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5131961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内容介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 位数乘两位数中的内容。内容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 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是按着口算笔算的顺序编 排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又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乘法”的巩固和应用。笔算的教学又分为进位和不进位两个层次,本课时只学习不进位的笔 算乘法,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的顺序及第二个积的书写位置,通过对点子图的圈圈画画让学 生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原理,从而使学生能后解决与之相关

2、的实际问题,还为四年级 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混合运算做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单元的一 个重点,对今后进一步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 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完全有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计 算出得数,老师课上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启发学生整合旧知、推出新知,帮 助学生规范书写过程,把算理和算法加以提升。三、情境素材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非常广泛。对于这部分内容,应该以学生已 有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熟悉的方式入手,创设张叔叔植树的现实情 境。相较于人教版教材的购物情景而言,学生在利用点子图自

3、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有 多种策略选择。确立的活动主题:张叔叔植树问题创设的问题情境:张叔叔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解决的现实问题:1412=?探究的数学问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写法。建构的数学模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竖式模型。四、教学模式分析【模式名称】“操作探究归纳”教学模式【模式内涵】遇到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时,运用动手操作,如摆一摆,分一分, 拼一拼,画一画等,让学生借助直观的操作活动,运用已有的活动经验、认知基础、方法策 略,积极主动地对操作活动中获取的大量感性材料,进行观察与思考、交流与合作、比较与 分析、抽象与概括等一系列探究活动,探寻、发现复杂现象背后隐含的本质特性,随而逐

4、渐归纳、总结出数学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模式流程】操作探索归纳 探究解决问题 构建图形模型创设问题情境 发现提出问题 构建语言模型回顾解题思路 分析数量关系 构建本质模型五、教学目标分析运用数学模型 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价值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借助点子图,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3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方法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问题 意识和应用意识,体

5、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六、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算理和算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七、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作业纸,点子图。八、教学过程设计(一)出示情境,引入新知。师:张叔叔是一名园林工人,他每天都在为植树造林做着贡献。看,这是张叔叔的劳 动成果,你能说一说图中看到的数学信息吗?生:每行有 14 棵树,一共有 12 行。师: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生:一共有多少棵树?师:你会列式吗?生:1412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算式,与我们之前所学的有什么不同?生: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之前我们学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

6、。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张叔叔植树是一种计算方阵的情境,数学味浓厚。学生已有学习基础,能 够自主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通过观察算式的不同,迅速引入今天课题。】(二)自主探究,独立解决师:1412 到底得多少呢?你想不想自己探究一下?生:想。师:听清活动要求:1.独立思考,看看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求 1412 的结果。2.如果有困难,可以利用点子图圈一圈、画一画,再列式解决。3.完成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学生活动。学生可能有如下做法:生 1:我把 12 拆成 6 和 6。先算每一部分:146=84(棵),146=84(棵),再合起来: 84+84=168(棵)(如图 1)(图

7、1) (图 2)生 2:我把 12 拆成 10 和 2,先算 1410=140(棵),再算 142=28(棵),140+28=168 (棵)。(如图 2)其他同学的做法可能为:142=28(棵) 149=126(棵) 127=84(棵)286=168(棵) 143=42(棵) 842=168(棵)126+42=168(棵)(图 3) (图 4) (图 5)师:这些同学都借助点子图进行分析问题,并利用自己的方法求出了 1412 的结果。 这在数学上是一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我们再来看看他们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点?生:结果都是 168,表示 1412=168。生:都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两部分进行

8、计算。师:拆成什么样的两部分?生:拆成两个一位数或是整十数。师:为什么要拆开算?生:两位数乘两位数我们没学过,但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学过了。师:说的对,这些同学都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新知识转化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 十数的旧知识。(板书:转化)转化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我们以后的学习中 会经常用到。师:再看这几位同学的作业,你认为哪种转化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比较简单?生:把 12 拆成 10 和 2。因为 1410 口算就可以得出结果,142 也比较容易口算。 师: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种最好的分法(ppt 展示)。【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

9、 鼓励学生遇到问题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看能否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独立解决,并用点子图把自 己的方法表示出来。学生经历用图示表征解释算法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汇报,在交流展示 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沟通图形表征、算式表征和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 的多样性和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算法适时提 升,找到最优化的方案,突出竖式模型构建的生长点。】(三)探索关系,构建模型。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的解决方案都是一种口算的过程,而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两 位数乘两位数。接下来我们重点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笔算)师:你能不能自己尝试用竖式把屏幕中的口算过程表现出

10、来呢?学生尝试列竖式。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生 1:生 2:生 3:生 4:师:(对比生 1 与生 2 的竖式)哪一种竖式更能体现刚才的口算过程?生:生 2 的竖式。师:(对比生 2 与生 3 的竖式)哪一种竖式更为简单?生:生 3 的竖式更简单。师:那你知道生 3 竖式是怎样写的吗?比如竖式中的 28 是怎么得到的?140 又是怎么 得到的?生回答。师:(对比生 3 与生 4 的竖式)那第二层积最后那个“0”可以去掉吗?学生讨论,最终得到结论:个位的 0 可以去掉,因为这是求的 10 个 14 是 140,只要数 位对齐,个位的 0 可以不写。【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将口算过程写成竖式形式,

11、将几个竖式合并,再将竖式进一 步简化的过程。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很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来龙去脉,更容易的理解算 理了。】师:这样用竖式是我们大家共同探索的方法,今后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 用竖式来计算。我们再一起梳理一下过程。师:(对照 ppt 中的点子图)我们把第二个因数 12 拆成 10 和 2。先求 142得 28。这就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再求 1410 得 140,写在第二层的位置。但是注意数位要对齐,这样个位的 0 可以不写。师:你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了吗?请你把自己刚才写的竖式改正一下,并和同 桌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学生改正并说算法。【设计意图:教师规范

12、竖式的写法,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每一步的求解过程,掌握竖式 的写法。】(四) 运用模型,解决问题。师:学了知识就要应用,我们做两道竖式试一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师:同学们,我发现在计算较大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大家还有些难度。其实我们还有 一个让计算又快有准确的法宝乘法口诀。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师:在计算 1412 时,我们先求的是 142,利用口诀就是:二四得八,一二得二。 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在求 1410 时,也可以利用口诀计算:一四得四,注意 4 写在 哪一位上?生:十位。师:表示的是?生:10 个 4 是 40。师:再用“一一得一”,把 1 写在哪一位?生:百位。因为 10 个 10

13、 是 100。师:最后把四步口诀的乘积加起来,就是最终的答案168。是不是把计算变得非常容易 了?师:那刚才的这四步口诀在点子图中能找到它们的位置吗?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掌握竖式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讲述乘法口诀的计算过程 与点子图的分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到竖式的算理和算法,加快竖式的计算速度,对竖式知 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师:请你自己解决下列问题,并利用乘法口诀列竖式求出结果。学生自主完成题目,并交流汇报。(五)回顾整理,巩固模型。1.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让学生说一说。 2.回顾整理。师引导学生分析、回顾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建模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乘法竖式的建模过程,帮助学生积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等数学活动的经验,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对数学问题的 敏感性,最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