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训练.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5103140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翻译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翻译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文翻译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训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翻译训练一1翻译划线的句子(1)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 (2)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户VI也

2、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闢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纸有郭浩把积馀的十万矫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 2.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己:停止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D.时其半度,可击也。时:等候二3翻译划线的句子(1)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当时复议录取官吏的事,皇上因此就问萧燧,他

3、回答说:“如今有得才和无德才的人会混杂在一起,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如果自恃一点小富裕,萌生骄奢心理,不是我所能明白的。”皇上说:“忠言啊!”由于劝谏皇上正纪纲,接纳正直的谏言;亲近正直有修养的人,远离奸佞小人;) (2)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下诏说萧燧治理郡县有方,有功劳,授予他敷文阁待制,调他去治理婺州。严州送行的百姓站满了道路,萧燧几乎不能走,送出严州境外的达千人。

4、婺州与严州相邻,百姓非常了解严州的制度,萧燧没花多大力气就治理好了。一年天旱,浙西常平司请求移粟给严州,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应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为此向朝廷请求,发放皇粮来救济百姓。) (3)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八年,皇上诏书召回他,说:“江浙一带一年两次旱灾,想下诏书以求进谏,仍令各主管部门宽松各县赋税,但不要催得太紧。”十年,皇上说广西一带百姓的丁税很难收取。但萧燧到后事情大多能够执行。百姓感激皇恩浩荡,这一带丁税减

5、半,也是自萧燧开始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 托付。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 衔恨。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 更换。D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文: 文章。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

6、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

7、始辞支去,不取其报。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注: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6.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假: 借用B景淳竟死 竟: 居然C反赆以货,遗归 赆: 赠送D人用是多疑名 多: 称赞6、【答案】B【解析】此处“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终于”“最终”“终究”,而并不表示

8、出乎意料,因此不可能是“竟然”。7.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莫舍我 吾宁舍之而受祸B然独好周人急 然其行最著C恐为他人得 倘育而为风露所感D何以为报 妻卧草中以号7、【答案】D【解析】A两个“舍”都是动词“收容”“安置”的意思。B两个“然”都是转折连词“然而”“但是”。C两个“为”都是表被动的介词“被”。D前“以”是表反问的“何以为”结构的一部分,“何以报为”就是“要回报干什么呢”的意思,后“以”表修饰。尽管前“以”不好翻译,但后“以”用法比较明确,用代入比较法即可知道两“以”不同。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杖踵疑门,告曰拄杖走到

9、张疑门前,对他说B不少见颜面没有稍微路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C志其数而封识之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D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8.【答案】D【解析】“寄其里人家”译为“寄送给景淳家”有误。从下文可知,李疑是写信让范景淳的两个儿子来取包裹的,因此之前肯定没有寄送包裹的事情。此处的“寄”是“寄存”的意思,“其里人家”指的是李疑的邻居家。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D

10、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9、【答案】C【解析】文中说“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不是“此人不知感恩”。附译文:李疑,居住在通济门外,同乡的年轻人去他家接受学业,他得到一些粮食来生活,本来自己十分贫困,但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希望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打扫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李疑找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不久范

11、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范景淳流着眼泪说:“我连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李疑说:“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范景淳说:“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请邻人一起去,提着回来了。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作了标记。几天后范景淳最终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宝山。将所有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李疑写信让他两个儿子来。等他的两个

12、儿子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帐册归还给他们。他们用米馈赠他,李疑推辞不接受,反而用财物送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了。平阳的耿子廉被抓捕的人用兵刃架着押解到了京城。此时,他的老婆怀孕即将生产,亲友却都关上大门不肯收容。他的妻子卧在草中大声哭泣。李疑见到了这一幕,问清楚了原委后,回到家中对妻子说:“没有人能随身带着自家的房子四处行走,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呢?况且人命关天,如果在生育的时候受到了风寒,就很容易造成母子丧命。我宁可冒着连坐的风险收留他们,也不忍心眼看着她们母子死去。”于是,李疑让妻子将耿子廉的老婆带回家中,结果顺利地产下一个男婴。李疑让妻子照顾耿子廉的老婆就像疑自己范景淳一样。过了一个多月,耿子廉的老婆才拜别他家。他不要耿子廉老婆的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