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升旗的地方.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5114639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旗升旗的地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旗升旗的地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旗升旗的地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旗升旗的地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旗升旗的地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旗升旗的地方.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军旗升起的地方说课稿赵寺小学 张海霞尊敬的各位评委 、老师们,早上好! 我是三营镇赵寺小学教师张海霞,能够参加这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我 感到很荣幸。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军旗升起的地方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军旗升起的地方是未来出版社教材六年级第五单元第12课。 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全册教材中的重点,是小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相关的 历史知识,是接受红色革命洗礼的要点,在教育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八一”南昌起义起因,经过,结果,理解南昌起义的作用

2、和革命历史意义。2、从南昌起义的历史知识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热爱人民军队的重要性,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这片军旗升起的红色圣地和我们今天幸福生活之间的联系。3、通过对红色圣地的学习,缅怀革命先烈,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和人民。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1、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2、进行热爱解放军的教育。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思品是一门进行思品教育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白课题体现的思想是什

3、么?而且要怎样做的问题。考虑到我校六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情境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了解“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从中感受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明白没有南昌起义就没有新型军队的诞生。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进行热爱解放军的教育。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体验法:利用图片进行直观回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

4、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内容与历史内容关系比较密切,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先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我还让学生自己举旗体验,观看有关视频,推荐爱国主义影片。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进行思品教育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

5、法:情感体验、豪情呼喊、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12分钟) 出示图片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思品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缩短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让学生明白本课体现的思想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板书设计,及时地体现教材中体现的思想及我们该怎样去做的问题,以便于学生一目了然。 板书: (略) 5、布置作业。 针对六年级学生特点及教材特点我设计了找反映红军在井冈山斗争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