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510359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和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钟种解释;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愿意合作与

2、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一切都在运动中是“物质世界”领域里“运动与力”的具体内容“位置与运动”,本单元依据课标中关于位置与移动的要求,从运动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出发,围绕运动的速度和方式展开。它通过一系列的分辨活动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运动以及影响运动速度的一些要素,运动方式的特点,学习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定量观察。进行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为他们今后进入中学系统学习物理“运动与力”的知识打基础。本单元共有三部分内容构成:识别运动、描述运动及探究影响小车运动速度的重要因素和摆。其中识别运动是整个单元的总起,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运动的描述和不同运动方式的介绍,而影响小

3、车的运动速度的重要因素和摆则是对某一运动具体问题的探究。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运动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相关的生活积累,但对运动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明显看得出位移的,例如,飞翔的小鸟,行驶的汽车;对于位置相对于固定的物体如房屋、大树,认为它们是静止的。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学生习惯选择临近的静止物体与之比较,表明参照物已进入他们的思维中,只不过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参照物。通过教学,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时,把选择参照物过程凸显出来,在此基础上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物体的运动状况。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作为静止的物体就是参照物并不难,难就难在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另外运动的绝对性

4、和静止的相对性也难以理解,这些都需要用直观看图观察进行反复讲解。教学目标1知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知道物体的运动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知道运动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2能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会用秒表测量走路的速度;能按照运动轨迹给运动分类,会分析复合运动包含的运动方式;能根据经验提出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

5、论;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在探究中细心观察,尊重事实;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起的作用。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课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目标1.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的方法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不同;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2.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定性的描述物体的运动;会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重点与难点重点: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难点:理解“参照物

6、”.方法与手段方法:通过一次次观察、比较、判断、讨论和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参照物概念,归纳出判断物体运动的标准,然后通过大量的例子实际训练学生描述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以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手段:主要通过多媒体辅助呈现图片展示,使学生明确判断物体运动的事例进行判断。使用教材的构想本节课在使用教材上基本遵循教材的顺序结构,只是因教材内容多且只有一课时,就将滑板车运动和室外拔河的活动删减,另外将教材后面应用的例子解释“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调整到导入部分,因为这个例子学生熟悉也有兴趣,有利于形成问题揭示本节课研究的目标。最后加入了“飞行员手抓子弹”的故事让学生课后完成,将课内延伸到课外起到一

7、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学流程一、歌曲导入,引发探究的问题。(5分钟)谈话:同学们,老师在来学校的路上听到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可能有些同学熟悉,其中有一句歌词老师不大理解,请同学们帮老师来解释:歌是这样唱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教师唱出)。提问:这句歌词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谁帮老师来解释一下。学生依据自己对运动的认识做出的解释是:当竹排在江中游的时候,人在竹排上就看见两岸的青山向后运动,其实青山并没有运动。还有的认为青山就不可能运动,说它运动是视觉的因素。引导:到底青山运动了没有?出现了两种说法,一种是没运动,一种是感觉它运动了,怎样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8、。【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形成问题,点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二、指导学生描述物体的运动,使学生建立判断物体运动的标志。(15分钟)1.理解参照物,归纳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运动,请大家仔细观察、比较这两副图,你觉得图中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课件出示书26页图片)学生回答中教师引导:你认为每一个物体的运动的根据是什么?使学生能说出依据的那个物体名称。学生边回答老师边记录。鸭子湖湖的中心湖边汽车湖湖的前方湖的右方老鹰小孩小孩上方小孩的右上方乌龟路路的拐角拐角前方引

9、导:那我们现在概括一下,这些指的是什么?这些呢?物体从这到那是什么改变?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参照物)物体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引导:那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应该怎样判断?根据以上板书学生回答。引导:大家的理解很到位,归纳的完全正确,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们是如何定义的: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用来做参照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参照物。(课件出示参照物定义板书:参照物)现在我们一起来复述一遍。那参照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不动、静止(板书:静止)(2)练习:课件出示26页图片,让学生根据定义判断。引导:我们知道了判断物体的运

10、动要选择参照物,通过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来判断物体的运动,你能用刚才所学来描述我们图中的物体运动吗?学生回答:以树木为参照物,汽车在向前运动以天空为参照物,老鹰在运动以湖水为参照物,鸭子在向前运动(3)引导:看来大家已经能用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了。那参照物是不是一定是静止的?我们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27页乘坐汽车图片)教师提问:坐在行驶的汽车上,望着车窗外你能看到什么?你看到它们运动了吗?追问: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学生就自己生活经验在教师引导下得出:汽车在向前行驶,坐在汽车上的人会发现车外两边的物体在向后退。教师追问:我们看到两边的建筑和树木都在向后运动,它们是以谁为参照

11、物呢?学生:以汽车为参照物,两边的建筑和树木在向后运动。教师追问:那汽车里的人又是否在运动?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小结:看来我们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既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我们平时看起来运动而将它假定不动的物体。学生:是静止的。【设计意图:以“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使学生明白参照物除静止不动的物体以外还可以是假定不动的。此环节是建立参照物概念的难点,通过举例来加以说明。】2指导学生以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10分钟)(1)(出示一幅上下行电梯图片。)提问:以下行电梯中的叔叔为参照物,上行电梯上的阿姨是运动的还是没运动呢?(运动的)学生回答后追问:还能选择

12、哪些物体为参照物能说明阿姨是运动的?学生思考后回答,这里有前面的内容基础,相信学生能很轻松的完成作答,通过对其他参照物的选择,引导学生发现下行电梯以外的物体作参照物都可以说明阿姨是运动的。提问:以上行电梯上阿姨后面的一家三口为参照物,阿姨是否是运动的?学生回答后追问:还能选择哪些物体为参照物能说明阿姨是不运动的?引导学生发现上行电梯以内的物体作参照物都可以说明阿姨是静止的。引导:同是上行电梯上的一位阿姨,我们一会说他是运动的,一会又说她是没有运动的,还都有道理,这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小结:因为我们两次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看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2)(课

13、件出示书28页上图。)引导;如果你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以你为参照物,一位旅客在过道上经过,你会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他走得快还是慢呢?(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研究结论。结论形成共识后提问:车内和车外的孩子看同一位旅客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小结:看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判断运动的物体运动得快还是慢也是不可缺少的。【设计意图:知道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此环节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引伸到运动的快慢。】3.指导学生认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1)提问:我们的黑板、教学楼在运动吗?

14、地球在运动吗?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着太阳不停的公转(出示地球自转公转视频)既然地球在绕着太阳不停的转动,那么地球上的一切物体也就跟着地球在不停地运动了,(板书课题:一切都在运动中)所以我们说,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板书:绝对运动)(2)引导:既然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那为什么我们还要说黑板、教学楼这样的物体是静止的呢?引导学生知道所谓静止只是相对某个物体来说的(板书:相对静止)【设计意图: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我们常说的静止是相对于某个物体来说的,有其相对的性质,使学生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分析事物,本环节设计是直指课题,本节课教学目标。】三、首尾呼应,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5分钟)1原来物体的运动是这样啊,那现在谁能利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课前老师的那个疑惑呢?(课件出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学生回答:以青山和两岸为参照物,竹排在江中游动;以竹排为参照物,两岸的青山在向后运动,竹排上的人是静止的。2讲述飞行员手抓子弹的故事。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一位法国飞行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