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158985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2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惠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惠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惠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惠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惠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惠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 年 7 月目 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2第一节 发展现状 2第二节 发展形势 6第三节 需求预测 8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目标 9第一节 基本原则 9第二节 发展目标 10第三章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13第一节 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增强能源安全供给保障13第二节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17第三节 优化电网结构形态,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26第四章 着力推动能源创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8第一节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建设能源科技创新中心28第二节 积极转变用能方式,促进能源节约高效利用32第三节 健全能源市场机制,提升能源现

2、代化治理水平36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 38第一节 环境影响分析 38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39第六章 保障措施40I“十四五”时期( 2021-2025 年)是惠州加快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 城市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 新战略,全力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稳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的关键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全面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 总基调,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 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

3、战 略为统揽,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为出发点, 处理好能 源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深化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优化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 着力保障 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全面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以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着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 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 源中心和能源科技创新中心;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优化能源 发展营商环境,全面提高能源治理效能, 逐步构建安全高效、清 洁低碳、智慧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为惠州建设成为珠江东岸新 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 城市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现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广

4、东省能源发展“十 四五”规划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指导我市“十四五”时期能源 发展。1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第一节 发展现状“十三五”以来, 我市积极推进能源供应保障工作,扩大清洁 能源利用,大力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和能源产业发展,较好完成能 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能源转型发展成效显 著, 基本形成供应安全、结构优化、效率提高、体制完善、产业 升级的能源发展格局, 有力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能源供应能力稳步增强。 新建投产惠州天然气发电厂二 期工程( 346 万千瓦) 以及光伏发电( 32 万千瓦)、风电( 8 万千瓦

5、) 、生物质发电( 8 万千瓦)等电力项目, 新增发电装机 容量约 188 万千瓦,到 2020 年底全市电力装机总容量达 892.52 万千瓦(其中,煤电 266 万千瓦、气电 291 万千瓦、可再生能源 发电 335.52 万千瓦, 含博罗抽水蓄能电站 240 万千瓦); 在建惠 州太平岭核电一期工程( 2120 万千瓦)和丰达电厂二期( 1 号 机, 146 万千瓦); 建成投产中海油惠炼二期 1000 万吨/年炼油 项目,到 2020 年底原油加工能力达 2200 万吨/年,位居全省第一。 能源输送网络不断完善。新建 110 千伏及以上变电站 30 座、变电容量 1341 万千伏安、输

6、电线路 1788 公里, 到 2020 年 底形成以 6 座500 千伏变电站为供电中心的 220 千伏电网目标网 架, 以及 110 千伏高压配电网分区供电、互相支持、坚强可靠的 电网结构;建成大鹏惠州末站与省天然气管网公司惠州末站互联 互通工程, 形成内外联通、统一调配的天然气供应网络, 到 20202年底全市天然气管道里程达 2100 公里;建成公共充电站点 622个、直流充电桩 2668 个、交流充电桩 3926 个,逐渐形成布局合 理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调整。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 石油、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1 占比由 2015 年的 24.4%

7、 、 42. 1% 、11.5% 、22.0%调整到 2020 年的 19. 1% 、45.6% 、13.8%、 21.5%,煤炭消费占比下降 5.3 个百分点, 石油消费占比提高 3.5 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占比提高 2.3 个百分点,全市非化石能源 消费比重2从 2015 年 9.5%上升至 2020 年 13.9%,提高 4.4 个百分 点。到 2020 年底, 全市天然气发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 源装机占比达 70.2%,比 2015 年提高 8 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任务扎实推进。 2020 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 2874.64 万吨标准煤, “十三五”能耗强度累计下降 17. 1%

8、、单位建 筑面积能耗下降 12.61%、人均综合能耗下降 11.24%,均完成省 下达我市的节能目标任务。淘汰禁燃区内高污染燃料锅炉 25 台、 35 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 16 台, 实施燃煤锅炉煤改气 215 台, 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燃煤锅炉 6 台; 创建绿色园区 1 个、绿色 供应链管理企业 3 家、绿色工厂 20 家、绿色产品96 种, 有力推 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能源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顺利完成能源管理机构改革, 在全省组建首个市级能源和重点项目局,统筹能源全行业管理, 协调能源、石化重大项目建设。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引导1.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包括风电、太阳能、水电、

9、核电、生物质能以及外购电力等。 2.非化石能源比重是指本地风电、太阳能、水电、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和外购电力的非化石能源部 分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3工业园区等大电力用户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加强城市管道燃气配气价格监审,建立和完善气源价格 联动调整机制,推动天然气利用成本下降和规模扩大。积极落实 “放管服”工作要求, 扎实做好省发改委(能源局) 下放的行政审 批事项承接工作,不断提升能源领域行政审批效能。 能源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大亚湾、稔平半岛及周边区 域能源产业迎来大发展机遇,我市正加速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清洁 能源中心和能源科技创新中心,依托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3

10、优 势,加快建设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东江实验室), 推动先进能源技术创新和新兴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以新 能源、新能源动力电池、电力生产及应用、能源装备、能源仓储 为主的能源产业体系,成为国内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电池及 材料生产基地。整体来看,“十三五”期间惠州市能源发展取得较好成绩,但 与先进地区和能源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短 板: 一是我市产业结构及能源结构重型化,能耗“双控”和“碳达 峰碳中和”工作压力趋大,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存在挑战。二是能 源领域重大项目处在建设推进阶段,上下游产业和衍生产业尚在 引进、培育, 能源科技创新影响力和产业集群效应仍不明显

11、。 三 是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面临用地、用海等制约,天然气 利用成本较高,新能源、清洁能源发展系统化规划有待加强,产 能与用能统筹力度不强。 四是能源消费监测预警机制不够完善, 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与节能审查有待进一步协同管理。3.两大科学装置是指“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 ”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4专栏 1 惠州市“十三五”能源发展主要成就指标2015 年2020 年年均增长累计一、能耗总量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18332874.649.4%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290.6447.99.0%二、能源消费结构其中:煤炭24.4%19. 1%-5.3%石油

12、42. 1%45.6%3.5%天然气11.5%13.8%2.3%一次电力及其他22.0%21.5%4-0.5%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9.5%13.9%4.4%三、能源供应能力本地发电装机(万千瓦)704.1892.5188.4其中:煤电266266/气电153291138风电4.9613.138. 17光伏1.233.3532. 15水电(含抽蓄)269.85271.741.89生物质发电及其他9.117.38.2原油加工能力(万吨/年)120022001000四、单位 GDP 能耗降低(%)21.02/17. 14. 2020 年全市一次电力供应 35.04 亿千瓦时, 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7.

13、8%。5第二节 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 全球能源供需格局 进入深刻调整阶段,正在加速向高效、清洁、低碳、多元化、智 能化的方向转型,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供应新增长极。随 着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以及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日趋复杂,能源供 应安全及能源产业发展受到巨大冲击, 能源供应、市场竞争和创 新变革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多,我市能源发展面临 新形势、新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1. 有利条件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强。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正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 展格局,有利于推动惠州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建设成千 万级常

14、住人口的国内一流城市,为培育壮大能源产业和推动能源 转型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 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 能源结构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 已成为全球共识, 我国提出“力争 2030 年前碳达峰、 2060 年前碳 中和”目标,惠州重点实施“产业绿色提质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 型行动”“重点工业行业碳达峰行动”等十二项重点任务,有利于 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形成多元清 洁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 能源技术创新步伐加快。 全球能源科技创新进入高度活 跃期,科技创新正成为引领和推动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有利于惠州在利用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先进能源科学与技6术广东省实验室等优势平台的过程中,培育高端能源装备制造业,支撑建设能源科技创新中心。 能源体制改革持续深入。 我国正进一步扩大市场化交易 电量规模,积极推进新能源“隔墙售电”就近交易,有序推进油气 管网公平开放,稳步推进油气交易平台建设,有利于惠州持续优 化营商环境, 推动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能源惠 企利民力度。2. 制约因素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 惠州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和石 油为主, 2020 年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过 80%;工业领域能源消 费占比约 66%,仅石化行业占比已高达 48%。随着惠州石化新材 料产业等一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产业政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