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东近代名人事迹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0.05KB
约16页
文档ID:545137198
广东近代名人事迹_第1页
1/16

广东近代名人事迹广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出了不少名人现将名 人们的事迹简单介绍如下:孙中山 香山一中山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 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 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 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 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孙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 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 大国反清事业,自诩〃洪秀全第二〃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 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 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 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 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 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 出版的^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 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 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 产李光耀 梅州一大埔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原新加坡总理、内阁资政李光耀,GCMG, CH (Lee Kuan Yew)(1923 年 9 月 16 日(癸亥年)一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华人,新加坡 前总理(开国元首)、新加坡最高领导人,曾任国务资政以 及内阁资政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党溪乡新加 坡莱佛士学院毕业1954年11月参与创建新加坡人民行动 党曾任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秘书长、立法议会(1965年12 月改称国会)议员、新加坡自治政府首任总理、总理公署高 级部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内阁资政(总理公署) 2011年5月14日,李光耀宣布退出新加坡内阁,标志一个 时代的终结2015年3月23日凌晨3时18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享年91岁2015年3月29日下午14时,在新加坡国立大 学文化中心举行国葬洪秀全 广州一花都 太平天国天父屡试不第洪秀全生于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村中父 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都在童生试中的广州院试失败落选,第三次在 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了,受此打击回家以后重病一场,一度昏迷。

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 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从此,洪秀全言语沉默,举止怪异此时, 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败,在6年后的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春天,再次参加了广 州院试,结果还是以落选告终创立教派折叠六年),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详读之后被 宣扬上帝的基督教义所感动,萌发了信奉上帝、追求人人平等的观念把书中内容与自己以 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认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不再做一名 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义,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虽然未曾读过《圣 经》,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自称是上帝的 二儿子,耶稣的弟弟洪秀全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但未取得很大成功洪秀全遂说动了好友冯云山同毁了孔 子的牌位,改奉基督教,并向乡亲传播教义其后,他又编写了《原道救世歌》等布道诗文, 抨击社会上的种种邪恶现象,呼吁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建立起“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 洪秀全利用基督教的教义进行改造社会的活动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和冯云山转至广西一带传教洪不久便返回广东, 冯留下发展,在当地的信徒日增。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至次年间,在家乡的洪秀全写下《原道醒世训》、《原道觉 世训》、《百正歌》等作品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初,洪秀全在广州的一所基督教堂学习了几个月,曾要求受 洗,但教士认为,洪秀全对教义的认识不足够而拒绝了洪其后再到广西会合冯云山,在冯 云山的协助下,于当年内在广西桂平建立了“拜上帝会”,吸收了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 2000人为会员并陆续制订拜上帝会的规条及仪式洪秀全的拜上帝会与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渐加深,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道光三十年) 决定反清,加紧准备会众在下半年间陆续前来金田团营金田起义折叠1851年1月11日(咸丰元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1853年(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又分兵西征、 北伐咸丰六年,因掌握军政实权的东王杨秀清“威权逼己二遂密诏(一说无密诏)北王韦昌 辉率军返京诛杨韦又扩大事态,滥杀无辜洪秀全迫于众怨,只好杀韦,以翼石达开主 政太平天国前期,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冯云山、萧朝贵已死, 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主张把四书五经列为禁书,杨秀清不同意, 借“天父下凡”迫洪秀全让步,后者只好同意四书五经在修改后可以刊印流传,然而,直至太 平天国灭亡仍未曾刊行。

在当时的清朝许多国民由于抽鸦片而体质虚弱,难于戒除烟瘾,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国 库虚空,民生困苦洪秀全通过制定严厉的刑罚来禁止鸦片的买卖,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 主权原则上,洪秀全对清朝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认可折叠天京事变Jim 土HIM ■咔 I太平天国(张砚钧 漫画)参见:天京变乱皂*扉;Jtd州(Lli-11部・,5・4土厂洪秀全玉玺1856年(咸丰六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向荣在8 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另有图谋, 以“天父下凡”为由迫天王封他为“万岁”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矛盾日渐加深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 伪作不忍洪秀全知道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及顶天燕秦日纲对东王不满,后来东王有弑 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顶天燕秦日纲铲除东王韦昌辉在9月1日到天京,与秦日纲 在夜间入城,2日凌晨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诛,史称'天京事变”翼王石达开抵 达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二人不欢而散,石达开当夜逃出城外,韦昌辉其后尽杀翼王府 中石达开的家属石达开从安庆起兵,声讨韦昌辉,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石达 开。

东王、北王与燕王先后被诛翼王石达开在天京主政一段时间,为洪秀全所忌,洪秀全 封自己的亲兄弟洪仁发、洪仁达为王,以牵制石达开,引起石达开不满1857年(咸丰七年)石达开受猜忌带领大军负气出走,脱离天王指挥自天京事变及 翼王出走后,洪秀全虽然掌握了朝政大权,太平天国却开始走下坡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诸后起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 渡过难关1863年(同治二年)冬,天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 的建议,固守天京同治三年四月病卒所著诗文及诏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国》(中 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及《太平天国史料》等书中[1]另外一种解读:天王府韦昌辉对于杨秀清主管国事不服气,表面上唯唯诺诺,毕恭毕敬,实际上心里早 就暗藏杀机1856年(咸丰六年)下,杨派韦“督师”江西,韦昌辉屡战屡败,因为惧怕惩 处,随领兵3000偷偷回京,奔赴天王府求情洪秀全斥责说道:“遣尔往援庐州,何得擅 回,罪当诛韦昌辉走投无路,遂孤注一掷,突袭东王府,杀东王府以及其部署两万余人 石达开从湖北回到天京,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又欲加害石达开石达开逃到天王府, 韦昌辉兴兵攻打天王府。

石达开连夜出逃,韦昌辉杀其全家老少石达开逃到武昌后,兴兵 四万讨伐韦昌辉韦昌辉滥杀无辜激起民愤,天王下令“合朝同心二将韦昌辉处死,首级送石达开事变后,洪秀全追封杨秀清为“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将自己的第五子过继给杨秀清, 将其被害之日定为“东王升天节”要臣民们“代代莫须忘”康有为 南海 维新变法领袖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 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 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 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 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 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 (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 (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 言书,即〃公车上书〃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 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 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 一直谋划溥仪复位。

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 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 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 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 探望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康有为作为晚清社 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梁启超 新会 维新变法领袖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一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 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 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 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 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 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 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 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 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 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 者。

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 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 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 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 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袁崇焕 东莞明朝抗清爱国名将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 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明朝末年蓟辽督师袁崇焕生于 万历十二年(1584年)卒于崇祯三年(1630年),享年46岁 袁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 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 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 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 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 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三年 (1630 年)八月, 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 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袁崇焕虽为抗清名将,但也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有《袁 督师遗集》存世,今人辑有《袁崇焕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