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3下科学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14797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3下科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3下科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3下科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3下科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3下科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3下科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3下科学教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 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2、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3、能够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4、知道土壤里有什么。5、知道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6、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德育目标:1、能够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2、愿意亲近土壤。教学重点:1、知道土壤里有什么。2、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2、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学材料:找一块新鲜的泥土地、小铲、放大镜、木棍、盛土容器、记录纸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师生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1、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

2、板书课题明确学习对象探索调查1、关于土壤,我们知道些什么?2、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组织学生提问3、有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筛选4、想亲自看一看吗?组织学生讨论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前往观察,在观察现场进行实地教学。5、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什么。6、组织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土壤中的小动物。教师及时提示不要惊吓小动物更不要伤害它们。7、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的情况。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知道土壤里有什么。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点。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回顾解释今天我们走进了我们周围的土壤,认识了土壤里面的“居

3、民”。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土壤。总结本课教学,激发学生探索土壤的热情。2 了解土壤教学目标:1、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5、知道沙土、黏土和土壤是土壤的三种类型。6、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7、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8、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德育目标: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教学重点:1、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3、知道沙土、黏土和土壤是土壤的三种类型。教学难点:1、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4、。2、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3、能够用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教学准备:三种土壤样本、杯子、水、搅拌棒、纸巾、漏斗、纱布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土壤可以孕育成千上万的生命,它究竟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土壤(板书课题)二、探索调查1、你们采集的土壤里面又哪些物体?鼓励学生观察后尽可能多地用图画、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2、教师小结:土壤是一种混合物。3、做下面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4、说明土壤里有什么?(有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5、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三种土壤中颗粒的大小。6、教师小结三种土壤的名称。7、教师将事先准备的土壤样本让学生边观

5、察边阅读、比较。8、这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如何比较?组织学生预测9、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渗水性。注意保持三个变量的不变。10、组织学生做实验。11、组织学生将结果与预测相对照,巩固科学探究的方法。12、调查家乡的土壤可以有哪些途径和方法?三、回顾解释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为什么只有这些农作物?3 肥沃的土壤教学目标:1、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2、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3、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4、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5、知道什么是腐殖质。德育目标: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2、能够坚持长期观

6、察,有持久性。3、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1、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学难点:1、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2、知道什么是腐殖质。教学准备:小铲、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蔬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植物喜欢在什么样的土壤中生长知道吗?什么是肥沃的土壤呢?今天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二、探索调查1、通过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壤,你会发现什么?2、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3、引导猜测:动植物对土壤肥力是否产生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肥沃的表土层的形成过程是什么

7、样的呢?教师出示树上的图并用投影仪打出来。组织学生讨论、汇报。5、教师小结形成过程。6、你们想亲自看看表土层的形成过程吗?7、我们可以怎么做?8、解释:腐殖质9、讨论肥料袋的制作方法。10、同学想把动物放在里面,估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1、们想用什么动物?为什么?12、应该如何观察?三、回顾解释提制作肥料袋的要求:能长期观察并记录。4 土壤的保护教学目标: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3、能够进行环保宣传。4、能作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5、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6、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

8、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德育目标: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教学重点:1、能够进行环保宣传。2、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教学难点: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教学准备:查阅资料、泥土、草皮、水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1、回忆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内容。2、 板书课题,直接导入二、探索调查1、提问:你知道土壤有什么作用?2、出示图片:大自然、田野、花园3、土壤给动植物提供了生长的条件,动植物有回报吗?3、小结:土壤给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

9、必要的条件,动植物也给土壤提供了养分。4、看插图,提问:人类有哪些活动会破坏土壤?5、这些活动为什么会破坏土壤呢?6、简单补充、介绍。你还知道还有哪些破坏土壤的行为?7、做下面的实验,想一想,当森林被砍伐、植物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组织学生动手做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8、人类的活动既然会破坏土壤,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三、回顾解释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呢?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1、果实和种子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

10、的条件。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科学知识1、认识果实和种子。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2、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难点: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三、教学准备一些带种子的植物、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放大镜四、教学过程一、认识种子和果实1、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

11、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2、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它长在哪里呢?今天老师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的家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3、小组实验、交流。4、分组汇报。(猕猴桃、香蕉的种子都退化了,变的很小,很难察觉。如学生说不出来,教师需提醒。)5、讲述:同学们发现植物的种子一般长在果实里,果实就是种子的家。二、认识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1、讲述: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殊的传播种子的方法。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2、讲述:蒲公英的种子借

12、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3、小组讨论、交流,试着填写活动记录表格。4、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三、认识种子的构造1、讲述: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发给学生每人一颗种子,用手摸一摸,你能想想这颗种子里会有些什么吗?请你画下来。3、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并把画展示给大家看。4、究竟同学们想的对不对,下面我们就来解剖种子。谁来说说解剖时我们要注意哪些呢?5、教师示范解剖种子。强调:用镊子剥开种皮时要轻,不要伤到里面幼嫩的部分,然后从蚕豆开口的那一边小心的掰开。6、学生解剖种子,用放

13、大镜观察种子里面有什么,并画下来。7、说说你看到种子里面有什么?8、学生再用花生的种子进行实验,要求按照预测画图解剖观察画图表达的过程。9、让学生比较每组前后两组的记录图,有什么不同?说明观察有什么作用?四、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1、当我们把种子种到土里后,怎样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呢?你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2、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吗?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实验。3、交流实验方案。4、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回家做或者在班上集中做。五、学生提出与种子萌发有关的问题。1、第二课时上,看几号瓶的种子发芽了,为什么其余瓶里的种子没有长出小芽?2、讨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3、提问:你还能提出

14、哪些和种子萌发有关的,又是自己能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吗?4、小组讨论,可以参考书上的问题。5、各小组汇报,选择一个研究问题。6、小组讨论:怎么去研究这个问题?7、小组汇报,确定研究方案。8、课后进行实验。六、教师发种子,学生课后种植一种植物。 2、根和茎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察,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2、能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科学知识1、认识根和茎的形态。2、知道根和茎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2、愿意通过观察、收集证据来探究科学的奥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难点:认识茎的作用。三、教学准备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四、教学过程(一)区分直根和须根。1、出示大蒜和菠菜。你认识这两种植物吗?2、观察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3、讲述: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我们叫它是直根。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周围长出很多粗细相似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4、在活动记录上画下直根和须根,描述它们的不同。5、小组内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植物的根,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直根,哪些是须根。6、汇报比较结果。二、认识根能吸收水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