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学校:从学园到家园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5149418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谓学校:从学园到家园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何谓学校:从学园到家园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何谓学校:从学园到家园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何谓学校:从学园到家园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何谓学校:从学园到家园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何谓学校:从学园到家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谓学校:从学园到家园(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何谓学校:从学园到家园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年第5期作者:刘铁芳摘 要:优雅的学校物理空间之中展现积极的师生生活,这就是美好的校园生活的 要义所在。学校物理空间建设需要超越学校建筑的实用性功能,增强其审美意义,以自 然的在场化与人文景观设计的自然化,来增进校园的魅力与学校生活的意义感。学校物 理环境的指向,也就是人的活动作为学校文化的根本所在。好的学校生活在于人与优雅 环境的和谐互动,优良的师生生活乃是学校文化的根本指向。人文校园即学园、乐园与 家园的融合。信息化时代,学校应该以数字校园为条件,以人文校园为根本,以凸显学 校的属人性。关键词:学校;学园;乐园;家园我们读书长大,都离不开学

2、校。什么是学校,这还是一个问题? 一块空地,如果有 人经常在那里运动,它就成了运动场。几间屋舍,是有一群儿童在那里生龙活虎地成长, 那里就成了学校。可见,学校之为学校,正是因为教师学生的共同生活与生动交往,以 及由此而来的一拨拨生命的成长。学校是安顿师生,彰显生命,激扬青春,提升生命的场域。学校应该富于文化的意 味,方能启迪人格,孕育精神。一、学校空间:人味与文味的融合我们来看这样一段描述:暮春四月,一个下弦月的夜晚,一群中学生围坐在学校的荷花池前,他们歌唱、轻 语。坐在最高一层石阶上的一位女教员,突然被这夜的静谧和烂漫的歌声感染了,她回 过头来,对一位来自家乡的学生说:“在这里求学真是幸福啊

3、。” 1“她”叫石评梅,是这里的女子部主任、国文兼体育教员,知名的才女。“他”是 李健吾。这所学校叫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时间是上世纪20年代。这段描述中,值 得我们仔细咀嚼的地方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环境,包括时间,“暮春四月”,“下弦 月的夜晚”,地点,“学校的荷花池”,“石阶”;二是人物,一群中学生,女教员, 一位来自家乡的学生;三是活动,“围坐”,“歌唱、轻语”,“感染”,赞叹。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自由地歌唱,随意地轻语,充满着青春的浪漫之气。学生之所 以能表现出这样的曼妙姿态,当然跟背后教师们的教育方式有关系。不仅如此,学生们 的浪漫气息感染了随意坐在石阶上的石评梅,学生反过来影响了作为

4、教师的石评梅的心 绪,她又紧接着把这种感受传递给来这里读书的她的同乡李健吾,激励他更好地进入这 个学校所呈现出来的教育魅力之中。这其中,师生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青春 气息的生命状态。很显然,这里包含着师生的积极互动和相互的促进,所谓“教学相长”, 就这样真实地发生在学校生活之中。我们再把三者结合起来,仔细分析:这段话的核心当然是师生充满生命气息的活动。 暮春四月,下弦月的夜晚,这是活动的时间背景;学校的荷花池、石阶,这是活动的空 间背景。学生们围坐一起,这意味着学校教育给予学生足够的闲暇与自由,一旦他们为 明天的考试忧愁,是很难有此时此刻的曼妙歌唱的。学校的荷花池、石阶,意味着学校 的

5、物理空间的闲适,故能经常吸引师生到那里小坐。再看人物,学生是一群,这其中显 现出年轻人的生活理想,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自由交流,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另一个人 物是教师,学生在旁边歌唱、轻语,教师就静静地坐在石阶上,欣赏夜色,也欣赏着学 生们的曼妙青春,这其中的蕴含,一是师生的平等,这个地方老师、学生都可以随意坐 到这里,不分彼此;二是教师优雅的情趣与开放的心态,教师也没有忙于去设计试卷, 懂得欣赏夜色,也欣赏学生。与此同时,教师对一位来自家乡的学生说“在这里求学真 是幸福啊”,短短一句,不仅把石评梅对此情此景的感叹充分表达,实际上也传达出她 深谙学校教育的真谛,并且会心于她所在的学校。这也反过来成

6、为那群学生在暮春四月 下弦月的夜晚,享受着曼妙青春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有了像石评梅这样优秀的教师, 才会有优雅的成长的青年学生。正如卞之琳的断章所写,“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 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师生共在校园之中,彼此成为对方的风景,大家 共同构成学校文化精神的一部分,确切地说,是学校文化的中心。文化的根本在于人, 在于人的活动。学校文化的根本就在于师生卓越的心智生活,在于师生在学校场域中显 现出来的对美好事物的积极欲求。在优雅的学校物理空间之中积极的师生生活,这就是 美好的校园生活的要义所在。年轻人在一起自由地交流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好的学校就 是给年轻人自

7、由的交流提供空间,引导年轻人蓬勃向上的生命状态。好的学校教育一定 是此时此地的师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好的教育,好的学校教育不仅仅是指向未来,而一定 是首先指向当下,指向此时此刻孩子们和老师的生命状态的优美向上、积极向上。学校 是师生共同过心智生活的场所,优雅的物理空间为师生卓越心智生活提供背景与基础, 在学校场域之中人与环境的积极互动就构成了校园之魅,构成了学校生活之魅。如果说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乃是个体成人,学校空间就是个体成人的基本场域。学校何以成为 个体成人的基础性场域,或者说学校何以成为激励个体成人的场域?任何教育都是个体 生命与文化之间的互动,换言之,教育总是在个体生命与文化教化之间展开

8、,是以文化 来成就个体生命的活动。这意味着生命与文化乃是学校之为学校的两大根本主题,人和 文构成学校之为学校的两大核心主题。二、学校作为花园:孕育学校物理空间之魅走进一所学校,直接感受到的是它的物理空间氛围。所谓“校园”,说的是学校乃 是一个“园”,是一个“花园”、“园地”,这个“花园”、“园地”,既保持着与周 遭世界的接壤,又保持着与周遭环境的不同,让人走进去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独特性。学 校因为其作为园地、花园的存在,而给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学习生活的空间,让个体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富于意义,而不是沦为学习工厂里的加工产品。这或许是学校作为校 园的根本意义之所在。一旦学校过于暴露在社会之中,学校

9、生活的意义就大大弱化。哈 里森在论及花园时这样写道,人性有一种根本性的渴望,那就是“让现实升华,替它披 上幻景的霓裳,从而让我们的现实经验重归灵性”。2p41孕育学校空间之魅,其实就 是保护、孕育个体发展的灵性。学校作为一个“花园”,就是一个独特的意义空间,在 其中,滋润着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问题在于,学校如何成为一个“园”,成为一个花园?三、学校物理空间之要义我们来看这一段关于北大燕园的描述:“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开始,人们以一塔湖图(一塌糊涂)来概括北京大学的风 景,语虽诙谐,却也恰切。围绕着未名湖、博雅塔和图书馆,燕园里产生了很多美好的 传说,也涌现出了很多的解释。有人说,博雅塔是一枝硕大的

10、神来之笔,而未名湖则是 一方来自天池的巨砚,饱蘸未名之墨,书写了北大的辉煌历史,而图书馆则正好是北大 百年历史的最好见证和保存者,等等。这样的传说和神话实在是举不胜举。” 3 这一段描述清楚地表明北京大学作为一所学校,其蕴含着文化意味的物理空间之构 成要件:博雅塔代表着学校建筑的文化意味,“古朴端庄的博雅塔,原是为解决校园供水问 题而建造的水塔,模仿通州古燃灯塔样式,简洁朴素,卓然耸立”,“把与我们生存相 关的最基本的现实需求化作一种超然的美,而且名之博雅广博优雅,这一现实,焉 能不发人深思? ”这里典型地体现了怎样化实用型的建筑为富于想象的文化符号,其中 的路径包括:建筑本身的设计,也就是建

11、筑自身的优雅设计与建筑工艺;建筑的合理位 置,也就是建筑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一栋建筑总是和它的环境连为一个整体;建筑的命 名,恰切的名字能够深化建筑的内涵,提升建筑的文化意味。未名湖代表着自然景观的文化意味,“湖光潋滟的未名湖,曾是前清淑春园的所在 地,石舫横卧,石鱼翻尾,垂柳环湖,美不胜收。蜿蜒曲折的小径旁,常有琅琅书声; 碧波掩映的小岛,宛若嵌于湖心的珍珠。立足湖畔放眼望去,东观博雅塔影,西对钟亭 落霞,南眺林木葱郁,北望层楼掩映,游目驰怀,凭添多少书生意气。”这里可谓自然 景观人文化的典范。图书馆则代表着学校专门文化场所独特的文化意味。“百年来,图书馆曾留下多少 名人学者的步履,闪耀过多少

12、思想的灵光。前辈圣贤睿智思维的结晶。数千年来人类文 明进步的成果,都物化为文献典籍,收藏在这百年书城里。一部部传世力作,一项 项科研成果,一位位旷世大师的著述,一批批学子才华纵横的论文,一代代师生像蜜蜂 酿蜜一样,把心血和智慧化作书籍聚入册府,薪火相传,再向后辈学子们播撒光明。” 图书馆既是知识与文化的象征,也是学生殷勤向学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在学生心中的位 置理当重要。人们对“一塔湖图”的各种解释,除开人们寄予北大的某种魅惑力,同样来自“一 塔湖图”本身给予人们的无限想象。正如梁思成所言,优美的建筑,有心,“性灵”、 “神态”;有物,“材料”、“结构”;有景,“燃灯塔”;有情,激发人的“感慨”

13、。 作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和文化活动景观三合一的“一塔湖图”,无疑构成了具有浓郁 魅力的、激励人们无限想象的文化场域。“一塔湖图”作为建筑空间之美,它是形式之 美,精神之美和人文之美的合一。四、让建筑说话:超越学校建筑的实用性校园作为一个“园”,就是一个富于文化魅力的意义空间,滋润着师生生命的共同 成长。“学校建设的基本理念就是依据学校的基本功能,在确保建设科学,规范,实用, 安全,节约的前提下,努力使学校建设的建筑符号读译成学校文化符号。使学校每一栋 建筑,每一处景观都带上浓厚的文化色彩,都形成丰富的教育故事。” 4让建筑、布 局、园艺说话,曲折回廊、柳暗花明,就是让我们生存的物质空间说话,

14、显现其精神的 意义,让学校超越单一物理性空间的存在,而上升为意义丰盈的滋养学生生命的家园。夏丐尊先生任教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时,把自己住的平房命名为“平屋”,别有一番 趣味。平屋即夏丐尊故居,是春晖开校时即任教的夏丐尊于1923年建造的住宅,在校 门外象山脚下,小园内平房七间,靠山面水,园内花草点缀。取名平屋,不仅因为是平 房,且寄寓“平凡”之意。在平屋小小的书房里,夏先生写下许多散文,后集于平屋 之辑中,并翻译了亚米契斯的名著爱的教育。从一所房子的命名,到一所学校的命名,都是一件卓有意义的教育事件。长沙市的 几所老的中学,名字都很好听,譬如明德中学、明宪中学、周南中学。一旦这些学校都 变成数字化

15、的命名,学校自身的文化血脉其实就自行中断。正如诗人海子在其名篇面 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所写,“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一个温暖的 名字,温暖的并不是河流和高山,而是我们自己,是我们日常生命空间的温暖。这里所 谈论的乃是一种文化立场的命名,也就是以话语开启空间,在建筑空间的命名中寄予物 理空间以文化的意义,扩展学校空间的想象,以超越目前学校空间命名的功能主义方式, 也就是仅仅出于管理效能来命名,直接地冠以“第一中学”、“一教学楼”、“学生三 舍”的命名方式,这种命名昭示着学校空间的平庸化。四川成都有名的宽窄巷子,许多店铺都不仅做得很精致,而且有一个很隽永的名字, 譬如卖刺绣的店子,名

16、叫“一针一线”。这些好的店名的特点就是善于用简单而有富于 张力的语词来抓住人,启迪人。学校空间同样如此,我们需要敏锐地把学校把场域中的 积极因素引出来,寻求任何场域中诸种力量的和解,让场域活跃而充满积极的力量,以 培育积极的校园生活。命名就是让冷冰冰的物理建筑空间,以话语的形式进入师生生活 世界之中,在语言中开启人们对物理空间的文化想象。给建筑命名,其实就是给我们存 在的空间命名,就是在建构我们生存的精神空间。命名的高度,就是我们存在的高度。学校作为生命精神的启迪,学校物质空间的精神意义至关重要。“自然永远是 美丽的,而人工的建筑往往反是。因为建筑不同于绘画,它自始无意于模拟自然。建筑 的原始不过是石、砖、三合土的堆砌,所以供人遮蔽风雨。它的第一纲领,在乎效用, 虽至今日,此旨不变。因是那些不调和的现代建筑:工厂,学校,戏院,邮政局,火车 站,和那些直线的街道,它们的丑恶,郁闷,使人往往感觉到有逃往乡村的必要。因为 自然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