工程信息化的多个领域。智能交通方面主要从事高速公路收费、监控、通信三大系统和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控制系统以及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系统集成、技术服务和系统升级等业务;智能建筑方面,以

8、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为基础,为政府、医疗、教育、社区等行业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让楼宇实现3A智能化(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控制和通信自动化),具有高度安全、舒适、节能和高速信息交换的功能。环保工程方面主要从事城市供水、排水、工业废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等给排水一体化系统工程的监控与管理工程。充分利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与计算计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遵循“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数据共享”的原则,为用户提供仪表及自控系统整体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工程实施、设备选型与采购、安装调试、技术支持及培训等一体化服务。数字医疗方面,则主要提供以电子病历、临床信息系

9、统为核心的数字医院解决方案。在装备自动化领域,主要在纺织自动化和数控机床等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包括Barya R11型剑杆织机电控系统、Barya R12型剑杆织机电控系统、Barya A21型喷气织机电控系统、Barya E11型织机电送电卷系统、Barya M11型织机生产监控管理系统,以及经济型机床数控系统、经济型喷气织机等。此外,中控在机器人,船舶自动化,建筑节能等领域都进行了开拓。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的激励和鼓舞下,中控的控制系统在彻底打破了国外产品在中低端控制系统方面的垄断后,更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中石化炼油主装置、核化工、煤化工、大化工等重大项目上不断获

10、得重大突破,意义深远。目前,中控已成为国内自动化行业的领军企业,在化工行业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行业排名仅次于霍尼韦尔、横河、艾默生、西门子等跨国公司,位居国产品牌的第一位。在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控在国家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主持制定了自动化领域内唯一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A实时工业以太网国际标准,并参与制定5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近年来中控已申请或获得各类专利228项(其中发明专利158项),软件产品登记150项,软件著作登记权146项。已形成了自身的核心技术优势,承担并出色完成了多项国家863和科技攻关重大研究课题,已有14项科研成果获得国

11、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一项。先后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国家863计划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 连续八年获“中国软件产业最大规模前100家企业”。在品牌建设上,中控也一直在努力和进步。继05年集散控制系统获高新技术产品中的首批“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企业商标“SUPCON”07年又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而中控集团经过多年培育,在业界具有相当高知名度的“浙江省著名商标”“APC”被侵权案件,经历时近5年的诉

12、讼,于今年4月初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第三法庭公开二审中判定对方侵权事实成立,我方胜诉,成功维护了中控的形象。2.1.3上一年度产值、税收、利润情况2009年中控集团共实现产值17.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上交税收9347万元,同比增加60.6%;利润总额17363万元,同比增加5.1%。2.1.4近三年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公司每年研发经费总投入占公司总收入8%以上,在企业创新战略的支持和创新制度的保障下,各项创新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每年新产品产值达到60%左右。2007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视察中控集团,对中控集团在坚持自主创

13、新、实现科学发展和打造自主品牌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的高度评价。“中控集团这十四年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祝贺你们取得的成绩,希望中控在提高发展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上多下功夫,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不但要争取扩大在我们国内的份额,还要走向世界。”在总书记的鼓励下,中控集团勇往直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特别是多次在与国外知名公司控制系统厂商同台竞争中胜出,具有重大意义。(1)2009年4月23日,以中石化股份武汉分公司油品质量升级炼油改造工程为依托,由包括中控在内的国内多家单位参与的“大型石化装置分布式控制系统国产化应用攻关”项目在武汉顺利通过了鉴定验收,十五位行业资深专家参加了项目

14、鉴定,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是国产控制系统在大型石化联合装置的第一个成功应用成果,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2009年8月3日,中控又成功中标中石化塔河分公司重质原油改质项目,再次在石化行业大型联合主装置上取得突破。该项目包括220万吨/年焦化装置及相应的原油预处理、140万吨/年汽柴油混合加氢精制装置、4万吨/年硫黄回收装置、2万标准立方米/小时天然气制氢装置以及配套的动力等公用工程系统、储运及铁路装车系统,I/O点数总共超过10000点。同时,中控成功中标中石化长岭分公司千万吨级炼油装置,这是国产控制系统在中国石化行业主装置上取得的革命性的突破。(3)2009年6

15、月,中控位于江苏灵谷的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年产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能力的大化肥生产线,简称“4580”工程成功投产,同样采用了中控的DCS控制系统实现了全流程的控制。(4)今年年初中标中石化川维30万吨/年醋酸乙烯项目,系统规模达到20560个点,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国产系统项目,为百万吨乙烯等重大石化自控系统的国产化奠定基础。(5)由国家863支持的瓦斯系统平衡与优化调度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填补了国内空白,系统投运后,基本实现正常工况瓦斯零排放,全年放火炬时间只有15小时;系统投运后,补烃量从14045吨/年减少到7996吨/年,同比减少6049吨(即同比减少43.1%),实现3000万/年以上的经济效益,该系统具有在炼油和化工企业广泛的适用性,为石化行业节能降耗开辟了新的途径。(6)公用工程信息化领域是中控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一块业务,在智能交通、智能楼宇、数字医疗等行业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09年中标“黄衢高速项目”,合同额1.14亿元,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高速公路项目,巩固了中控在隧道机电控制方面的领先地位。08年中标杭州地铁一号线综合监控项目,取得轨道交通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