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调查研究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5143115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泠印社调查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泠印社调查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泠印社调查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泠印社调查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泠印社调查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泠印社调查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泠印社调查研究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泠印社调研报告摘要西泠印社是我的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但其所在之处却是一座很有个性的园林。西泠印社所在地形上下起伏,建筑与林木分布在山上山下。本次综合实习,在西冷印社学习颇多。本论文通过教师讲解,查询资料,主要对西泠印社的人文历史,空间布局,构景要素等方面进展了分析与评价。以文字,照片加分析图进展表达。关键词:西冷印社人文历史空间布局构景要素一、 西泠印社概况西泠印社顺着孤山原有的地势而建,是优秀的山体庭院。巧妙地在上下起伏的各个空间层次上布置建筑、植物、山石、水体等园林构景元素。运用了拟对称与轴线偏移的手法。布局轻松,灵活,优秀的山水园林。采用少有的金石文化为主题。包含多处明清古建筑遗

2、址,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湖山最正确处之誉。图1西泠0印社平面图图2印社实景照图3山地园林图4轴线偏移图5金石篆刻1、 区位分析西泠印社坐落于*省*市西湖景区西湖区孤山路3l号,东经120度8分,北纬30度15分,东邻孤山,南至白堤,北邻后孤山路,西近西泠桥。西泠印社依山就势地展开景观序列,组成山下、山中、山顶以及后山四大景区,总占地面积7088.86平方米,建筑面积174977平方米。图6位分析图2.历史沿革先秦时期:金石之风兴起金石之风最早可追朔到先秦时期的碑文,之后魏晋时期又出现帖文。到唐宋时期,金石学已成为时尚潮流,相继出现欧阳修、吕大临、赵明诚等出色金石

3、学家。1904年:金石鼎盛期在*的篆刻家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吴石潜等人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取名西泠印社。当时清朝*府与钱塘县均以官府批文登记备案。1933年:建立完成印社的园林建立全部完毕,社内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楼台亭阁建筑精巧,摩崖石刻星罗棋布,成为西湖园林的精华之处。1983年:省级重点*市政府拨款资金15万元,请著名古建筑专家对印社景点全面修整,并立省级重点文保单位石牌.2006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石篆刻(西泠印社)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七任社长西泠印社结社百年以来,共有七任社长。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是近代的金石书画大师。图7印社旧照图8吴昌硕印章

4、图9金石爱好者二西泠印社总体分析1莲池2柏堂3竹阁4印廊5印人书廊6六一泉7前山石坊8石交亭9仰闲亭10山川雨露图书室12印泉13潜泉14遁庵15环朴精庐16鉴亭17鸿雪径 18阿弥陀佛经幢19藓剔亭20丁敬像21汉三石老室22西泠印社23四照阁 24闲泉25观乐楼26华严经塔27登石如像28小龙泓洞29缶龛30提襟馆31鹤庐32文泉图10西泠印社鸟瞰图图11西泠印社剖立面图1.构造分析拟对称:位于中间位置的柏堂和华严经塔在体量和高度上都属于主体建筑,形成一条轴线。其他建筑沿着轴线布置,不是绝对对称,又有一定的章法,形成拟对称布局。轴线偏移:入口并没有顺着主要轴线方向布置,而是在偏移轴线的一处

5、布置,形成了一条转折的主折线,产生了轴线偏移。拟对称与抽线偏移的手法采用,使得布局显得轻松,不严谨。更加有山水意味。图12构造分析图2.流线分析可达性多样:西泠印社道路众多,古朴而充满变化,通往一个景点的道路往往有多种选择,完毕一个景点之后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前往不同的空间。创造层次:各景观层次间都是依靠道路来取得联系,且各个空间层次之间都有停留点,可以上下观望,互为借景。巧用小桥:山顶利用桥这种景观元素引导游览路线,闲泉边的锦带桥,是我国最短桥梁。虽然一步即过,却是游览路线上不可或缺的构筑物,还起到了划分水面空间、丰富园中水景的作用。图13流线分析图3、空间序列分析全园顺着山势展开起承转合的

6、空间序列,空间格局也呈现出开敞郁闭开敞郁闭的节奏变化。图14空间序列分析图1起段组成:起段主要包括山脚下的栢堂庭院,由栢堂、竹阁、两边庑廊和外墙围合而成的小庭院。障景的应用:栢堂位于西泠印社的中轴线上,是全园入口第一道屏障,起着障景的作用。防止纵向景观的一览无遗,人们只能看到繁茂树木中露出的建筑一角,把握了人们探幽的游览心理,增添了游览的趣味。总结:起段是全园的起始,四周由建筑和廊围合,总体来说属于内向型布局,空间较为封闭,表达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整个空间序列拉开序幕。2承段组成:承段从栢堂北侧的登山小道开场,包括山川雨露图书室、仰贤亭、宝印山房等建筑,由鸿雪径过渡到凉堂,直至山顶庭院完毕。竖

7、向设计:承段是山体的主要局部,竖向的变化最为剧烈,空间处理精妙。山势陡峭,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而斜向上延伸的鸿雪径使空间序列得以延续。总结:承段山势陡峭,古木浓荫,空间仍然比拟郁闭,空间转承也更为复杂,是连接起段和转段的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转段组成:转段是全园精华所在山顶庭园。整个山顶庭院以水面为中心,沿南北中轴线分别为文泉和闲泉。水池后面的岩石上筑高台,其上建有华严经塔,是全园的标志性景观。空间布局:山顶庭园以外向布局为主,局部辅以内向型的小空间,空间较为开敞,之前上山过程中的封闭感在这里得以释放,有豁然开朗之感。总结:山顶庭院在自然地形根底上,加以精妙的人工雕琢,有山石泉池、花木

8、掩映,又有亭台楼塔、岩壑洞府,还有金石和雕像作点缀,这一切元素在山地空间内徐徐展开,竖向上有上升,也有下沉,错落有致,空间处理富于变化。4合段组成:合段主要是从山顶庭园开场的下山路段,在山顶庭园的东北、东南、西北都设有下山的道路,分别通向全园的北、南、西3个出口。总结:合段构成空间序列的延伸,空间再度收闭,既是这个序列的完毕,又是新的序列的开场。图15栢堂庭院平面图起段图16山顶庭院平面图转段图17印社鸟瞰图18栢堂庭院图 19登山小道实景照图20山顶庭院实景照4、视线分析三、构景要素分析1、植物造景分析1植物分布西泠印社就山而建,山内古木众多,枝叶苍劲,郁郁葱葱。西泠八家在吸取秦汉印精华的根

9、底上,创立了雄健古朴的浙派风格,并一直影响着金石印坛,而这种风格也切实表达在了西泠印社的园林植物上。西泠印社孤山社址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分,四季清楚,东夏季风交替显著,日照较多,空气湿润。图21植物分布图2植物名录园内植物以古朴苍健为美,偶尔点缀观花植物。骨干树种常绿骨干树种落叶主要观花植物香樟、桂花、女贞、构骨、竹、松柏鸡爪槭、朴树、玉兰、麻栎杜鹃、山茶、梅花、玉兰表1主要植物名录表3总结与建议总体来看,春季观花效果还是不错的。.秋季的色叶效果也很赏心悦目。由于历史悠久,很多植物配置与当时设计的效果已有较大的出入,一些大树枝叶参天,使得空间过于郁闭。一些古树也慢慢走向死亡,景观

10、空间出现缺口,缺乏维护与管理。图22春季实景照图23夏季实景照图24空间封闭图25古树死亡2、水体分析湖上有山,山上有泉冶即是孤山的一大景观特点。虽然水体仅占全园面积的少许,但在整体设计上,淡绿透明的水色却构成了园林景观的天然底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图26印社水体分布图水体布局分析:散点布置、串联整体。从西泠印社的整体布局来看,印社的5处水体,虽然每处水体独立存在,但却依次分布在山麓、山腰、山顶三层庭院内,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串联成一条水景序列,构成连续的整体。点线交融、相映成趣。5处水体依次与道路相互交融,线形道路将五处泉池串联为一体。同时,水体又结合每段道路营造不同的景观辅助效果,防止了

11、整个道路景观的单调与乏味。图27印社水体布局图空间多变、错落有致从莲池到潜泉,在空间序列上表现为:小院落水景半开敞空间转折小水景闭合空间中心水景较开敞空间地势多变半开敞水景空间。水体作为空间的点睛之笔,营造了空间多变、错落有致之感。图28印社水景平面图名称形态面积位置实景照莲池55南门入口,柏堂正前印泉8山川雨露图书室后,鸿雪径始端文泉114西泠印社山巅闲泉64玛瑙坡,小龙泓洞南潜泉38遁庵后峭壁下,环朴精庐后表2西泠印社水体信息统计表3、 建筑分析1建筑总体分析西泠印社中的建筑共有十余处,虽然建筑体量都不大,但是独具特色。特点:拟对称布局建筑巧借自然之势,采用拟对称布局,因势构筑,灵活组合。

12、屋顶造型丰富建筑参差有致地融于自然山林之中,因此屋顶造型丰富别致,咫尺之隔的馆阁相望而不相通。图29印社建筑分布图功能为先既要满足人们休憩、会客、起居等活动的实用功能,又需要符合观景、甚至点缀景观的艺术功能。比方柏堂现在辟为社史阵列之用,印人印廊和印人书廊的墙面上也布置名家印蜕和书法作品以作展示。建筑类型建筑名称建筑功能亭台石交亭,仰贤亭,藓剔亭,六一亭,鉴亭点景,观景,休憩游廊印人印廊,印人书廊,鸿雪径点景,观景,交通楼阁观乐楼,四照阁,竹阁,提襟馆,僧庐远眺,会客,起居厅堂柏堂,凉堂,还朴精庐,山川雨露图书室,宝印山房观景,会客,起居其他华严经塔,汉三老石室点景表3西泠印社建筑统计表2特色

13、建筑柏堂分析柏堂历史文化:主体建筑柏堂为南朝古迹,清光绪二年重建,因堂前两棵古柏得名,古朴壮观,清雅宜人。形态特征:柏堂是院内体量最大位于中轴处的主体建筑。屋顶采用歇山的形式,整个建筑文雅,大气。功能:是位于入口附近的厅堂,主要用于接待客人和作为活动场所。图30柏堂平面图图31柏堂南立面图图32柏堂东立面图图33柏堂实景照4、园林小品分析西泠印社是少有的以金石篆刻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园林,所以院内小品为了契合此主题,大多以石质呈现,且上面配有篆刻。石坊石刻石雕石凳石坊石刻石雕石凳表4小品类型表四、西泠印社营造手法总结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西泠印社作为山水园林,在空间营造、建筑营建、地形利用、植物造

14、景、理水等方面,皆本着师法自然的准则。无论是整体山势的把握,还是像柏堂等局部小庭园的塑造,都充分表达了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理想。2、对地形的尊重与利用西泠印社本身尊重地形,依据孤山的山势进展空间布局,而在局部的景观营造上对地形加以利用和改造。具体来看,无论是空间布局、道路设置、景观营造,还是借景手法的运用等都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地形,与地形严密结合,形成山地庭园鲜明的景观特色。表达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手法。3、空间布局灵活巧妙采用了拟对称与抽线偏移的手法,使得布局显得轻松,灵活,不严谨。拟对称:位于中间位置的柏堂和华严经塔作为主体建筑,形成一条轴线。其他建筑沿着轴线布置,不是绝对对称,又有一定的章法,形成拟对称布局。轴线偏移:入口并没有顺着主要轴线方向布置,而是在偏移轴线的一处布置,形成了一条转折的主折线,产生了轴线偏移。4、 空间序列充满节奏与韵律全园顺着山势展开起承转合的空间序列,空间格局也呈现出开敞郁闭开敞郁闭的节奏变化,还通过亭廊、花架等构筑物,以及植物的围合营造出半开敞半封闭的灰空间。结合障景、对景、借景、漏景等手法创造出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曲折多变的园林空间。5、金石文化与园林景观的融合作为浙派金石书画家建立的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文人团体,西泠印社的历史奠定了文人园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