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重视和做好中等学生的工作.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5120479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应重视和做好中等学生的工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班主任应重视和做好中等学生的工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班主任应重视和做好中等学生的工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班主任应重视和做好中等学生的工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主任应重视和做好中等学生的工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应重视和做好中等学生的工作.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应重视和做好中等学生的工作 当前,班主任的一个普遍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这是因为班主任也担任日常的教学工作,工作繁多,精力有限,为了树立先进,使学生有学习的榜样。会精心地辅导关心好学生,有时甚至护着好学生,也为了使全体学生能共同进步,也会全心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后进生身上,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后进生。这样做的结果是后进生有时会认为班主任跟他们过不去,老是找他们的麻烦,甚至与班主任唱对台戏,久而久之他们会认为自己确实很差,于是破罐子破摔;而优秀学生却以为自己了不起,骄傲自满的情绪时有发生;总的结果可能是差生好不起、优生碰不起,整个班级的工作一时难以展开。 更使人担忧的是:班主任很少关心中等

2、生的学习和生活,所谓“抓两头带中间”变成了带而不问、带而不管、一带而过、不管不问。在通常情况下,班主任以为中等生好不到那里去也差不到那里去,中等生因此产生了被遗忘、被抛弃的心理情感,他们可能常年处于中游,得不到关心,他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甘于居中游,在学习上他们没有适当的压力感,觉得轻松、无负担,自己不犯事决不会招来班主任的“青睐”,他们就象高原上的水看似烧开却永远也没烧开,使他们失去了成为优秀学生的学习机会,这种现象很少被人关注,其危害性往往被轻描淡写地忽略。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来自班主任和中等生两方面的调查报告: 1.班主任老师对中等生的看法和做法:(20位班主任)对中等生的态度对中等生的

3、关心一学年后是否清楚学生姓名不重视1575%不关心1050%全不知道00%一般315%一般945%部分知道1575%重视210%很关心15%都知道525% 2.中等生对当前班主任以上做法的心理感受(被调查学生50人):无所谓无可奈何很难受10人20%26人52%14人28% 从以上的两个调查报告可以看出:班主任对中等生的重视不够,中等生对班主任的这种做法也感到无可奈何或心理上受到伤害。在95学年第一学期,我在男生寝室曾听到这样一句话:象我们这些不三不四的人,还会有老师来管我们。我也正是听到了这样一句话之后,才慢慢开始注意、重视中等生的工作。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受教育者大面积地全面提高

4、素质,一个班级中的不同学生,他们的起点行为是不尽相同的,从班级授课制诞生之时,教育者就面临这样的问题:就是如何使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生。在我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在不同程度上弥补了班级授课制的不足。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也阐述了如何使差生、中等生向优生转化的理论。尽管掌握学习法在当时的美国并未获得较大的成功,但他的大面积提高学习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的。 布卢姆认为:与其说学生的个别差异,还不如说学习中的个别差异来得更贴切些。他深信:这种差异大多是由学校和家庭环境造成,也就是说是人为的,而不是天生造就的。既然如此,我们就能改变这些人为的因素,使学生间的差异变小,从而得以大

5、面积地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使中等生全面提高的方法: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当一次学习任务结束后,由于学生的起点行为不尽相同,学生的成绩是呈正态分布的,那么一次接一次的学习任务之后,又怎样呢? 如果每次学习任务之后,教师不加以矫正、不加以强化,学生的成绩将怎样分布呢?我们可以用下列图示表示: 第一次学习任务后; 多次学习任务后; 更多次学习任务后 这样的学习之后(无矫正、无强化),尽管有部分中等生已向优生转化,但也有部分中等生向差生转化了,他造成的结果是差生面越来越广,出现两极分化,这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此时,教师或班主任就会高举重视差生的旗帜,但可能已为时太晚了,如果我们

6、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差生的辅导,就会失去对中等生、优生的强化。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一开始,就要紧抓差生,更不能忽视中等生,让中等生、差生每次活动之后,得以矫正、强化,使中等生向优生转化,使差生向中等生转化。这样矫正、强化后的学习成绩可用以下图示表示:第一次学习任务后;有矫正的多次学习后;有矫正的更多次学习后从图示的变化可以知道,有矫正的学习任务后,学生的差生面越来越小,中等生也越来越多地向优生转化。 所以说,重视差生、中等生都极为重要,但某种意义上讲,对中等生的重视显得更为重要,这基于下列各方面考虑: 1 教育系统内,普遍存在重差生、辅优生的现象,对中等生却不管不问,文章的开始,我们已经讨论过

7、,因此重视中等生显得格外有意义,值得注意的是,重视中等生并非意味着不重视差生和优生,我们的意思是,在重视差生、优生外,请不要忘了中等生。 2 中等生在所在班级中的比重最大,他们可能占整个班级70%左右,因此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工作,可谓事半功倍,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 中等生具有很大的波动性、不稳定性:如果我们什么时候“放一放”他们,他们就极可能沦为差生,而我们“拉一拉”他们,他们就极可能成为优生,因此,做好中等生工作,能使差生面不再扩大,而优生面就能越来越大,这就是布卢姆掌握学习法精华之所在。因此班主任如何做好“拉一拉”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4 做好中等生工作对差生和优生有很大的触动作用,它能

8、够使差生树立坚定“我也能很快进步”的信心,消除优生的优越感,在学习上会变得更发奋,因此,做好中等生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做好差生和优生的工作,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中等生,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本人经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得出了以下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愿与读者共勉: 1 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当一个班主任接任一个新的班级之后,请不要急于对学生进行排队,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我们的班主任对大家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我差,就专找我谈,也不会因为我默默无闻而不管不问,如果班主任急于排队,就会自然而然地“抓两头带中间的”。 2 充分利用期望效应:正由于中等生面很大,我们不可能象重视差生那样

9、去“盯”住他们。对于中等生的工作,如果利用好期望效应,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可以这样去做(1)不放弃与中等生接触的机会,在平时一有机会:马路上散步时,学生有事找上门时,班主任就应把诸如“你很聪明,你在期中考试时,一定会有很大进步”、“你这次考试,发挥不正常,以你的成绩会更好”、“你的潜力很大,你要好好去发挥”等这些具有期望效应的语言,真诚地送给他们;(2)期末品德评语要尽可能多地使用以上类似的语句;(3)在学生周记上,用评语充分利用这一效应。 3 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理论也是美国教育家们提出的,它原指在课堂教学中,按学生的不同特点编成数目不等的混合编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他

10、最大的优点在于有助于学生尊重需要的满足,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有信心,体会到相互关心和爱护,相互鼓励,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取得学习上的成功。由于我国教育界,特别是一般教师难以接受他,目前开展合作学习的班级、学生仍很少,但作为班主任,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理论,让学生在课堂外进行合作学习,班主任为他们的合作学习提供外部条件,具体的做法:(1)精心安排好教室的学生座位,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例如性别、性格、学习成绩来安排全班的座位,并根据学生的要求,及时有效地调整好座位,排座位的总体原则是坚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处理好中等生与优生、中等生与差生的关系。(2)同理,安排好学

11、生就寝的床位。(3)建立“中等生带差生”的机制,使中等生在这一活动中得到被肯定的满足,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学习。 (4)充分发挥中等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实际上中等生之所以成为中等生,其最大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象优生那样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他们往往兴趣短暂,恒心不够,毅力不强,表现在学习上时好时差,如果他们很好地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成绩会突飞猛进。我班曾有位名叫王新的同学,成绩时好时差,其原因是打游艺机成性,没有坚强的毅力克服,多次的谈话后,他树立了要坚决克服坏习惯的决心和信心,从此戒掉了打游艺机的习惯,从一个中等生成为一个优生,在98高考中以612分考取了重点大学。这样的形式,我们班主

12、任会遇到很多,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中等生而忽略他们,应非常重视发挥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或班级中泛泛而谈,或个别交谈,或书面交谈,这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5 做好各任课老师的协调工作:中等生一般偏课都较严重而许多教师又往往会只根据某学生的某科成绩来判断某学生的优劣,许多中等生可能就是某学课较差,如果教师的片面观点,对这样的学生失去信心,那将是非常可惜的,那很可能失去一个中等生转化为优生的机会,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及时地去帮助任课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并及时地让学生“补偏”,因为做好了这样的协调工作,实际上就是做好了中等生工作。 6 对中等生要少批评多表扬:桑代克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满意或不舒适的程度越多,刺激-反应就越加强或越减弱,刺激-反应的联结实际就是学习的成功,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到,表扬能加强习得,而批评却会减弱习得,所以我们作为班主任应尽量少批评多表扬,中等生学习成绩时好时差,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某次退步就批评他们,而应该一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就及时地在全体同学面前表扬他们,让中等生在表扬声中不断进步。 以上的一些做法,可能是不成熟的,但这些做法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收到过令人满意的效果。 所以我们应呼吁,请不要忘了中等生,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帮助中等生,我们不仅仅要“抓两头带中间”,而要把“抓两头带中间”和“抓中间促两头”的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