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5134187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文之都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示范课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二)方法与过程:梳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教学难点:内容的时间跨度大,信息量丰富。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散文的概念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表达含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反映现实生活及时迅速。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2. 散文的分类按照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议论散文。叙事散文:偏重于记人叙事,及时记录新鲜事物、新鲜感受。包括游记、日记、报告文学。抒情散文:偏重于抒发创作主体情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方式。议论散文:偏重于议论,夹叙夹议,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包括杂文、小品、随笔等。3. 散文的特点 . 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 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 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 生动活泼, 富于音乐感

3、, 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二、散文发展的阶段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一)先秦时期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3. 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殷商时代有了文字

4、,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 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 如春秋 。 后, 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如左传 、 国语、 战国策等。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3. 诸子散文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 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墨子代表墨翟“兼爱”的主张,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兼爱、非攻等篇极有代表性。庄子代表道家庄周“无为而治”的主张。庄子

5、散文在诸子中独具魅力。 这表现在作者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善用民间寓言,长于譬喻,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韩非子代表法家“因时制宜”的主张。韩非散文结构严谨,锋芒锐利,说理深刻。荀子代表荀况的学说,现有32 篇,多长篇。荀子散文特点: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它包括八览、六论、 十二纪,兼有儒、 道、墨、 法、农诸家学说。 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和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文章富于形象性。先秦诸子的说理散文无论在思想上, 还是在艺术风格上, 都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6、(二)两汉两汉时代,散文进一步发展。1. 政论文汉初,政论散文有所发展。贾谊(公元前200前168)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章过秦论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 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 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除贾谊外, 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 他们的文章大多或论秦之得失,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其中以晁错和邹阳成就较高。晁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 守边劝农疏 、 论贵粟疏 两篇散文最为著名。2. 史传文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 1)史记司马迁的史记 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现

7、将先秦历史散文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贡献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开创了“纪传体”体例。司马迁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史记中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 “本纪” 按年代顺序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迹;“表”按年代谱列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 “书”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世家”载述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业绩;“列传”记载各种代表人物的活动。 司马迁创造性地把这五种体裁综合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是我国第一

8、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在史记中,司马迁第一个为经济史作传:平准书、货殖列传 ; 司马迁又第一个为少数民族立传: 匈奴列传 、 西南夷列传等;他还第一个为卑微者列传:刺客列传、游侠列传等。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 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 秉笔直书,是我国宝贵的史学传统,司马迁的史记对此有很好的发挥。 秉笔直书, 就是史学家必须忠于历史史实, 既不溢美,也不苛求, 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撰写历史。 由于司马迁在历史编纂学上的伟大创造精神,他的进步的史学思想和严谨的治史方法,使史记成为我国史学史上一座

9、巍峨的丰碑,司马迁也赢得了“中国史学之父”的美名。史记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它的文采历来为我国文学界所称颂, 它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司马迁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 又像一位善于捕捉瞬间的雕塑家, 以他那锋利的刻刀, 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 司马迁创造性地把文、史熔铸于一炉,为我们写下了一部形象的历史。所以,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史著中,史记拥有的读者量是首屈一指的。( 2)汉书在史记 的影响下, 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 班固的 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汉书具有浓厚的封建正宗思想。班固时,封建神学思想已发

10、展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 而班氏父子又是 “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焉”的史学家,他们自然以维护封建神学思想为己任,将“圣人之道”作为自己著作的指导思想。为了宣扬“天人感应”、灾异祥瑞的封建神学思想,汉书首创五行志,专门记述五行灾异的神秘学说,还创立睦西夏侯京翼李传,专门记载五行家的事迹。汉书开创了断代为史的编纂体例。班固之所以断代为史,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在编纂体例方面, 汉书继承而又发展史记的编纂形式,使纪传体成为一种更加完备的编纂体例。 例如, 史记 虽然立了 吕后本纪 , 但却用惠帝纪年, 汉 书 补立 惠帝纪 , 解决 史记 在体例上的混乱, 从而提高了 汉书的史料价值。 资料

11、丰富,保存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现存汉书约 80 万字,卷帙比史记繁富。在许多人物传记中,汉书又收入大量有关政治、 经济、 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奏疏、 对策、 著述和书信。 在汉书的 10 志中,也有类似的重要历史文献的收载,如食货志收入晁错的论贵粟疏等。汉书还增补史记对于国内外各民族史的资料。3. 赋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 散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 汉赋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一些形式上的特点,更多地采 用散文手法,因其篇章宏大,后世称为“大赋”。大赋是对东汉以后 抒情

12、为主的“小赋”而言。大赋大都以问答为骨架,铺陈名物、排比 词藻、好用古文奇字和双声叠韵词,铺陈多用整齐对称的韵语,叙述 多用散文句。枚乘的七发是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其他代 表作如司马相如上林赋、扬雄长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小赋是汉代后期继大赋后出现的新体赋,至六朝而盛行。多为抒 情作品,篇幅较小,少用典故。如张衡的归田赋。(三)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骈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坛出现了新的格局,并开拓出个性化与美文化的 多元发展前景。在各种文体中,赋体受诗的影响,也趋于骈化,有些 赋其实就是骈文。北朝文坛虽然整体上受骈化的影响,

13、 但仍有别具风 格的散体名篇大放异彩,从而构成对唐代文坛发展的多重影响。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其标志是抒情小赋的涌现,从 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王粲的诗赋为“七子之冠冕”, 其代表作是登楼赋,如曹植写的洛神赋。辞赋生机的焕发,还表现在大赋的体式功能得到一定的调动。如 左思三都赋、潘岳籍田赋、西征赋以及南北朝时期谢灵 运山居赋、梁武帝净业赋、梁元帝玄览赋、颜之推观 我生赋等。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赋家是庾信, 代表作哀江南赋。(四)唐宋时期。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 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唐朝韩愈大力反对浮华的骈俪

14、文,提倡作古文,以韩柳为首的古 文运动的胜利,树立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自由抒写的新文风,大大 提高了散文的抒情、叙事、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中唐以后,古文运动一度衰落,到了宋代,欧阳修再一次掀起了 古文运动,此后的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等人都在古文革 新运动的影响之下取得了各自的成就, 后人将他们与唐代韩愈、柳宗 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北宋的历史文学家司马光编有一部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它除 具有史学价值外,还非常具有文学价值。南宋散文家在北宋诸位大家影响下,产生了一部分上书言事的政论文,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政治态度,胡铨、陈亮、叶适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家。(五)元明清时期。本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 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明初的宋濂(13101381)是“开国文臣之首”,他的一部分传记文很有现实意义,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明中叶以后,针对程朱理学、八股文的束缚,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发起“复古运动”,倡导文必秦汉。他们在对扫荡八股文风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 又走上了盲目摸拟古人的路子。后来的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