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129537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内容提要】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爱。自信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教师应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可运用赏识教育,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教育;尊重和倾听学生的想法;通过体验成功建立自信;通过进行挫折磨练来培养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人格,为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词】学生 挫折教育 自信心 赏识 尊重 个性差异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爱。“积极”意味着一种态度,一种对自己认可、肯定、接受和支持的态度;“感受”则包含着自己对自己情绪的感受、认识和评价。也就是说,自信是一个人感受自己的方式,包括了自己对自己接受、

2、自己对自己尊重的程度。自信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励学生努力积极向上,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下面,我谈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浅见。一、正确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学会公正地评价自己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肯定学生的成绩,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赏识教育包括表扬加鼓励,也包含有批评和惩罚。做了好事要得到表扬,做错了事,就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这样才能获得心理平衡,有助孩子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当“慈母”也要当“严父”。对待学生既需赏识教育,也要惩罚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

3、师应赏识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身上存在的差异,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让他们获得力量,增强自信。赏识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健康互动、幸福成长的教育;也是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激励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有一副教育对联写得好:“以爱换爱,爱河浸种根粗苗壮花吐艳;将心比心,心田育苗叶茂花红果喷香。”由此可见,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我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她家里生活条件比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脸上还留着一道小疤痕。她很自卑,下课的时候常常呆在教室里,不和同学玩。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她聊天,说她的可爱之处,谈她的优点,如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很工整等。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变了,喜欢

4、在周记里和我说心里话了,愿意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了,操场上也看到她活跃的身影了。在一次主题班会课上,她大胆地举起了小手,说了一番动情的话:“我的学习成绩不好,总觉得自己很没用;我长得不好看,总觉得很自卑。我原以为同学们都不会喜欢我的,所以总不爱说话。没想到老师是那么关心我,同学们对我是那么友好,大家那么热情地帮助我。我现在有信心把成绩赶上去,要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建设我们美好的班集体!”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赏识教育除了表扬加鼓励,还可以批评,关键在于批评的方式方法,应该在“看得起”学生的前提下进行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品,孩子哪怕一时不理解,到了高年级或长大后会一定会以感激的心态

5、接受这份礼物。比如,在班上黄权同学比较调皮,还会拿别人的东西,但他乐于帮助人。一次班上郑明兴同学生病,在教室里呕吐,他不怕脏主动帮助檫洗,在宿舍主动帮他打饭。在黄权同学犯错时,我就抓住他的“闪光点”,这样和他谈心的:“像你这样的学生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你现在学习又有了进步,还乐于帮助同学,老师多高兴呀!你难道不知道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吗?”一种春风拂面的批评让他面红耳赤,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很乐意地接受了老师的批评。若把“表扬”简单地理解为“鼓励”,只注视正面的赏识鼓励,而忽视恰当的批评和挫折的训练,这是赏识教育的误区,如此就会助长学生的傲慢无理,成为学生容忍错误的挡箭牌。实际上,赏识并不排斥

6、批评,赏识是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弱点和错误。该指正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该批评的错误也不能迁就。但运用批评要讲究艺术,要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为前提,要让学生以感激的心态接受这剂苦口的良药。 喜欢被人欣赏,这是人的天性。老师对学生的赏识,包含着赞美和鼓励,也包含着批评,它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鼓舞着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教师要善于肯定孩子的优点,指出存在的缺点,正确评价自己,学会在自信中成长。二、尊重和倾听学生的想法,使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心要注意尊重和倾听学生的想法。心理学家威廉 杰姆

7、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想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倾听学生的想法,并关注学生,这会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树立起自信。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我教过这样一个女学生,上课很爱发言,但是她回答问题常常词不达意,甚至答非所问,让老师和同学们既气又急,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总是把她的话打断,让她先坐下,也曾经批评过

8、她,时间长了,她不再爱说话,更不主动发言了,课堂上成了一个局外人,成绩也大不如从前了。我发现了她的变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有意识多提问她,并听她把话说完,再鼓励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一段时间过去了,她又象从前一样爱发言了,而且回答问题时能把要讲的意思表达清楚,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她又再重获自信。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深思:教师只想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学生动不动就批评训斥,学生的思维会受到压抑,自信心被摧毁,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有关实验表明,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受到批评训斥后,学习效果就越差,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尽量说:“某

9、某同学,这个问题请你回答。”回答结束后,再说一声“请坐下”。一个“请”字,就能“请”出学生的积极性,树起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成功是树立自信心的“阳光、空气和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研究发现,人具有空间、音乐、运动、逻辑、数学、语言、交际、自省、自然等多元智能,每个人的智能结构是不同的。各个领域需要的才能和智慧是不一样的,只要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智能优势,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成功的

10、体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创造机会给学生展现自己的优势,让学生体验成功,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常常遭到失败,比一般学生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在课堂上,应该结合这些学生的实际,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也能和别的同学一样品尝到成功的滋味。第一、适当降低学习要求,以“一课一得”的标准来衡量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在下课前问问自己: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知识?或多或少,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语,也是收获。第二、多给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尽量设置简单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如读一段课文,读几个生字,背一句话,在文段中找出一个简单的句子等。笔者就有过这样一次经历:

11、上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时,要求当堂检查第一段的背诵,用一分钟准备。第一段课文很简单,只有一句话:“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同学们很快都背下来了,并且跃跃欲试。我有意请一位平时上课很少开口读书、也很少认真听课、考试从不及格的男同学来背。在全班同学的哄笑声中,这个同学涨红了脸坐在那儿。我鼓励他:“老师相信你一定也背得出,勇敢点,背给大家听!”他站起来,憋了好一会儿,竟然也能流畅地背了下来。我和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庆贺,并在班上大张旗鼓地表扬了他。从那以后,这个男同学在语文课上开始认真听课,和大家一起大声朗读课文,学得很起劲,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给

12、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并欣赏他的表现,就是给了他一次成功的体验,一份自信的体现。因此,教师对学生获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及时给予真诚的肯定与赞扬。鼓励是流淌的小溪、涓涓的细流,是教师手中的太阳,它照亮了一扇扇未启的窗户,让学生看到了斑斓的世界,一个充满自信的未来。四、进行挫折磨练挫折教育是指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切实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信,具有坚强的挫折承受能力。我们都常说:“不如意的事情十八九”,人生几十年,遭受点挫折是难免的。适时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能够激发起战胜困难、向困难挑战的勇气,这既能培养和锻炼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品质,让

13、孩子真正能立足和生存。“滴水成河,聚沙成塔”,要教育培养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也非一日之功。对学生作耐受挫折的理论说教,他们确实难以领会。如果在生活实践中让他们经受缎炼考验,那是事半功倍的挫折教育。学生学习过程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途,并不总是充满快乐的,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要有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有坚持到底的恒心和百折不回的毅力。培养学生的挫折感操作起来不算困难,我们可以把这项工作放进日常的各种工作中,然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一)以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挫折感 一直以来,我校每个星期都有一节属于自己所教学科的第二课堂活动课。游戏是我常用的方

14、法。每次都是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为方式,以胜负为定局。我是教语文的,所以游戏的活动内容常常离不开语文这个范畴。例如我们最近玩的一次游戏:找出一整册语文书中所有的四字成语。活动的要求是:学生自由组合成两大组;游戏时可以借用词典对所找出的四字词语进行辨别;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因为学生早已熟识游戏规则,游戏的奖惩制度,所以他们很快就投入游戏中去。最后我照例评定出胜负,照旧胜者有奖,负者受罚。 在游戏中,在胜负的较量中,学生慢慢体会了: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的道路上是布满荆棘,充满挫折的。(二)以学科的检测成绩来培养学生的挫折感学生最大的任务是学习知识,而检测是检查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知识多少的其中

15、的一中有效的方法。因此,很多学生比较看重检测成绩的高低。所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来培养学生的挫折感。不同于游戏的是,因为学生知识基础不同,学习方法不同,学习能力高低不同,因此只是以学生单独个体为单位一个一个地进行培养。每次检测只是要求学生自己与自己上一个阶段的检测成绩进行比较,进步的有奖,退步的要罚。在自我的比较中,让学生知道要攀登知识的巅峰,就要小心路上的各种绊脚石(骄傲自满、灰心丧气等等)。 遭受挫折是痛苦的。一个人受挫后,他人能给予帮助,使其摆脱痛苦,受挫人是非常感激的。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景。当学生

16、遭受挫折,眼前迷茫,自暴自弃时,教师应当义不容辞地去关怀他们,把他们从人生的十字路口引向正确的道路上来。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临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因此,增强承受挫折能力,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挫折无处不在,必须正确对待。例如一个非常用功读书的学生,当考试成绩不好时,他是很痛苦的,任课老师就不宜公开宣布成绩,更不要大肆批评,这样做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开导、鼓励受挫学生,帮助分析受挫根源,寻找解决的办法,指出改进努力的方向。跌倒了,站起来,轻装再上路。 信心是力量,信心是成功的基础和保证。自信心是成熟的催化剂,它将在学生成长的进程中不断发挥作用。作为现代教师,应该用爱作为甘霖去浇灌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习,在自信中健康成长!参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