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毕业设计论文.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5113124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小学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议小学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议小学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议小学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议小学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小学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毕业设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小学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毕业设计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浅议小学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 学院: 体育学院 浅议小学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德育教育已成为小学体育课中强调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小学体育课与德育教育有关内容、方法及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了研究,为小学体育课的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提供一些方法、手段。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德育教育2 目 录1 前言(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1)2.2 专家访谈法(1)3 德育教育的内容(1)3.1 爱国主义教育(1)3.2 集体主义教育(1)3.3不怕挫折 敢于拼搏(1)3.4 超越自我 提高自信心(2)3.5 遵守规则 公平

2、竞争(2)4 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2)4.1 在课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德育教育(2)4.1.1 加强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2)4.1.2在体育课中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2)4.1.3在体育课中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3)4.2 在课中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德育教育(4)4.2.1 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4)4.2.2 避免运动创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4)4.2.3 提高教师修养(4)5 结论(4)参考文献(5)1 前言小学时期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其思维活动处于较不完善的状态,可塑性很大,心理发展状态不稳定,既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和事物,也容易受到各种

3、刺激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有调查表明:当今我国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严重不容乐观,问题很多,如自卑、情绪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畏难、自我中心倾向严重、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危机意识、说谎、逃学等。因此,在小学学校教育中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把体育教育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口,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将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对受教育者的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她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2 研究

4、方法2.1 文献资料法本文查阅了大量的有关体育专业的德育教育的论文、报道、文件及有关档案资料,对其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2.2 专家访谈法对有关专家、老师进行了访谈,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德育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和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访谈结果进行了整理。3 德育教育的内容3.1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热爱国旗、家乡、母校等周围具体事物入手,逐步了解和热爱祖国,时刻都有“国家兴旺,匹夫有责”的义务感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教育学生要维护民族团结,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3.2 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要把集体利益看

5、的高于一切,坚持集体主义,能为集体荣誉不懈奋斗,不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一位。应从小培养学生应当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提高认识和修养,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养成热爱集体、联系群众、乐于助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共同提高的品质。3.3不怕挫折 敢于拼搏坚强的意志是人们高贵的心理品质。通过体育活动要告诉学生当遭遇挫折时不应回避,应勇敢的向挫折挑战,提倡一不怕苦,二不怕挫折的英雄主义精神。告诉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能承受各种打击,可以在挫折中获得经验,逐渐成长起来,使学生拥有压倒一切困难和对手的大无畏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机智的应对变化和挫折,能坚持到底,经得起各种困难和考验,使他们

6、了解挫折是一笔取之不尽,不可多得的财富。3.4 超越自我 提高自信心“更高、更快、更强”是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的表现。体育活动可以看成是个人价值的实现过程。要教育学生不承认人的存在有一个最终的极限,学生可以通过多次的参与和竞赛来突破自身的极限。超越自我也是主体对自我提出的一种更高的要求,学生可以在超越中不断的更新成绩,塑造自我,不断的趋向于健康和完美,只有不断的超越才有不断的实现。3.5 遵守规则 公平竞争有些学生认识片面、生活经验不足,组织纪录观念薄弱、缺乏自制力,冲动起来往往固执己见,所以要教育其在体育活动中要光明磊落,依靠自己真实的本领取胜,禁止用不正当的手段、技术动作违反活动规则,要把体

7、育活动看成是一次对自己能力的培养,看成是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教育学生在活动中不能随意行动,尊重对手、尊重比赛也尊重自己。也只有在活动规则的限制下,体育才能展示出其真正带给人们的激情与快乐。4 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途径4.1 在课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德育教育4.1.1 加强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德育教育应以认识为基础,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发展其分辨善恶的能力以及解决道德价值观问题。德育教育不应该停止在一般的道德认识上,而应当着重于解决学生的道德价值观问题,重在引导学生自觉的应用道德规范去正确的评价道德观。人生观直接影响着人们产生各种不同的

8、思想与行为,制约着选择各自不同的人生方向和道路。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理论教育。因此,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有关的体育科学知识。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成为个人的品德。4.1.2在体育课中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体育游戏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有趣的组织形式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它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都有活泼、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如果在体育课中贯穿有目的性、有思想性、有情节性的游戏配合教学,就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起到德育的作用。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选择游戏时应选择活

9、动强度不大,娱乐性强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在这个游戏中,对于担当母鸡的同学,教师应着重培养其对于弱小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为了保护好小鸡可以与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对于担当小鸡的同学,教师应重点培养其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能让他们体会到家庭与集体的温暖与伟大,不脱离集体,能互帮互助、相互协作、共同参与,能使她们的心灵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深厚而广泛的感情。而对于担当老鹰的同学,就应着重于培养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游戏规则、机智、勇敢、坚强、不畏困难,培养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抓住每一次的机会。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应让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所带来的不同的感受。又如红军

10、长征,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可以尽量的创设出与长征相似的情境,在学生能完成任务的前提下,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增加难度,如增加要求、距离、重量等,从而让学生切实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伟大,培养学生爱国的热情及坚忍不拔、勇于接受挑战、能吃苦耐劳、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中逐步适应与提高,鼓励学生不惧困难,不畏艰险。4.1.3在体育课中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小学体育比赛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培养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达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的。以接力比赛为例,在比赛中,首先要求每个

11、同学能自觉的遵守制度和规则,不管前面的队友发挥的好与坏,不管自己的对手有多强大,为了集体荣誉都不会轻言放弃。要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顾与其他队员的配合、一味的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这样才有助于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荣誉来自于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来自于大家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在体育比赛中,教师应适当调节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赛前进行鼓励,注重讲解,切中要害,有的放矢,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启发和触动她们的心灵,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

12、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具有极高的认识水平。在赛后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教育其养成对成败的正确的对待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要教育学生善于取长补短,找好参照系,确定合理的期望。还要教育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比赛是为了精神快乐。4.2 在课中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德育教育4.2.1 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 教师要善于认识和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的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要按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状况进行合理的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技能,锻炼自己的胆量,提高自己的进取心,从而实现自我的期

13、望,使学生达到进步和提高的目标,能从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喜欢体育运动,更积极的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进而更加完善自己。4.2.2 避免运动创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认真组织学生做好组织活动和整理放松活动,认真检察场地设施,加强纪律和安全教育,运动量安排的要得体适当,以免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伤,对体育课有所偏见,害怕上体育课,从而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为德育教育的开展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4.2.3 提高教师修养“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高尚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为了下一代的优秀成长愿意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拥有

14、高度的责任心、热爱他的学生、在人格上能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待、以诚相见、能对学生满怀信任和希望、能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热情帮助学生。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在比赛中教师应表现出强烈的进取意识、独立意识、民主观念、群体观念,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积极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5 结论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体育课和其它课程教学一样,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但两者又有许多的不同之处,体育课中充满着德育教育的元素和机会,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教学方式,需要人们去挖掘发现。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教师精心的教导和学生积极的自我锻炼

15、。如果体育教师能把“教”“玩”“比”有机的结合起来,寓教于玩,寓教于比,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游戏中体现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达到教学目的。而本文对体育比赛,体育游戏和德育教育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的研究,正是希望给予体育课一种新的内涵和力量,让更多的道德难题得到解决,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参考文献:1黄莉.中华精神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来源J中国体育科技,2007:3-15.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30-394.3张尚晏.毛泽东早期思想对学校体育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 ,2007:58-60.4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新教育出版社,2006:194-198.5杨明琴.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J 浙江体育科学,2003:44-45.6体育与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17.7李淮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D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273-285.8黄莉.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构建J体育科学 , 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