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记承天寺夜游》.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515479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7《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7《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7《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7《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7《记承天寺夜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7《记承天寺夜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记承天寺夜游》.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级八年级课 题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过程方法3、赏析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情感态度4、学习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教学重点赏析语言,体会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教学用具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咏月的诗篇很多,谁能背诵几句?学生背完,教师做适当补充。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同学们背的不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又是一篇描写月色的文章。二、作者及背景

2、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此事使苏轼深感无用武之地。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表现了旷达而又失意的矛盾心情。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背诵知道的咏月诗篇。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认真听集中精力,听读课文。齐读并书写。复习有关月的诗句,激

3、起学生对月的美好情感,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便于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配乐范读课文。布置听读任务:听清字音,听清节奏。2、多媒体展示生字及读音:未寝(qn) 藻(zo) 荇(xng)3、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4、指名读,齐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布置自主学习任务。2、指名学生翻译课文。3、多媒体展示重点词语的解释。 欣然起行:高兴地 相与:一起,共同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但少闲人:只是教师强调:我们在学过的文言文中见过“盖”、“但”这两个词吗

4、?如何翻译? 明确: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盖:原来是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口技但:只4、自由朗读课文。四、赏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质疑: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具体说一说。 明确:记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步于中庭。”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议论-“何夜无月盖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大声朗读课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遇到难点合作讨论解决。回忆七年级学过的文言文中出现的这两个词,并翻译。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并作答大声朗读描写月色的句子。熟悉课文培养语感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知识的衔接迁

5、移,便于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完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赏读课文和提取文章信息的习惯和能力。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2、记叙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月色入户)3、文章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把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特点?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月光如水般澄澈透明。 4、文章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背景谈谈自己的想法。 明确: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也有被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5、你认为文章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

6、思? 明确: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课堂小结:作者在这篇课文中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它好像一首清冷的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沐浴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面对逆境达观潇洒的难能可贵。五、拓展、积累师: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抒怀。你能说出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吗?资料:1、床前明月光,疑是

7、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3、我寄愁心寸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举杯望明月,对钦成三人。思考并回答讨论,探究联系学过的知识,回忆有关月亮的诗句。理解作者内心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积累。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2、人人家乡都有美景,你知道家乡的月夜是什么样的?请以“月夜里的家乡”为题写一篇短小的散文。(要求大胆想像和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进行描绘。)板书设计 叙事月色优美 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月色积水空明 绘景竹柏藻荇交横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抒情

8、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相关链接关链接美文片段欣赏: 天渐渐地黑了,那带着一圈朦胧光环的月亮终于升起来了!它徐徐地穿过一缕缕轻烟似的白云,向上跳跃着,欢快地奔向广阔的夜空。不知不觉中,月亮的颜色逐渐变浅、变白,变得更圆更亮了!圆得那样可爱,亮得那样纯洁,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 深蓝色的天空中,月亮照亮了半边天,周围的许多星星也都来凑热闹,它们顽皮地眨着眼睛。月亮与星星把夜空点缀得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动人心魄! 夜,深了,远处小木屋里的灯熄灭了,整个村庄和城镇也似乎都进入了梦乡,静悄悄的。月光洒满了大地,地面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一轮明月倒映在河面上,晚风一吹,荡起一层层涟漪。啊!整个河面就像一面闪光的镜子,更像是一条缀满宝石的绸带。 小河旁的柳树,沐浴着这皎洁的月光,枝条随风飘落,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是在欢笑,又像是在轻语,仿佛也陶醉在这美丽的夜色里。草丛中,蛐蛐欢快地歌唱着,那歌声飘向远方,飘向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美妙,就像童话中的仙境一样。我的思绪也随着这音乐,随着这柔和的月光,飞向了夜空,飞向了那遥远的宇宙。 月儿,静静地挂在天空,照耀着大地,也照在我的心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