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灵动起生命的音符.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5162513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课堂灵动起生命的音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课堂灵动起生命的音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课堂灵动起生命的音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课堂灵动起生命的音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课堂灵动起生命的音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课堂灵动起生命的音符.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让课堂灵动起生命的音符 一、 要热爱和欣赏学生 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只有有了爱,我们才会设身处地为学生去想,才会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赏识学生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和缺点。我们老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让学生脸上有欢笑,心中有阳光。好学生大家都喜欢,但我们更应该去关注那些学习基础差的同学。我们老师要运用慧眼去挖掘他们的亮点,欣赏他们的每一丁点进步,要抓亮点而不是抓缺点。植物需要阳光,学生也需要阳光,学生的阳光就是鼓励和赞美,只有在鼓励和赞美中,他们才能找到自信,找到“人各有异”的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阳光之路。在学习的角度看,他们是弱势群体。他们活得

2、不容易,上课听不懂,还要坐在硬板凳上强打起精神听你讲,一坐就是一整天,上课要喊老师好,下课还要谢谢你,这要有多么顽强的毅力才能做到。这样一想,我们的心里气就顺了,看他们的眼神就变了,工作起来也就有劲了。 二、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一个班几十个人,每个人的情况肯定不一样,我们的授课模式很容易出现两种现象:一是教学上的“齐步走”,二是思想工作上的“一刀切”。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让一些思想上与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慢慢沦落为“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弱势群体,得不到老师的阳光,沐不到家长的雨露,进而成为人人头痛的“差生”,不仅学生本人得不到幸福,让所有人都没有幸福可言。我

3、们的课堂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要真正做到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昂起头走自己的路。“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让不聪明的孩子聪明起来,让聪明的孩子更聪明;让不主动的孩子主动起来,让主动的孩子更主动,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课堂里灵动着一个个生命的音符。这是高效课堂和幸福课堂的目标追求。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强求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队伍,整齐划一。要区别对待。你要他跟好学生完成一样的作业,他明知做不到,干脆就不做了。跳起来能摘到桃子,

4、才会有跳的欲望。 三、充分激发兴趣,保持高效授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地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有意思、有趣味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趣味,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我们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优秀教师上课从一开始就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每位学生都是千里

5、马,兴趣教育者把知识作为一方“绿洲”,让其自由追求,该马离“绿洲”越近,兴趣就越高,跑得越轻松;而满堂灌的教学则把知识作为一副重荷压在千里马身上,马跑得越远就越吃紧,迟早会完全垮下而停滞不前。 四、转换角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是教育第一生产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把自己放在最恰当的位置,扮演最合适的角色,把自己作为课堂中普通的一员,不做课堂教学的独裁者。“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师不能像工厂里的工程师一样,按照自己的既定方案塑造学生,使学生成为被批量生产的千人一面的标准件。最初的教育不是我们现在的教师、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不是老师站在讲台上滔滔

6、不绝,学生坐在课桌前伏案疾书,而是源于一个人坐在树下,与另外几个人谈论自己的想法。谈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老师,听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学生,“师生”都很投入,平等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用智慧启迪智慧,让心灵塑造心灵。 我们的教学常常普遍犯一个错误,认为好的教学就是一场完美的表演,教师是主角。新课导入、新课教授、复习巩固一气呵成,学生对老师所提的问题对答如流,每一个环节一点瑕疵也没有,这就是传统意义上成功的教学过程。为了追求完美,我们的教师上公开课,不惜事先进行排练。其实我们回过头来想想,若学生真的可以对所有问题都能对答如流的话,还需要老师上课吗?教师要关注学生学得怎样,就不能避讳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

7、,不能把注意力放在打造完美教学过程的层面上。成功的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成功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积极构建绿色课堂。 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影响着师生的幸福指数。教学过程必须体现低耗高质,不能单靠拼消耗、比时间、凭蛮力来提高教学效果。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教学方式,不可能持续发展。我们现有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教师在追求有效教学的时候,必须有一个节约意识。教育也需要节能减排,也要倡导低碳经济,建立绿色课堂。教学的材料要精简,教学的语言要精炼,教学的手段要精要,教学的训练要精致。 最近网上有人将古代的诗句进行了改编,耐人寻味,比如:“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写作业”“举头望明月,低头写

8、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 “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作业”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写作业 ”等等。这些语言虽然有些夸张,甚至有些挖苦,但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反思。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不是一台任人摆布的机器。学生既要学习,也要休息,劳逸结合才有效率。要学习并快乐着,而不是学习并痛苦着。 总之,幸福需要教育,教育更需要幸福。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其实一所学校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园里有多少个性化的、闪烁着创意光芒的、荡漾着激情与活力的教育活动。英国诗人叶芝曾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9、也就是说,学校应该是超乎一切功利,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在于帮助每个人获得幸福的体验、提升幸福的境界、发展幸福的能力;应该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沃土,他们的心里要装满阳光,让他们在学校里找到最好的“我”。 一个崔其升,让杜郎口中学化腐朽为神奇;一个蔡明生,让洋思中学成了全国名校;一个陈康金,救活了东庐中学,成就了东庐中学;一个魏书生,让辽宁盘锦实验中学在全国引领风骚几十年。这些学校都是在办学非常艰难的情况下,穷则思变,通过一个或几个领军人物,带领一批老师进行改革创新,通过一段时间的坚守,出了成果,最后形成了一种模式,在学校或者在某个地域推广,再通过媒体的宣传,形成很好社会效应,于是越

10、改越红火。比如洋思中学,搞教学改革时,学校只有4个班,已经维持不下去了。蔡明生校长亲自主持课堂改革,规定老师们每堂课最多只能讲30分钟,剩下15分钟给学生练习,并亲自一个个教室检查,后来逐渐发展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而今这种模式已在全国推广,每年到他们学校参观的老师达10多万人次,总计达140多万人次。他们学校由原来的4个班的规模变成了66个班的规模了,生源越来越好,学校越办越红火。老师们,我们学校随着生源质量的下降,即将转入办学的低潮时期,我们迫切需要有教学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引领学校走出困境。学校一定在人力物力上予以优先保证。在我们学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久的将来,你可能就是第二个魏书生,第二个蔡明生,你也可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骚。我们的教研室和名师工作室在这方面一定要形成一种推力。有志者,事竟成。心若在,梦就在,一切皆有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