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512839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诸暨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诸暨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诸暨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诸暨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诸暨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诸暨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暨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docx(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诸暨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2016 年 5 月1目 录目 录2引 言4一、发展成就与需求分析5(一)“十二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成就51.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完善52. 公共气象服务效益日益显现63. 气象监测预警能力稳步提高64. 气象人才队伍结构日趋合理75. 全面依法履职意识逐步增强76. 基层台站基础设施明显改善8(二)“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需求81.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专业的气象服务82. 支撑气象服务需要更精准的监测预报技术83. 促进气象事业发展需要更全面的业务布局9(三) 存在的问题9二、发展思路与主要目标10(一) 指导思想10(二) 基本原则10(三) 发展目

2、标11三、主要任务13(一) 提高预报预警水平,提升防灾减灾能力131. 完善气象综合监测体系132. 完善气象预报预警体系143. 完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144. 完善防灾应急响应体系14(二) 深化气象公共服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1521. 拓展满足公众需求的气象服务152. 推进“气象+行业”的气象服务153. 着力保障城市运行的气象服务15(三) 加强农业气象保障,提升为农服务能力161. 推进气象为农服务融入发展162. 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水平163. 创新园区农业气象服务模式16(四) 强化生态气象监测,提升气候应变能力171. 完善生态气象综合观测体系172. 强化生态气象灾害预警

3、能力173. 提高生态环境气候评估能力174. 改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17(五) 健全气象保障体系,助力气象事业发展181. 强化网络技术支撑182.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183.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18四、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8(一) 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暴雨预警工程(续建) 18(二)“智慧气象”服务工程(一期) 19(三)“美丽诸暨”生态气象保障工程(一期) 20(四) 浦阳江流域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工程20五、保障措施21(一)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规划任务21(二) 健全制度体系,优化发展环境21(三)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投资绩效21(四) 扩大开放合作,推进共建共享21附件

4、 诸暨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表233引 言“十三五”是诸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建设高水平 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诸暨市气象部门全面推进气象现 代化、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气象社会化管理、全面 加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的关键五年。为加快转变气象事业发 展方式,主动适应诸暨经济与社会发展新常态,保障人民群 众安全福祉,提升气象保障和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反应能力, 推进诸暨市气象事业全面开放和又好又快地发展,按照中 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浙江省气象 条例的要求,根据浙江省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绍 兴市 “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诸暨市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

5、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诸暨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 2011-2020),对接本市其他部门的规划,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以 “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 “智慧气象、 民生气象、安全气象”的发展主题,明确了 “十三五”时期 诸暨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谋 划 了四大重点工程,提出了气象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规划范围为诸暨市行政管辖区域,规划期为 2016 年至 2020 年。4一、发展成就与需求分析(一) “十二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诸暨市气象事业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 向,着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至 2015 底已初步建成功能 较完备、布局较合理的气象业务和服务体

6、系,气象灾害监测 预报预警能力稳步提高,依法履行公共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 等职能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台站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诸暨 气象现代化总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为 “十三五”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1.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完善市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先后修订或出台气象 灾害应急预案及雨雪冰冻、雷电、高温灾害等分灾种预案, 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编制气象灾害防御专项规划,制定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以及应对极端天气停课安 排和误工处理实施意见,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社会 公众响应机制初步建立。推进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建 设,与应急办、农林、水利、环保、国土等相关部门建立了

7、联动机制, 印发气象监测设施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协调办 法。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工作职责,气象“四 员”队伍扩充至 1649 人,建成标准化村 (社区) 30 个、达 标村(社区)289 个,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全覆盖。向社会 公布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并进行应急准备认证 55 家。“政5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 完善。2. 公共气象服务效益日益显现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程度明显提高,气象 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 90%,气象服务产品增加到 93 种,气 象服务社会满意度达 90%。建立电视、广播、气象网站、96121 声讯电话、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

8、气象信息传播渠道,所 有乡镇安装了气象电子显示屏,341 个行政村开通了 itv 气象 直播频道。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向农村延伸,建立粮食、蔬菜、 茶叶、樱桃等农业气象服务基地 7 个,成立由气象、农技、 粮食、蔬菜、水果等技术专家组成的农业气象专家联盟,为 920 家新型农业主体和大户开展 “直通式”气象服务,开展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开发气象生活指数 9 个,推出环境气 象预报。与农林部门成立人工影响天气联合作业队,开展为 抗旱、森林防火、重大社会活动服务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3. 气象监测预警能力稳步提高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初步形成。自动气象区域站实现乡镇 (街道)全覆盖。开展负氧离子、紫外线、灰

9、霾、太阳辐射、 大气电场、土壤水分等特种观测,基本建成了门类齐全的气 象灾害监测网。到 “十二五”末,建有 1 个国家级地面气象 观测站、1 部天气警戒雷达、67 个各类自动气象观测站,站 网密度达到 6.5 公里,监测资料基本实现 5 分钟内完成传输 汇集,气象观测自动化实现率达到 80%。6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有所提升。基本实现监 测、预警业务 “无缝隙”,初步形成 0 15 天的精细化、数 字化、网格化预报预测产品体系。短期预报晴雨准确率达到 86%以上,强对流等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时效平均提前 30 分 钟, 中期气象预报时段延长到 10 天,开展乡镇 (街道) 精 细化预报,与环保

10、部门联合开展大气重污染天气预警、与国 土部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4. 气象人才队伍结构日趋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日趋合理,引进培养硕士研究生 1 名, 本科生 11 名,依托部门内外各种培训资源,加大专业技能 的培训。有 2 人次获全国测报质量优秀,10 人次获省级以上 表彰奖励,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5. 全面依法履职意识逐步增强气象依法行政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深化气象管理特别 是防雷行政审批和防雷安全监管,组织防雷、施放气球安全 专项检查,每年开展防雷安全跟踪和定期检测建筑物 3000 幢以上,累计消除防雷安全隐患 1200 余处。主动对接诸暨 市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 48

11、 天全流程”、“不再审批”、“零 土地”技术改造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气象行政审批权 限向窗口延伸,进一步简化气象行政许可审批流程、压缩审 批时效、提升许可质量,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气象行业规划、 行业政策、行业监管和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气象事业步入 依法建设和法制的轨道。76. 基层台站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气象投入保障机制日趋健全,气象事业发展的基本建设 投资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台站设施明显改善,浦阳江气象 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启动立项,实施气象探测环境综合改造项 目和升级气象影视制作系统,建成决策业务平台。(二) “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需求1.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专业的气象服务服务体系需

12、要更完善,诸暨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待建立多 层次、全方位的气象服务体系,更好地融入 “北承南接”的 发展战略,更好地服务 “美丽诸暨”的建设;服务产品需要 更丰富,在防灾服务、农业服务、生态服务、旅游服务、交 通服务等方面需要提供更为丰富的气象服务产品;气象信息 传播方式需要更多样,充分利用新媒体,借助多种传播手段, 结合社会公共传播资源,急需提高气象服务方式的便捷性。2. 支撑气象服务需要更精准的监测预报技术监测能力需要更精准,需在敏感区域增加气象观测站点 的密度,为灾害多发区、主城区、经济开发区和重点景区等 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监测数据;专业观测站网需要更完善, 为各行业提供更专业的气象数据;预

13、报业务需要更精准,通 过技术引进,加强本地化开发与应用,重点强化台风、暴雨、 暴雪、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业务;共享平台需要 更完善,加强气象资料共享与应用,深化气象与水利、农林、 国土、交通、港航、旅游、环境、 电力、院校等部门合作,8更好的发挥数据共享、数据挖掘及数据服务能力。3. 促进气象事业发展需要更全面的业务布局气象业务布局需要更合理,按照中国气象局县级综合气 象业务改革发展要求,建立主动适应集约化、扁平化业务布 局,依托上级业务指导产品,完善监测、预报、服务一体化 县级综合业务平台;强化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测预警,强化生 态气象服务,实现综合监测信息全面共享,预报预警产品及 时订

14、正,气象服务信息快速发布;人力资源与公共财政保障 需要更充分,需加大培育适合地方气象服务的技术骨干与学 科带头人的力度,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三) 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气象服务的期望和 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前我市的气象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 需求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一些几个方面:1.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强。社会气象相关监测设施 共建共享共管机制不健全,建设标准不统一、共享程度不高。 重点区域自动气象站监测密度不够,垂直监测能力不足。气 象预报准确率不高依然是最大的短板,预报精细化程度、预 警精准度和预报时效还不能满足防灾减灾需求。2.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不强

15、。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 象服务能力不强,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以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全社会应急响应机制有待进一 步完善。93. 生态环境气象保障能力不强。 生态环境气象监测预报 预警能力不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不高,应 对气候变化的气象科技支撑能力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治理的要求不相适应。4.气象基础业务支撑力量不强。在 “互联网+”背景下, 气象信息化程度不足,宽带、传输速率等不足,台站基础设 施还较薄弱,探测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高层次气象科技领 军人才缺乏,气象科研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二、发展思路与主要目标(一)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以 “四个全面”战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坚持 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气象法 治建设、全面加强气象部门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