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生态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510559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变化生态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球变化生态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球变化生态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球变化生态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球变化生态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变化生态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变化生态学(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变化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续)5.5 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组成及结构的影响1初级生产是指绿色植物固定并转化(A),生产有机物质的过程。A、太阳能B水分C、养分D、二氧化碳2现阶段土地覆盖转变所释放的量占化石燃料利用造成释放量的(A) 左右。A、30%B、50%C、70%D、100%3含豆科植物多的植被比含豆科植物少的植被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表现的反应是(C)。A、反应更大B反应更小C、不确定D、没有区别4根据现阶段研究成果,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维持在 500 种左右 时最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X)4 净初级生产量是指初级生产者扣除呼吸消耗而真正积累的生产值。(V)5.6 陆地生态系统

2、对全球变化的反馈作用1根据 1980 年到 1989 年平均统计数字,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 改变向大气每年输入(D)吨碳。A、16 亿B、32 亿C、55 亿D、70 亿1 受地表植被影响,亚马逊盆地的降水最终通过径流注入海洋的量 占降水总量的(D)。A、72.3%B、48.5%C、33.8%D、26%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约滞留(D)吨碳在陆地生态系统中。A、1220 亿B、1200 亿C、220 亿D、20 亿3 人为造成的全球变化远比自然变化快得多,但究竟现阶段的变化 速率是否属于安全速率仍然尚未确定。(V)4 目前全球变化研究最大局限之一是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生理过 程和结构的相互

3、作用。(V)6.1 水环境的性质1潮汐主要与月亮和太阳的(D)有关。A、重量B大小C、亮度D、位置2关于海洋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绝大对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适应的温度范围更小 氏绝大多数水生生物体温的维持依靠代谢所获取能量C、绝大多数水生生物是变温生物D、绝大对数水生生物缺乏体温调节机制3关于水环境和陆地环境比热容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水环境的比热容比陆地环境大氏水环境比陆地环境在温度变化上缓冲性更大C、水环境放热比陆地环境更快D、水环境吸热比陆地环境更慢4 湖泊由于边界的限制,水平和垂直流动及混合都相对较弱,有利于气体和营养物质的输运。(X)4 江河一般会分为上、中

4、和下游,但受地带性影响,从整体上看,整个流域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群落构成差别不大。(X)6.2 水体富营养化12005年-2006年,我国海域中发生赤潮次数最多的是(C)。A、渤海氏黄海C、东海D、南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的(C)减少。A、鞭毛藻B蓝藻C、硅藻D、定鞭金藻2水体中受人类影响的营养物质的来源不包括(C)。A、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氏排到大气里的废气C、水土流失D、有机垃圾、家畜和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3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导致一些渔业品种的产量增加。(V)4浮游植物的过量增殖还会使水体缺氧,直接杀死水生动物,或使生活在这些水域里的鱼类逃离。(V)6.3 气候变化和臭氧层破坏1气候变暖使暖水种类

5、(A)。A、种群数量增加,栖息范围扩大B种群数量减少,栖息范围扩大C、种群数量增加,栖息范围缩小D、种群数量减少,栖息范围缩小2鱼类适应温度变化的方法是(D)。A、改变代谢方式B改变自身颜色C、改变自身体温D、改变栖息水域全球变暖对(C)鱼群的产量影响较大。A、低纬度B中纬度C、高纬度D、中低纬度4臭氧空洞的形成并不只是与氟里昂和氧化氮等的使用有关。(V)5 高纬度地区的渔业产量的限制因子主要以营养盐、赤潮和病害为主6.4温度变化及其影响1位于英国和北美的河流,其水温变化幅度为气温变化幅度的(B ) 倍。A、.5B、.9C、1D、2.32全球变暖直接影响淡水生态系统的方式不包括(D)。A、增加

6、平均水温,延长生长季节氏增加夏季最高温C、冬季变暖以缩短冰冻期D、改变水、气和光等条件3二氧化碳倍增后,湖水水温变化一般不会出现的情况是(B)。A、上层湖水温度升高,下层湖水温度降低 氏上层湖水温度升高,下层湖水温度升高C、上层湖水温度升高,下层湖水温度不变D、上层湖水温度不变,下层湖水温度降低3不同生物对温度的耐受性和温度的要求不一样,水温升高势必使 一些喜爱高温的生物数量增加,而适应低温生活的生物数量减少,以 致群落优势种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整个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V4水温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水域的生物产量减少。(X)6.5 水位和水量变化及其影响1在干热地区,气候变暖会导致湖泊水平面(

7、C)。A、维持不变氏上升C、下降D、不确定2气温升高1.5到4.5摄氏度,将使全球平均降雨量(A)。A、减少3到15%氏减少13到25%C、增加3到15%D、增加 13 到 25%3从全国范围看,我国降水量的(C)集中在夏秋季节的3到4个月 内。A、20%B、40%C、60%D、80%4青藏高原地区虽然降水增加,但是因为温度升高湖水增发增加, 导致湖水面积逐渐减少。(X)4我国的年均降雨量从 30 年代起,开始呈下降趋势,50 年代最为明显。3)6.6营养成分和pH值变化及其影响1矿物原料的使用,使大量含硫废气排入大气,最后以(D)的形式 在地面沉降。()A、大气沉降氏植物吸收C、能量循环D、

8、酸雨或雪1 食植动物不能消费密集生长的藻类,可能导致底层需氧生物被厌 氧生物代替。(A)A、正确B错误2大气CO2浓度增加和气温升高使(D)。A、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减少,减少了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 来源B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减少,增加了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 来源C、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增加,减少了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 来源D、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增加,增加了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 来源3根据我国 1997 年的相关调查,在我国 131 个主要湖泊中,处于 富营养化水平的湖泊占总数的(C)。A、12%B、39%C、51%D、67%4 高温导致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加强,干旱期的延长增加了土壤可

9、溶性氮的积累。(V)6.7 辐射和气体溶解度的变化及其影响1关于水体中的二氧化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水中二氧化碳一般比较贫乏氏二氧化碳和水结合而成碳酸,能调节pHC、水中二氧化碳适量增加能延缓光合作用和许多生物的发育过程D、二氧化碳不足对动物有麻醉作用甚至有毒2在淡水生物丰富的中纬度温暖区域,每 10 年紫外线辐射增加 (A)。A、10%-20%B、20%-30%C、30%-40%D、40%-50%3关于紫外线辐射影响与湖泊地理位置和水体中溶解有机质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高山、极地等冷水型湖泊中,生物产量不高,生物调节不强 氏高产湖中,生物调节可以减少紫外辐射的直接作

10、用C、溶解有机质是强化紫外线辐射的主要因素D、干旱和人为酸化减少了溶解有机质水平,增加了紫外线辐射的 穿透深度4淡水水域生物受紫外线影响远小于海洋生物受到的影响(x)5 水体中的含氧量大概是大气含氧量的千分之七,每一千毫升水中仅含有25到30毫升氧气。(X)6.8 水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馈1属于淡水生态系统中溶解态有机碳主要来源之一的是(C)。A、岩石的风化B大气二氧化碳的溶解C、污水排放D、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1碳酸盐湖泊对DIC的平均滞留率是非碳酸盐型湖泊的(C)倍。A、10B、15C、20D、252海洋持有的碳比大气多(D)倍。A、20B、30C、40D、503 海水表面水的碳含量比深

11、度超过 1 千米处海水中的碳含量高 14%(x)4滞留在水库中的碳的主要来源是土壤。(V)7.1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特点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主要指(D)在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 各圈层之间的迁移和转化。A、各种不同的能量氏能量的各种化合物C、各种不同的兀素D、元素的各种化合物1显生宙比隐生宙的研究更清晰主要是因为显生宙产生了大量的 (C)。A、水分氏土壤C、化石D、氮气2下列元素中,(D)与人类的关系不如其他几项密切,受人类活动 影响也不如其他几项影响大。A、碳氏氮C、磷D、钠3对植被来说,最基础的化学循环就是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V)4当前研究全球元素循环分为寒带、中纬度、热带、海洋

12、及山地 5个区域来研究。(X)7.2 大气圈1大气分层中,高度最高的是(C)。A、平流层B对流层C、暖层D、中间层1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平均厚度为(A)。A、17-18kmB、10-12kmC、8-9kmD、5-6km2大气圈在化学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包括 (D)。A、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反映了地球生命的进化历史B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反映和记录着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C、大气控制着气候,因而决定着人类的生存环境D、大气混合得相当不均匀和缓慢,它的成分变化能被用作指示全球尺度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变化的指标3大气中的氩气主要来源于火山和生物源(x)4全球各类气溶胶的释放量中,占比最多的是人

13、工源中的初生气溶 胶。(X)7.3 水圈1全球海洋总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C)。A、42%B、63%C、71%D、97%2陆地水中,占总水量比例最大的是(C)。A、湖泊B地下水C、冰川D、河流3大气中的水大约需要()天即可循环一次。(B )A、3B、11C、128D、2453全球变化与水关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海洋。()4淡水的化学组成中占比最大的是重碳酸盐。(V)7.4岩石圈1陆地上地壳的平均厚度为(A)。A、33kmB、139kmC、273kmD、492km2地球内部结构不包括(A)。A、地心氏地核C、地幔D、地壳2 随着植物的生长,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加速了岩石破碎的过程,这种风化属于(B)

14、。A、物理风化氏生物物理风化C、化学风化D、生物化学风化3风化壳厚度从热带地区向寒带地区逐渐递减。(X)4地壳含有更多的硅和铝,而铁和镁的成分相对较少。(V)7.5 生物圈生物圈并非构成一个单独的物理圈层,其分布情况是(D)。A、主要集中在岩石圈,部分生活在大气圈和水圈 氏主要集中在大气圈,部分生活在水圈和岩石圈C、主要集中在水圈和大气圈,部分生活在岩石圈D、主要集中在水圈和岩石圈,部分生活在大气圈2生物圈的大小通常用构成有机体的主要成分,即地球上的(C)来 表示。A、氮总量B含氧量C、有机碳量D、水量2迄今为止,人们发现构成生命体及其残体的化学元素为(B )余种。A、10B、20C、30D、403大气圈是所有圈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