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5120288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

2、有富人,天雨墙坏。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丽毁坏了墙B.暮而果大亡其财。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D.其家甚智其子。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2.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1选段中的两个小儿争

3、论的是:_。2根据提示梳理选段中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现象和依据,并完成练习。(我发现) 两小儿表达观点的角度不同,小儿甲是以( )为依据说明观点的,小儿乙是依据( )得出结论的。(填序号) A视觉效果 B温度感知3选段主要运用_的方式来展开两小儿辩日的情节。两小儿给我的启示是:_。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他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有意思啊!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啊!多得些知识

4、,一定不是坏事。1本段文字出自课文_,作者_,被称为“_艺术家”。2请在文中的“”里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3读了短文,我明白了下列词语的意思。门道:_。置之不理:_。4这段话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4. 阅读理解。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注释)发鸠之山:山名。郭璞注曰在上党郡长子县。今属山西省。柘(zh)木:常绿灌木,叶可饲蚕。自詨(xio):自叫其名。詨,叫。堙(yn):堵塞。1本文与夸父逐日均选自_,是一篇神话传说。2选择下列“其

5、”字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括号里。A代词,指精卫。B代词,代指山。(1)其上多柘木。(_) (2)其状如乌。(_)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5精卫为什么要填海?这则神话有什么意义?_6有人说,“精卫”是永远也无法填平东海的,“夸父”也无法赶上太阳,你怎么看?请联系生活谈谈你的观点。_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到)鬻(y卖)金(金子)者之所(地方),因攫(抢)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1解释文

6、中的加点字衣冠_之所_因_因攫(抢)其金而去_取金之时_2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_3这篇文章讽刺了社会上什么样的人?_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释株:砍掉树干剩下来的树根,即“树墩子”。耒:即“耒耜(s)”,古代耕地用的农具。耜用来翻土,耒是耜的把。1指出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兔走触株古义:(_)今义:(_)而身为宋国笑古义:(_) 今义:(_)2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_7. 阅读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

7、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王戎:晋朝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尝:曾经。折枝:压弯枝条。唯:只有。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和词的含义。竞:_ 信然:_2借助注释,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_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8.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选自西京杂记中央文献出版社)(注释)引:引来,使出现。邑:同乡。文不识:人名。与:帮助。资

8、:借。大学:很有学问的人。1“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字读音是_,意思是_。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组词为_。2对“衡乃穿壁引其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匡衡于是穿墙而过,去吸引邻居家的火光B.匡衡于是翻过墙去,把邻家的火光引了过来C.匡衡于是在墙上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3把“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改写成现代汉语是_。匡衡这样做的原因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_。4读了凿壁偷光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_9.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

9、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将下面的文言词语与其现代汉语的意思用线连起来。曰 有人 弗 不能或 于是 子 集市遂 我 何如 您吾 说 市 怎么样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_(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4)至之市而忘操之。_(5)何不试之以足?_(6)宁信度,无自信也。_3请你说说自相矛盾与郑人买履的寓意。自相矛盾寓意:_郑人买履寓意:_10. 阅读与

10、理解。徐湛之出行徐湛之出行,与弟同车。车轮忽折,路人来救。湛之令先抱弟,然后自下。注释:徐湛之,人名。1翻译加点的句子。_2说说徐湛之是怎样一个人?_11.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问之,曰:欲作针”中“之”指的是(_)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中“弃”的意思是(_)3“逢老媪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 )A.方才B.正在C.方形12. 阅读课外诗文,完成练习。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

11、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瑞琴为君死!注释昔:以前,从前。君:对对方的尊称。掊(pu):量词,把,捧。1诗中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诗句是:“_”诗中与“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2说说你读了本诗后的体会。_1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绝”在字典中有以下几个义项,请将对应意义的序号填入括号内。A断绝 B完全没有了,穷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