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林崇德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5132162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林崇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林崇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林崇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林崇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林崇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林崇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林崇德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从受精卵起先到诞生、成熟直至苍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而言之,是探讨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年龄特征:指个体在肯定的社会和教化条件下,在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图式:指主体已经具有的动作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相识事物的基本模式。横断探讨设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纵向探讨设计:又称“追踪探讨”,是对同一探讨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聚合交叉设计:将横断探讨设计和纵向探讨设计融合在一起的探讨方法,他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群体为探讨对象。 世代效应

2、:又称“代群效应”、“群体效应”、“同层人效应”,指由于个体诞生在特定时期,并成长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带来的对个体发展探讨的干扰效应,即两个年龄组被试之间的差异可能并不是由于个体发展造成的,而是由于两组被试所经验的社会历史情境不同造成的。巴宾斯基反射:胎儿脚底受触时,脚趾呈扇形张开,脚朝里弯曲的本能反射活动。这个反射活动直到婴儿诞生六个月后才消逝。摩罗反射:又称搂抱反射、惊跳反射。当胎儿或新生儿突然受到了强声刺激及新生儿感到身体突然失去支持时,会先仰头、挺身、双臂伸直、手指张开,然后弯身收臂,紧贴前胸,作佝偻状。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反应速度渐渐减弱,乃

3、至最终形成习惯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指婴儿在习惯化形成后,若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加。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指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记。客体永久:由于象征性机能的产生,儿童起先相识到一个物体即使不在眼前,他依旧存在于某个地方,我们将儿童的这种相识实力叫做客体永久。客体永久性:亦称“客体永恒性”“永久性客体”。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旧信任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

4、是指儿童实行他人观点来理解他人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假想观众:是青少年“生长爆发期”特有的心理,他们认为其他人像自己那样的关注他们,特殊是同伴始终在关注他们、评价他们并且对于他们的想法和行为都很感爱好。这样的信念导致了对自我意识的强调、对他人想法的过度关注和对于现实和想象情境中他人反应的预期。心理的延缓偿付期:青年在确立自我同一性之前须要学习并实践各种角色,形成各种本事,在这一过程,青年可以短暂合法的延缓、偿付所必需担当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样性和连续性的实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

5、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社会化:个体驾驭和主动再现社会阅历、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通过在社会化,个体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活动所需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亲社会行为:是在肯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驾驭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须要、情感、实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样的情感与看法,自我贯穿的须要和实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守恒(守恒原则):指对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相识。(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只能集中于问题的

6、一个维度,留意的是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征,具有中心化的特点。)晶体智力:指通过驾驭社会文化阅历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实力;流体智力: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化与文化的影响的实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划分优点:具有较高的生态学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全面地相识成年人的智力特点;划分缺点:割裂了两种智力的联系,实际智力测验中很难设计出纯晶体或非流体智力。)社会性微笑:人类基本的动作并是对待社会的看法以及社会一般规则相符合的行为方式。 视崖试验:用来评估婴儿深度知觉的一种能够产生深度幻觉的平台式装置。 职业成熟度:指

7、与个体年龄相适应的职业行为的发展程度和水准 工作满足度:是工作者在对其及工作相关因素评估基础上产生的情感性反应。 分别焦虑:即婴儿与某人产生了亲密的情感联结后,又要与之分别,就会表现出难过、苦痛,拒绝分别。探讨表明,分别焦虑在婴儿67个月时产生,随着母婴依恋的建立而同时发生。 生疏人焦虑:指一种对生疏人的警觉反应。探讨表明,生疏人焦虑一般在婴儿68个月时发生发展是有个过程的。 心情的社会性参照:是指婴儿心情社会化的一种重要现象和过程,充分显示了心情的信号作用和人际通信交往功能,是心情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心情的社会性参照是在婴儿发展的特定时期发生的人际心情的沟通和他人心情信息的利用,是在一种特定心

8、情中发生的特定心情沟通模式。 第一章一、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普莱尔 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二、为什么说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缘由:由他的儿童心理的问世时间、写作目的和内容、探讨方法和手段及儿童心理的影响四个方面确定。 从时间上看,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是儿童心理探讨一类著作中较早出版的一本,这本书是被公认的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从写作目的和内容上看,普莱尔写书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儿童心理的特征,即对儿童的体质发育和心理发展分别加以特地的探讨; 从探讨方法和手段上看,普莱尔对其孩子从诞生起直到3岁,不仅每天做有系统的视察,而且也进行心理试验,即科学心理学的试验探讨; 从影

9、响上看,儿童心理一问世,就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重视,各国心理学家都把它看成是儿童心理学的经典著作,并先后译成十几种文字出版,向全世界推广,于是儿童心理学探讨也随之蓬勃的开展起来。其次章弗洛伊德:A: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B: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本我(Id)欢乐原则 自我(ego)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至善原则 性本能(泛性论)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他以动欲区的变更为依据来划分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与之相联系的动欲区,它是发展的每一个特殊阶段刺激和快感的最大的源泉。C: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一、口唇期(01岁):动欲区是嘴。 二、肛门期(13岁):动欲区在肛门区域,

10、这一阶段儿童接受排便训练。 三、前生殖器期(性器期)(36岁):动欲区在生殖器区域。 四、潜藏期(611岁):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活动(如学习、体育和同辈团体的活动),团体性活动多呈男女分别趋势。五、青春期(生殖期)(1220岁):假如前几个阶段发展得正常,个体从自私的、只追求个人快感的孩子,转变成有选择异性配偶实力的、有实力抚养子女的现实的、社会化的成人。* 对弗洛伊德人格发展观的评价: 1. 强调人格形成与儿童早期阅历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看法有关。 2. 人格的三个部分:伊底、自我和超我,它们之间的冲突斗争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人格发展中人的本能、现实环境和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冲突斗争。 3.

11、 把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归之于性本能,致使其在视察中发觉的很多重要的心理事实在上升到理论时变成了谬误。 4. 弗的资料主要来自他本人的诊断阅历和自我分析,缺乏科学的试验依据,很难重复验证。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1. 婴儿期 基本的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2岁) 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须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假如哺育者能以慈祥的和贯常的方式满足儿童的须要,儿童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否则就会形成不信任感。基本的信任基本的不信任,则危机得到解决,形成希望的品质(merit);反之,危机没有得到解决,则导致恐惊和无望。 2. 儿童早期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24岁)

12、 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儿童形成各种技能(走、爬、推、拉和交谈),儿童将这些实力用之于各种物体,也用于限制和排泄大小便。假如父母依据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细心限制儿童的行为而又不损害儿童的自我限制感和自主性,则儿童就会形成自主性;假如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运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假如自主性疑虑,就形成意志的美德,反之就形成自我疑虑。 3. 学前期 主动对内疚(47岁)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儿童更多地进行各种运动,更精确地运用语言,想象力更加丰富,这些技能使儿童能够萌发出各种思想、行为和幻想,以

13、及规划将来的前景。儿童检验各种各样的限制,以便哪些是允许做的,哪些是不允许做的。假如父母激励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儿童就会形成健康的独创性意识,形成主动性;假如父母讥笑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并由于缺乏自主性而简洁产生内疚感。假如儿童在这个阶段获得的自主性超过内疚,就会形成目的的品质;否则就会形成自卑感。4. 学龄期 勤奋对自卑(712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忠实的实现儿童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以及成为社会生产者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学校特殊重要,社交技能的习得特殊重要。儿童假如在这一阶段“体验到稳定的留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就

14、可以获得勤奋感,即满怀信念地同别人一起为寻求各种劳动职业作打算。生活中重要的他人(老师、父母)充溢爱意的关注和激励,是儿童获得勤奋感的必要条件。假如重要的他人(老师、父母、同伴)讪笑他或对他漠不关切,儿童就不会获得勤奋感,就会产生自卑感,就会对自己是否有实力成为社会有用的成员丢失信念。 在这个阶段,儿童假如过分重视他们在工作实力方面的地位,而忽视生活其他重要的方面,也不利于人格的健康成长。假如在这个阶段所获得的勤奋感超过自卑感,儿童就会形成实力这一品质。5. 青年期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这一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

15、展的过渡阶段。在前四个阶段,儿童懂得了所能担当的各种角色。在这一阶段,儿童必需细致思索所积累的全部关于自己和社会的学问,最终致力于某种生活策略,假如这样做了,就获得了同一性(identity),就长大成人了。但这个阶段是寻求自我同一性的时期,而不是具有同一性的时期。这一阶段是“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假如个体在这个阶段获得了主动同一性,个体就会形成忠实的品质。否则就形成不确定性。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自我同一性(ego identity):它是“一种熟识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体将来的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任的人们那里获得所期盼的认可的内在自信”。(Erikson, 1959,p.118)指个体对自身及自己的生活目标的意识。假如没有形成自我同一性,就会导致同一性混乱(identity confusion)或形成消极同一性。同一性混乱:是指个体不能正确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消极同一性:形成与社会目标相背离的同一性。6. 成年早期 亲密对孤独(1825岁):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开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 只有建立了坚固同一性的人才能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热情地追求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爱就是与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 没有同一性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