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小楷代表作三个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510290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羲之小楷代表作三个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王羲之小楷代表作三个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王羲之小楷代表作三个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王羲之小楷代表作三个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王羲之小楷代表作三个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羲之小楷代表作三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羲之小楷代表作三个(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拓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乐毅论?黄庭经? 明拓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乐毅论?黄庭经?曹娥碑?简介: 曹娥碑是东汉年间人们为颂扬曹娥的美德,纪念她的孝行而立的石碑。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会稽上虞令度尚欲为曹娥立碑,先使属吏魏朗为之操笔,久而未出,遂命其弟子邯郸淳作碑文。邯郸淳时甫弱冠,只见他沉着捉笔,少许构思,一挥而就,众人嗟叹不暇。碑以载孝,孝以文扬。蔡邕闻讯来观,手摸碑文而读,阅后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隐“绝妙好辞四字。此碑早年散失。东晋升平二年公元358年,王羲之到庙书曹娥碑,文字由新安吴茂先镌刻。此碑绢本手迹现存辽宁博物馆,上有梁代徐僧权、满骞、怀充等人题名,还有韩愈、宋高宗

2、等人题款。现存的曹娥碑系宋代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由王安石的女婿蔡卞重书。此碑高2.3米,宽1米,为行楷体,笔力遒劲,流畅爽利,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已近千年,弥足珍贵。围绕这块石碑,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话说三国时,曹操和杨修一起来曹娥庙祭拜。看到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感到很奇怪,不解其义,最后还是杨修破译了这个谜语,说答案便是“绝妙好辞。他给曹操解释说:黄绢是有颜色的丝绸,那便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即“妙字;外孙是女之子,那是“好字;“齑是捣碎的姜蒜,而“齑臼就是捣烂姜蒜的容器,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就是“辞的异体字。所以“黄绢幼妇,外孙齑j臼,谜底便是

3、“绝妙好辞。因为有了这个故事,便成就了 “曹娥碑作为“中国最早的字谜的美誉。也正因为曹娥碑隐含着中国第一个离合字谜,被看作是中国文字隐语的图腾,字谜的鼻祖。也是因为这个典故的来历,在灯谜中的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谜格“曹娥格。 历代的文人墨客也都喜欢到这里参读研究这块石碑。罗贯中、曹雪芹更是把曹娥碑地故事写入了自己的作品中。?孝女曹娥碑?原文: 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其先与周同祖,末胄荒流,爰兹适居。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汉安二年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娥时年十四岁,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辛卯,莫之有表。度尚设

4、祭诔之,辞曰: 伊惟孝女,奕奕之姿。偏其反而,令色孔仪。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宜其室家,在洽之阳。大礼未施,嗟伤慈父。彼苍伊何?无父孰怙!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是以眇然轻绝,投入沙泥。翩翩孝女,载沉载浮。或泊洲渚,或在中流。或趋湍濑,或逐波涛。千夫失声,悼痛万余。观者填道,云集路衢。泣泪掩涕,惊动国都。是以哀姜哭市,杞崩城隅。或有尅面引镜,剺耳用刀。坐台待水,抱树而烧。 於戏孝女,德茂此俦。何者大国,防礼自修。岂况庶贱,露屋草茅。不扶自直,不斫自雕。越梁过宋,比之有殊。哀此贞厉,千载不渝。呜呼哀哉!铭曰: 名勒金石,质之乾坤。岁数历祀,立庙起坟。光于后土,显照天人。生贱死贵,利之义门。何

5、怅华落,飘零早分。葩艳窈窕,永世配神。假设尧二女,为湘夫人。时效仿佛,以昭后昆。?乐毅论?简介: ?乐毅论?小楷,梁模本有题款“永和四年348十二月甘四日书付官奴。据说原石曾与唐太宗同葬昭陵,或说?乐毅论?之书在武那么天当政时散人太平公主家,后被人窃去,因惧来人追捕,遂于灶内焚之。王羲之?笔势论?中对王献之说:“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臧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诸友。他用自己精心创作的?乐毅论?作为范本,又以?笔势论?作为理论,从虚与实两方面启发王献之的悟性,导引其进入书学的正轨。从现存的本子中还可看到笔画是灵动的,横有仰抑,竖每多变,撇捺缓急;结构上或大或小,或正或侧,

6、或收或缩;分布那么重纵行,不拘横行。从整体上言,在静穆中见气韵,显生机。右军的正书中,智永认为乐毅论最正确,后人多半认同。梁朝时就已有临摹本,是今日所见最早的摹本;唐朝年间又有不错的重摹本;快雪堂帖所刻的那么流于妍媚无力了。宋代高绅曾获古刻石,一般以为是此帖的祖石,刻法精绝,碑文自海字之后残缺不全,世称止海本,石亡之后翻刻就没有令人惊叹的作品了。现今流传下来的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笔画瘦而行狭者,如快雪堂帖,另一种是笔画肥而行润者,例如宋拓的清仪阁本,浑古遒劲,堪称杰作。右军的正书,遒古平寓秀丽,足为后世典范。其他如黄庭经、东方画赞、曹蛾磈等也都是小楷之杰作。?乐毅论?四十四行,褚遂良?晋右军王羲

7、之书目?列为第一。梁陶弘景说:“右军名迹,合有数首:?黄庭经?、?曹娥碑?、?乐毅论?是也。真迹早已不存一说真迹战乱时为咸阳老妪投于灶火;一说唐太宗所收右军书皆有真迹,惟此帖只有石刻。现存世刻本有多种,以?秘阁本?和?越州石氏本?最正确。此帖和?黄庭经?一样,虽属小楷,但写得雍容和雅,有大字的格局。且笔势精妙,备尽楷那么,行笔自然,字势逸宕,同唐以后书大异其趣。这些书迹,至今仍是练习小措的优良范本。?乐毅论?原文: 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必迂回而难通,然后已焉可也,今乐氏之趣或者其未尽乎,而多劣之。是使前贤失指于将来,不亦惜哉?观乐生遗燕惠王书,其殆庶乎机,符合道以终始者与,其喻昭

8、王曰: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业于至公,而以天下为心者也。夫欲极道之量,务以天下为心者,必致其主於盛隆,合其趣於先王,苟君臣同符,斯大业定矣。于斯时也。乐生之志,千载一遇也,亦将行千载一隆之道,岂其局迹当时,止於兼并而已哉。夫兼并者非乐生之所屑,强燕而废道,又非乐生之所求也。不屑苟得那么心无近事,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那么举齐之事,所以运其机而动四海也。夫讨齐以明燕主之义,此兵不兴于为利矣。围城而害不加於百姓,此仁心着於遐迩矣,举国不谋其功,除暴不以威力,此至德令於天下矣;迈令德以率列国,那么几於汤武之事矣,乐生方恢大纲,以纵二城,牧民明信,以待其弊,使即墨莒人,顾仇其上,

9、愿释干戈,赖我犹亲,善守之智,无所之施,然那么求仁得仁,即墨大夫之义也,任穷那么从,微子适周之道也。开弥广之路,以待田单之徒,长容善之风,以申齐士之志。使夫忠者遂节,通者义著,昭之东海,属之华裔。我泽如春,下应如草,道光宇宙,贤者托心,邻国倾慕,四海延颈,思戴燕主,仰望风声,二城必从,那么王业隆矣,虽淹留於两邑,乃致速於天下,不幸之变,势所不图,败於垂成,时运固然,假设乃逼之以威,劫之以兵,那么攻取之事,求欲速之功,使燕齐之士流血于二城之间,侈杀伤之残,示四国之人,是纵暴易乱,贪以成私,邻国望之,其犹犲虎。既大堕称兵之义,而丧济弱之仁,亏齐士之节,废廉善之风,掩宏通之度,弃王德之隆,虽二城几于

10、可拔,覇王之事逝,其远矣。然那么燕虽兼齐,其与世主何以殊哉。其与邻敌何以相倾。乐生岂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顾城拔而业乖,岂不知不速之致变,顾业乖与变同,由是言之,乐生不屠二城,其亦未可量也。永和四年十二月廿四书付官奴王羲之?黄庭经?简介:?黄庭经?分?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中景玉经?三种。?中景经?系晚出道书,通常不列于?黄庭经?之内。“黄庭一词已见于汉代。古人认为,黄为中央之色,庭乃四方之中。五行土居中,色尚黄,在人五脏那么脾为主。盖喻身体中央、中空之穴。旧本?黄庭外景经?首句“上有黄庭下关元即指此。至于“内景、“外景,?荀子解蔽?篇早有“浊明外景,清明内景之说。唐梁丘子白履忠在

11、?黄庭内景玉经?上卷注文中解释内景时称,“内者,心也。景者,象也,“心居身内,存观一体之象色,故曰内景也。“外景一词,大概是上清派根据“浊明外景,清明内景,取与“内景相对之义。道书分“内“外,代表了传承之异。例如?灵宝升玄内教经?卷八敦煌遗书S3722自称“无上灵宝升玄内教,而称?灵宝五篇真文?为“外教。?黄庭经?东晋后分为?内景?外景?或?内经?外经?,盖与此同意。 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外景经?早于?内景经?。?外景经?托于太上老君所说,为天师道传承的教本。?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大道家戒令?称“?妙真?自吾所作,?黄庭?三灵七言,皆训谕本经,为?道德?之光华,那么?黄庭外景经?当出于魏晋之际

12、。?列仙传朱璜传?所说?老君黄庭经?列仙传?亦为魏晋人托刘向撰与葛洪?抱朴子内篇?称?黄庭经?者,皆指此书。欧阳修据其所见,谓此书有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356刻石本。王羲之为天师道信徒,所书?黄庭经?即此经。?旧唐书经籍志?著录,犹称“?老子黄庭经?一卷。 ?黄庭内景经?托称太上大道玉晨君所说,相传系西晋初魏夫人所得,实为上清派传承的教本。其名始见于?真诰?,又见于今本?魏夫人传?葛洪?神仙传?曾提到范邈撰?魏夫人传?,但据陈国符先生考证,今本为唐人改撰本。?真诰?卷九?协昌期?第一记言:“山世远受孟先生法,暮卧,先读?黄庭内景经?一过乃眠,使人魂魄自制。卷十八?握真辅?第二又记“经云:主诸关镜

13、聪明始,陶弘景注称“此?黄庭经?中语,而此句见于今本?黄庭内景经?。卷二十?翼真检?第二陶弘景自记许翙抄?魏夫人传?中?黄庭经?,盖即此书。但此书首章云:“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曰?内篇?。上清紫霞虚皇和太上大道玉晨君都是上清派崇奉的尊神,其位在太上老君之上。又此书谓“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洞玄?,白履忠注说指?洞玄灵宝经?,实非。上清派原有?大洞玄经?,即此书所谓?洞玄?。 ?真诰?卷十三?稽神枢?第三记“或讽明?洞玄?,陶注: “?洞玄?即?大洞玄经?,非今世所传?洞玄灵宝经?也。 凡此类例,可证?内景经?至晚出于东

14、晋,是经过杨、许等增益而传世者。此后,才有内、外景经之分,且皆作为上清派重要典籍而流传于世。 二书传本繁多,卷数各有异同。?黄庭外景经?,唐宋书目多著录一卷,?郡斋读书志?作三卷,注本亦有分三卷者。 ?黄庭内景经?一名?太上琴心文?,一名?大帝金书?,一名?东华玉篇?,一卷,注本亦有分三卷者。二书皆为七言韵语,在长期传写中,各本文字亦略有差异。 ?黄庭经?为道教养生修仙专著,它继承汉代纬书和早期道教的人身各部位皆有神之说,又吸收古代医学有关脏腑、经络、精气的理论,着重阐述存思身神、守固精气的理论和方法。东汉时代,?太平经?、?老子河上公章句?等书已有历观五脏、存思身神的论述。早期五斗米道的教本

15、?老子想尔注?那么强调奉道戒,谓守道戒即守一,批评“今世间常伪伎,指形名道,令有服色名字,状貌长短,“指五藏以名一,瞑目思想,欲从求福。至魏晋之际,天师道徒也转而讲求内观存神之术,?黄庭外景经?的出现即标志着这种转变。?外景经?的思想结构比拟松散,主要讲述了胎息、嗽咽、内观、服气、存神、固精等方法。指出黄庭在关元之上,幽阙肾居后,命门在前。黄庭收纳津液,产生精气,为人“灵根“灵根有时又指命门;丹田或命门书中说“田下三寸神所居,盖指命门乃藏积精气之穴,为人生命之根本所在。 书中提出“观志游神三奇灵,“头戴白素足丹田,沐浴华池灌灵根,三府相得开命门的修炼法,已略具“三丹田思想。尤其强调“长生要妙房中急,弃捐淫欲专守精,寸田尺宅可理生,认为“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所致为专年。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书中还形象地描述了“黄庭中人衣朱衣、“中池有士衣赤衣等等身神,主张“历观五脏视节度,六腑修治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故。其法大致为咽津以养灵根,纳气至丹田又返归黄庭; 或纳气丹田以生精,上补昆仑脑,下过十二重楼咽喉、绛宫心等关窍,还返丹田;又存观五脏六腑之神,使五神朝会中宫脾,如此“循环无端,谓能通利七窍、老而复壮。?外景经?已初具内丹术的雏型。 ?黄庭内景经?的内容比?外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